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潘建偉:我國量子衛星有望7月發射 產業發展提速 |
來源:中國證券網 時間:2016/3/4 9:40:50 瀏覽:1483次
|
2016年夏天,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將可能迎來一位“小伙伴”。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望在7月發射。 據新華社3月3日報道,如果該衛星成功運行,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并結合地面已有的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初步構建一個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潘建偉透露,該衛星已完成載荷正樣產品、衛星平臺正樣產品研制、整星電測和熱平衡試驗,正在開展發射星集成測試、EMC測試、力學試驗、磁測試等工作。簡而言之,“就是衛星‘硬件’方面準備得差不多啦!” 在科學應用系統方面,現在已完成興隆、南山、德令哈量子通信地面站的驗收測試。此外,德令哈量子通信地面站與衛星有效載荷初樣鑒定件的對接實驗,阿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艙驗收也已經完成了。 衛星上天后,科學應用系統將在首席科學家的主持下,協調衛星和各大系統,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量子具有許多不同于宏觀物理世界的奇妙特性,若能掌握這些特性,則有望實現對信息處理能力革命性的突破。因此,量子信息被認為是全球下一代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研究。 中國計劃在2030年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網絡,因此在2011年啟動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研制,2013年啟動了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工程“京滬干線”項目。 潘建偉說,如果說“京滬干線”像連接地面每個城市、每個信息傳輸點的“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就像一桿將這張網射向太空的“標槍”。當這張縱橫寰宇的量子通信之“網”織就,海量信息將在其中來去如影,并且“無條件”安全。 中科院從2011年開始了空間科學衛星計劃。在2015年首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之后,今年還將陸續發射實踐十號返回式衛星、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等。 “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表明中國正從經典信息技術的跟隨者,轉變成未來信息技術的并跑者乃至領跑者!迸私▊フf,“我希望它盡快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就像計算機曾經做到的一樣,改變世界!
|
上一篇:
香港兩大學成功研發微創外科手術機械人系統 下一篇:2016年我國機器人產業政策分析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