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科學院“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原型系統正式發布 |
來源:新華網 時間:2015/9/24 9:04:56 瀏覽:1034次
|
新華網北京9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 喻菲 崔靜)“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將會扭轉中國在全球氣候中的被動地位,擁有實實在在的話語權!敝袊こ淘涸菏坷顕苷f。 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個“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原型系統23日問世,可滿足對地球系統的仿真研究,填補了中國地球系統模式大數據實踐平臺的空白。 “中國科學家可以借助該系統,在地球系統模式研發、短期氣候預測、灰霾治理等方面得出一些對科學和社會有益的成果!敝锌圃捍髿馕锢硌芯克L朱江說。 氣候和生態環境變化已經成為全球性重大科學問題。根據中國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在各類自然災害中,與氣候直接相關的大約占到70%以上。中國每年重大氣候災害影響的人口大約達4億人次。 面對全球溫度變化、自然災害,環境污染等問題,美、日、歐等發達國家早已建有軟硬件相結合的面向地球系統的專門模擬裝置。如日本利用其定制的“地球模擬器”建立了當前最高分辨率的短期氣候預測系統,使年際氣候預測水平世界領先,極大提高了其國際影響力。 美國國家大氣科學中心(NCAR)憑借其長時間世界領先的數值模擬裝置,發展了性能優越的地球系統模式,因此在由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署共同建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中主導了氣候變化預估試驗的設計和評估報告的撰寫。 “國外這些國家正是基于模擬裝置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預估,從而提出各國的減排義務,來引領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問題外交談判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曾慶存說。 與國外相比,中國在這方面就顯得有些滯后。由于尚缺乏面向地球系統的專用數值模擬裝置,使中國地球系統模式的研制和氣候變化模擬研究受到很大限制。數據顯示,中國當前參與IPCC評估報告的全球氣候模式比發達國家落后10年。 “全球變暖是人類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這導致了氣候變化公約、碳排放等談判成為世界上最復雜的多邊外交談判。然而,目前關于全球變暖等的研究結論大多是根據國外的地球模擬裝置得出的,苦于沒有自己的模擬數據,中國在相關外交談判中處于劣勢!痹鴳c存說,“中國需要有自己的計算數據作為談判依據,以提升我國在氣候與環境領域的話語權! 2013年3月,中國國務院印發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假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提出在地球系統與環境科學領域需要建設將“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納入“十二五”大科學裝置建設計劃。中國科學院在項目的相關研究內容方面取得了階段進展。 今年6月24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牽頭,聯合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中科院網絡信息中心、曙光公司共同啟動了“‘地球數值模擬裝置’預研及原型系統建設”項目。該項目取用大科學工程“地球數值模擬裝置”建設規模的1/10。 “在‘地球數據模擬裝置’項目正式落地之前,“縮小版”的原型系統將從硬件配置架構和科學軟件檢驗兩方面證實和完善‘地球數值模模擬裝置’建設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敝旖f,“中科院的幾個項目已經在該系統上‘試跑’,從結果來看,符合預期,令人滿意。這意味著中國的硬件和軟件是可行的,是配套的,當初的設計和預想也是可行的,它為最終‘地球數據模擬裝置’落地打下堅實的基礎! 多位受訪人士和專家均表示,中國建設“地球數值模擬裝置”的意義顯而易見,它不僅是提升中國地球科學研究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更是改變西方國家在氣候變化等話語權方面壟斷的利器,同時也是中國科研各領域邁入大數據時代的必然選擇。
|
上一篇:
小小換熱管將助推中國核電產業升級 下一篇:2015全國創業創新推進工程啟動儀式(深圳站)即將舉行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