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四屆三次會員大會2016年3月24日在北京召開。中機聯特別顧問、專家委副主任蔡惟慈做了題為《增長速度明顯趨緩 結構調整正在加快——機械工業運行態勢回顧與展望》的主題報告。

在轉型期的嚴峻挑戰中,機械工業基本完成了“十二五”原定任務。
2015年機械工業增速大幅回落;但與此同時,一系列趨勢性變化日益明顯,其中原因及啟示發人深省。
展望2016年,下行有望趨緩趨穩;預計行業將在“L”形底部繼續盤整,全年可望實現與2015年相近的小幅增長。
一、延續2014年下滑頹勢,2015年繼續快速下行
2015年由此前多年的“兩高于”變為“兩低于”,凸顯了運行形勢之嚴峻——
工業增加值增速低于工業平均水平
全行業效益增幅低于同期產銷增幅
二、行業運行正在發生諸多趨勢性變化
變化之一:增長速度持續下行
隨著工業化初中期向中后期階段轉變,機械工業的實物需求明顯趨緩,行業發展已進入增長更趨平緩、競爭更加激烈的新時期;在此背景下,今后行業發展已不能再靠產能擴張支撐,而必須轉向依靠創新驅動,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變化之二:分化加劇,結構發生變化
突出表現在三方面:
一是消費類行業好于投資類行業;
二是同一行業中,高端、綠色、新興產品產銷形勢明顯好于中低端傳統產品;
三是零部件行業好于主機行業。
變化之三:民營企業權重持續上升
在同樣嚴峻的環境下,民營機械企業表現出了很強的應變能力。其主營收入、利潤、出口創匯等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不但高于國有企業,而且也高于三資企業,實現了遠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的增長,
變化之四:形勢趨嚴拉開了地區及企業間的差距
形勢趨嚴時不同地區和企業間差距明顯拉大。市場化程度較深、“機器換人”力度較大的江浙粵地區表現出了較強抗跌能力,這些地區基數雖較大,但增速回落反而較平緩。而改革和創新相對滯后的地區和企業在本輪調整中增速回落格外劇烈。
變化之五:技改投資增速和占比上升
2015年1-12月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375萬億元,同比增長18.72%,高出同期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幅(9.75%)近一倍,在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占比已達27.9%,比上年(25.8%)提高了2個多百分點。
變化之六:轉型升級已啟動并艱難前行
主要表現在——
政策環境日趨改善;主攻高端頻傳喜訊;夯實基礎初露曙光;創新驅動漸受重視,能力建設開始升溫;節能減排助力企業解困;新興產業發展升溫;國際競爭力有所上升;實物產量雖下降,但產出價值仍增加。
三、對今年行業運行走勢的展望
綜合分析可能導致行業繼續下行或企穩回升的各種復雜因素,我們認為:
“十二五”以來行業增速總體下行,經過2014、2015連續兩年的劇烈回落后,底部已十分接近;但由于宏觀經濟仍未明顯回暖,故機械工業也難反彈。預計今年不會繼續大幅下行,但不排除小幅波動的可能。繼續在底部低速運行將是大概率的事。
1、若干積極因素增強維穩信心
。1)去年四季度以來同比增速趨穩回升
。2)宏觀經濟政策“保增長”力度加大
一是增加流動性注入
二是努力為企業減負,促進實體經濟回暖
三是對樓市、車市出臺一系列刺激措施
四是加大重點建設力度
五是匯率調整利于提升出口競爭力
六是加大供給側改革,尤其利好于機械工業
(3)運行環境趨于改善
2、增長速度仍有較大下行壓力
今年我國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從過去的需求側刺激轉向供給側改革,年度工作著力點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其中“三去”對機械產品的需求在短期內必然有一定抑制效應。
3、對比基數變化利于今年增速趨穩
2015年機械工業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均已降至較低水平,這將有利于今年同比增速止跌趨穩。
4、今年年初有關經濟數據
今年初的經濟運行數據有喜有憂,但總體還比較平穩。相對于工業中其他多數行業而言,機械工業開局尚可,增速已重新回到高于全部工業平均水平的正常狀態。
5、對今年增長速度的預測
上年四季度機械工業雖下行趨穩并略有回升,但回升勢頭并不穩固,尤其是12月同比增速比11月明顯回落。從多種角度分析,今年宏觀經濟環境并不寬松,下行壓力仍大。因此,不排除今年機械工業增速在局部時段出現小幅下行的可能。
但另一方面,一則隨著時間推移,諸多維穩政策將日漸見效;二則供給側改革的取向利好于機械工業維穩;三則在連續兩年快速下行之后,行業增速基數已降至較低水平。因此,今年增速也很難繼續大幅下行。全年運行于與上年增速相近的較低區間將是大概率的事。
我們認為總體而言,2014年以來機 械工業的運行態勢,將呈“L”形走勢。今后一段時期(包括2016年)預計將在底部區域繼續運行一個較長時期,直至轉型升級明顯收效,方可進入本輪經濟調整的回升階段。
預計2016年機械工業:
增加值比2015年增長5.5%左右
主營收入和利潤增長3.5%左右
出口創匯增幅下行趨緩并有可能由負轉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