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全市各級各部門按照“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建設幸福石家莊”的要求,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市經濟總體上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態勢。一季度全市生產總值預計完成823億元,同比增長1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主要經濟指標基本實現預期增長。
一、工業平穩增長,效益全省領先。一季度,全市工業延續了去年6月以來平穩增長的態勢,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65.6億元,同比增長15%,高于計劃1個百分點,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高3.4、1.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是近四年來工業增速在全省的最好位次。從行業看,食品、紡織、裝備制造3個行業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別增長23.5%、22.1%和17.7%;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長19.6%,快于重工業8.3個百分點;從區域看,東部工業增長最快,增速為1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完成87.4億元,同比增長19%,高于計劃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0.7個百分點,總量和增速分列全省第1位和第2位,位次較上年同期分別前移了1位、5位。在當前全國、全省經濟普遍回調的態勢下,我市工業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主要得益于全市大力實施中東西協調發展和“工業強市”戰略,以及均衡合理的輕重工業結構,在逆勢中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和增長基礎。同時,一季度我市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8%,較上年同期提高3.8個百分點,工業產品產銷率98.1%,與上年同期持平,出口產品交貨值增長11.4%,較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表明全市工業經濟總體形勢好于去年,繼續保持了“穩中有升”的增長態勢。
二、農業形勢較好,豐產基礎穩固。今年全市小麥播種面積566.7萬畝,從目前監測看,一、二類苗比例達93%,與上年基本持平,小麥長勢均衡、群體適宜、個體健壯,為夏糧高產奠定了基礎。全市在田蔬菜種植面積64.8萬畝,蔬菜采收量52.5萬噸,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9.8萬噸、22.6萬噸、21萬噸,高于去年水平,可有力保障省會居民生活需要。農資供應充足,儲備化肥12.3萬噸、種子1.5萬噸、農藥700噸、農膜1.1萬噸,基本滿足春耕春管生產所需。農田水利建設工程進展順利,一季度完成投資6億元,完成工程量559萬立方米,一批農田水利設施竣工投用,為今年農業豐產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投資持續增長,結構更趨優化。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90.4億元,同比增長19.2%,高于計劃0.2個百分點,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7.4億元,同比下降10.5%;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46.3億元,同比增長20.9%,工業完成投資140億元,同比增長16.6%;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36.7億元,同比增長19.4%。投資結構繼續優化。一季度,生物醫藥、裝備制造、循環化工等主導產業投資增速分別達到63%、49.4%、39.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22.3、33.7、65.9個百分點,占全部工業投資的比重達55.6%,拉動全市工業投資增長9.2個百分點,成為全市工業投資的主要拉動力量。全市億元以上施工項目285個,較上年同期增加50個;完成投資189.4億元,同比增長54.9%,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85.9個百分點,投資額占全市比重達到48.5%,拉動全市投資增長9.3個百分點。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核數量比上年減少5個,項目總投資497.4億元,比上年增加133.5億元,項目平均單體投資規模達到1.8億元,同比增長39.4%,大項目比重不斷增大。與央企、大企業合作進一步增強,與27家央企成功對接,洽談項目54個;一季度執行經濟技術合作項目381項,新簽約61項,引進市外資金161.6億元,同比增長30.7%。投資效益逐步提高,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投入產出比為42.6%,較上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工業投資投入產出比為62.4%,較上年同期提高6.7個百分點,證明我市抓大項目、好項目,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成效開始顯現。
四、項目建設加快,產業集聚增強。重點項目加速推進,一季度全市160項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87.2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9.2%,其中續建項目49項,完成投資25.4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8%;新開工項目47項,完成投資61.8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9.9%,冶河生態谷開發前期項目提前啟動。截止3月底,各縣(市)區相繼舉行了集中開工儀式,鴻銳集團增塑劑、河北錦泰達等142個項目開工建設。謀劃、儲備項目繼續增多,截止3月底謀劃、入庫重大項目1072項,總投資17150.5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項目33項、50億元以上項目51項、20億元以上項目117項,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基礎。產業加快集聚,石煉化千萬噸煉油綜合改造、安瑞科、石煤機礦山機械研發中心等一大批重大產業類項目落戶園區;一季度,24個工業聚集區簽約項目107項,新開工項目139項,續建項目279項,主營業務收入實現526.5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10個省級工業聚集區主營業務收入實現255.5億元,同比增長20.6%。
五、消費市場繁榮,物價漲勢趨緩。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18.4億元,同比增長15.6%,低于計劃2.4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實現328.3億元,同比增長16%,鄉村實現90.1億元,同比增長14.3%。限上批發零售業商品零售額完成141.9億元,同比增長20.6%,中西藥品類增長最快,增幅達67.5%;汽車類、食品類、日用品類、服裝類、通訊器材類商品均保持平穩增長;家電類商品增速較低,僅增長3.6%,主要是去年實行“家電下鄉”政策,家電類零售額基數較大。從監測看,一季度全市消費市場仍保持繁榮穩定的走勢,特別是節日市場銷售紅火,元旦、春節省會14家大型商業零售、餐飲企業分別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4.7億元,同比增長18.8%、33.5%,市場的剛性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一季度,物價漲幅繼續回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2%,漲幅較上年同期回落1.5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居住類回落明顯,漲幅較上年同期分別回落4.2、1.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6%,較上年同期回落6.7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2.6%,較上年同期回落8個百分點。物價指數延續了去年三季度以來漲幅逐步回落的態勢。
六、財政平穩運行,質量繼續提高。一季度全市全部財政收入累計完成166.21億元,同比增長14.98%,高于計劃0.9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4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完成78.25億元,同比增長21.51%,高于計劃6.51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8個百分點,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從收入結構看,非稅收入完成22.4億元,同比增長118.8%,分別拉升全部財政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4、18.9個百分點,成為一季度全市財政收入增長的主要拉動因素。稅收收入完成143.78億元,同比增長7.05%,占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為86.5%,占比較上年同期降低6.4個百分點,個人所得稅下降21.9%,增值稅、所得稅增幅也比較小,表明一季度稅收收入增長動力不足。一季度一般預算收入占全部財政收入比重達到47.1%,比去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創十年來新高,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
七、收入顯著增長,民生持續改善。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43.8元,同比增長14.5%,高于計劃3.5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14元,同比增長19.5%,高于計劃8.5個百分點;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5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25%;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4.6萬人,新增5.9萬人;保障性住房新開工4290套,竣工1397套;解決農村6.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氣化省會”工程全面啟動,主城區已拆除分散燃煤鍋爐55臺,716家餐飲單位完成煤改氣整治;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69%,較上年同期多降2.48個百分點。
從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看,全市經濟態勢總體向好,但經濟增長有所放緩,多數經濟指標出現不同程度回落,經濟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受生產成本上升、大宗原材料漲價、市場需求減弱等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多困難,大中型企業增速持續低迷,小微企業貸款較難且財務成本提高,招工難問題也開始凸顯。二是受歐美市場持續低迷影響,外經外貿大幅回落。1-3月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實現32.6億美元,同比下降2.8%,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58.4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6297萬美元,同比下降71.2%,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78.8個百分點。三是稅收減收因素增加,財政增收難度加大。1-3月全市稅收收入僅增長7.05%,較上年同期降低32.45個百分點。四是宏觀調控政策收緊,房地產市場調整明顯。1-3月全市房地產投資完成98.4億元,同比下降0.6%,首次出現負增長。五是受宏觀經濟回調影響,主要經濟指標普遍出現回落。從監測的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收入等19個主要經濟指標情況看,全國有15項、全省有14項、我市有16項指標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落。這些突出問題和苗頭性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