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裝備制造+互聯網”:分享泉州經驗 |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5/12/24 9:46:59 瀏覽:1187次
|
用高速鉆攻中心配上機械手,憑借內置傳感器和移動互聯網,機器如同佩戴“智能手環”,生產多少零件、耗時多長時間、是否出現故障等數據,都將匯總云端管理平臺,方便企業及時改善工藝流程,加速向服務型制造和智能制造轉型,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 日前,科技日報記者參加科技部火炬中心召開的“裝備制造+互聯網”創新型產業集群工作現場會,走進了泉州“數控一代”“泉州制造2025”示范龍頭企業嘉泰數控,感受可實現云端管理無人化工廠的“魔力”。 目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孕育、融合發展,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重塑工業生態體系。瞄準創新集群化這一當今世界科技經濟發展的重大趨勢,科技部于2011年啟動實施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建設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32家試點集群和39家培育集群內企業營業總收入超過34546.8億元,共有高新技術企業4088家。 “經過幾年的不斷探索,創新型產業集群已經成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核心載體,成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和打造經濟新引擎的重要抓手,成為互聯網與實體經濟無縫對接的有效方式,為加快推進‘裝備制造+互聯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志宏說。 泉州實踐提供了這樣一個生動樣本。作為東南沿海制造業重鎮,泉州產業集群發展極具活力,微波(數字對講機)創新型產業集群為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是我國一張重要的產業“名片”。早在2013年,泉州便在全省率先啟動“數控一代”示范工程,按集群創新的理念和做法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首個地方試點。 特步運動鞋數字化智能生產車間、海天時尚夢工廠平臺、九牧廚衛“九牧O2O五星定制項目”……據泉州市科技局局長顏志煌介紹,通過政府主導與企業主體相結合,推動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涌現一批以個性化定制、互聯網+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崛起產值突破千億的裝備制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加快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的轉變提升。 期間,來自全國29家裝備制造類、新一代信息技術類創新型產業集群相關代表,聽取了權威專家有關中國制造2025、德國工業4.0的報告,分享了泉州通過“裝備制造+互聯網”轉型升級的成功經驗,共同探討通過推動裝備制造和信息技術類創新型產業集群深度合作與協同創新,助推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嘉泰數控、中科院海西院泉州裝備制造所等9家泉州本地企業、研究機構還與中關村智能硬件產業聯盟、浙江柏同機器人等簽訂了合作協議,標志著創新型產業集群跨區域產能協作、創新協同進入實質推進階段。 “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提供了新工具,制造業轉型升級為創新創業搭建了新舞臺。”張志宏表示,要搶抓“裝備制造+互聯網”新機遇,以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強化聯盟作用、激發創業活力、加強國際合作為重點,通過完善協同創新機制,著力提升自身發展水平和競爭力,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
上一篇:
“互聯網+”將進化升級成“人工智能+”? 下一篇:“熱力不減” 2016機器人機會在何方?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