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總理探訪的柴火創客空間究竟“何方神圣”? |
來源:亞太日報(深圳) 時間:2015/3/2 11:25:19 瀏覽:1332次
|
亞太日報 孟起隨著李克強總理巡視深圳并造訪柴火創客空間,這個原本只屬于創客們的“創意會所”一時間變得街知巷聞。在被稱為創客天堂的深圳,為何只有柴火頗受總理青睞?這一切都要從頭說起。創客,指不以營利為目標努力把創意轉變為現實產品的人“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以用戶創新為核心理念,是創新2.0模式在設計制造領域的典型表現。創客們作為熱衷于創意、設計、制造的個人設計制造群體,最有意愿、活力、熱情和能力在創新2.0時代為自己,同時也為全體人類去創建一種更美好的生活。 創客運動最重要的標志是掌握了自生產工具,他們是一群新人類。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簡單的說就是:玩創新的一群人。 柴火創客空間創始人,硅遞科技有限公司CEO潘昊從小喜歡搗騰各種硬件,熱愛從手工制作到DIY電腦再到大學里的各種項目和競賽。最終跟隨著自己內心的興趣及熱愛,離開國際貿易領域,成功投身開源硬件的創意設計。在美國參加Maker Faire期間,參觀到了各地的Hacker space(創客空間),被開放輕松創意四射的創客環境深深吸引,并經由深圳本土的創客團隊鼓舞,直接將自己的舊辦公室改造成了創客空間。后來辦公室氣氛太壓抑,他就把它搬到華僑城創意產業園。在硅遞科技網站,任何人都可以找到其全部商業秘密—圖紙、設計文件以及配套軟件。“這就是開源硬件”,潘昊解釋,開源的好處在于創造者不需要從頭做一件已有的東西,“我可以在別人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別人也可以在我的基礎上進行完善。”最開始,硬件是開源的,打印機、電腦、甚至蘋果電腦都如此,它們的設計原理圖是公開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公司選擇了閉源,這種情況再加上貿易壁壘、技術壁壘、專利版權,引起不斷地相互起訴。“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創新的存在,但也阻礙了很多更小規模創新者的發展。”潘昊說。 “我們需要有想法的優秀人才,但要先告訴他我們在做什么,國內的創客氛圍實在太弱。”硅遞的營銷主要通過口碑傳播,潘昊意識到,他需要通過對外宣傳帶動公眾對創客群體的認識。2011年,他創立柴火空間,為深圳首家創客空間。在這里,創客和準創客們可以進行更多的交流,“有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非常重要。”潘昊用“折騰”和“嘚瑟”形容創客,兩者分別代表創造和分享。創客空間,有興趣的人一起來玩“我不希望有媒體動不動就來問,最近有什么新東西啊,創客是什么啊之類的。你應該參與進來,和我們一起玩,這樣所有的問題你都會得出自己的答案。” “柴火創客空間”的管理員李歐亞曾這樣說。初到柴火,完全看不出這里有“技術”“科研”范兒,幾個展柜,幾張大桌子,幾臺3D打印機,還有幾間小工具屋,這就是柴火的全部。展柜中有序擺放著許多創客們自己做出來的“小玩意兒”供人們把玩,管理員則能如數家珍一般為你講述每個“小玩意兒”背后的故事。 在柴火創客空間。只要你感興趣,哪怕是個技術“苦手”(表示對某方面不擅長),創客們都會不厭其煩的為你解釋他們手頭上的新奇玩意是什么,怎么用。記得在一次兒童教育類的創客分享會上,小小的柴火創客空間被擠滿了,許多家長領著孩子前來參觀,每個在場的創客都各盡所能,為那些眼中流露出求知欲望的孩子們傳授創客知識和創客精神,手把手教他們怎么制作水果樂器,怎樣用廢品和小零件制作禮物,怎樣用開源軟件開發小游戲……李克強總理在視察“柴火”時曾說:“全民創新,萬眾創業,深圳能不能起一個表率作用!”隨著深圳的創客們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愈發活躍,相信不久的將來,創客文化也將從這里傳播到神州的每一個角落。
|
上一篇:
“新能源改革派”李河君:我不怕任何質疑 下一篇:總理親自添柴,創客在中國火了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