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能自我進化機器人問世 未來或用于汽車制造等領域 |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5/8/13 11:40:07 瀏覽:1163次
|
英國和瑞士科學家攜手研制出了一種能自我進化并不斷改進性能的機器人系統。他們的最終目標是研制出能適應周圍環境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未來或能應用于汽車制造或農業領域。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8月12日(北京時間)報道,在新系統中,一個“母親”機械手臂搭建出了一些“嬰兒”機器人。這些“嬰兒”由塑料立方體組成,其內部有一個馬達。“母親”會對“嬰兒”的移動速度進行評價,并在沒有人力干預的情況下,對自己的設計進行改進,下一次搭建出一個移動速度更快、移動距離更遠的機器人。 這個“母親”機器人搭建了十代“嬰兒”機器人,最后一代“嬰兒”機器人移動的距離是第一代“嬰兒”機器人的兩倍。最新研究發表在《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志上。 該研究的領導者、劍橋大學的麗達郁哉(音譯)表示,研發這套系統的一個目的是進一步弄清楚生物的進化過程。“生物學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智能如何發展以及何時出現。我們希望利用機器人技術來解開這個謎團。”他繼續說,“目前,機器人總是在執行重復的任務,而且,他們主要是為了大規模生產而非大規模定制而設計。我們希望機器人擁有革新能力和創造性。” 另一名研究員安德魯·羅森多表示,這項研究的另一個目標是研制出能改進自身并適應新環境的機器人。“未來這樣的機器人可以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或農業領域:機器人尋找汽車中的瑕疵并自己動手修理;嘗試不同的收割方式,從而提升農作物的產量等。” 麗達郁哉解釋說,他之所以進行這項研究是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機器人并沒有在《星球大戰》和《星際迷航》等科幻小說或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機器人那么好。他希望從自然界中獲取靈感,來提升傳統機器人系統的效率和適應性,從而改變這一現狀。不過,那些擔心機器人會接管整個世界的人無須杞人憂天,至少目前不必。 總編輯圈點 進化歸結于智能系統自我改善的能力,機器人必須能夠自我復制,且讓子代復制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才算是生物學意義上的進化,只有這樣,后代才能不斷適應環境,確保生命延續。因此,文中這種“母親”機器人制造“嬰兒”的辦法,制造的不是自身的復制品,更像是模擬了人在實驗室里組裝小車的實驗,通過不斷試錯來尋找最優方案。因此,這應該更多的歸于機器學習能力的領域,而不是進化的概念。(記者劉霞)
|
上一篇:
我國成功驗證全球導航衛星星座自主運行核心技術 下一篇:中船重工十二所:啃下“硬骨頭”鍛造“中國品牌”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