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小小換熱管將助推中國核電產業升級 |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5/9/24 9:07:35 瀏覽:1338次
|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程云杰)隨著核用高翅片換熱管生產技術被一家民營企業歷時三年攻關成功,中國已成為繼美法之后第三個掌握此項關鍵技術的國家,這也標志著中國在核電關鍵裝備國產化領域邁出了新的一步。 翅片換熱管又被稱為“核電之腎”,是核電站用汽水分離再熱器的核心部件,決定著核電站的工作效率。 目前,中國核電站使用的常規型號換熱管都是每英寸27片翅片換熱管,均從國外進口。根據東方電氣從法國采購相關產品的數據進行測算,中國核電站每個機組僅采購各種換熱管的費用就在1億元左右,目前國內23個在運機組僅此項采購費用就高達23億元。 在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技術鑒定會上,鑒定委員會提出,由浙江潤祁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這項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可以滿足核用翅片換熱管的國產化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廣和應用前景。 鑒定委員會主任、上海發電設備成套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工林富生在評審鑒定會后指出,由潤祁完成的這次自主攻關涉及了從原材料、光管焊接、熱處理、軋制到后續處理的全過程,特別是對模具的開發和生產線的設計制造,自主研發性非常突出。 他說:“民營企業是未來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不能小看了民營企業的研發實力,特別是在核電領域,一些企業的研發精神比老企業更深更強! 鑒定委員會副主任之一、東方電氣集團教授級高工唐偉說,這項自主研發的翅片換熱管在一些方面的性能還優于國外同類產品,比如換熱效率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10%。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顧問、總工程師隋永濱透露,包括東方電氣在內的多家大型裝備制造企業正在與潤祁就此項技術展開合作。 他將潤祁的這一自主創新稱為“護牌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對同類產品的壟斷。 隋永濱說,中國核電要走出去,最關鍵的還是核電裝備走出去,而核電裝備要走出去的關鍵還是要掌握核心技術。翅片換熱管的熔煉非常難,潤祁科研人員通過持續攻關,研發出了一套特殊的激光焊接技術,具有很好的前景。雖然中國核電產業起步晚,但是相信通過努力,中國的裝備制造業可以和國外做的一樣好。 根據中國的核電發展規劃,到2020年,核電在運和在建裝機容量將要分別達到5800萬和3000萬千瓦以上,目前在運與在建核電機組容量共計5200萬千瓦左右,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將需新開工建設3600萬千瓦裝機容量。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背景下,核電還有望成為繼高鐵之后走出國門的又一個重要裝備產業。 潤祁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換熱領域高工祁同剛說,這次攻關為企業帶來了多項技術專利,包括令換熱管耐腐蝕性和穩定性大大提高的小管徑厚壁激光焊接工藝。此外,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套高精度高密度多重疊模具與核用不繡鋼高翅化換熱管。 記者了解到,潤祁是中國節能設備領域中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一直致力于熱交換系統的研制,2012年起草了核電核島內動力冷卻系統標準并報批備案成功,2013年開始投入研發核電站的汽水分離再熱器及給水加熱器等設備所用的翅片換熱管。目前已擁有30多項國家授權專利,為中石化、鎮海煉油、哈電氣、東方電氣、南陽防爆、重慶化醫集團、重慶水輪機等企業提供了節能解決方案。 唐偉指出,此次自主研發,潤祁不僅攻克了核電專用翅片換熱管的生產工藝難題,而且在這個基礎上又研制了高效新型的氣片管,后者還可以推廣到火電和石油化工等領域。
|
上一篇:
歐委會稱中歐合作是5G技術取得成功的關鍵一步 下一篇:中國科學院“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原型系統正式發布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