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普遍認為,今年以來宏觀經濟數據的表現或將成為2009年以來最不理想的一個季度。多位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的專家均表示,2014年第一季度宏觀經濟開局并不樂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當前經濟呈現出的下滑苗頭明顯,預計第一季度GDP增速將在7.3%左右,實現全年7.5%的預期目標面臨壓力。
對于第一季度的經濟下滑,市場預測有著各種疑慮,未來制造業會對整個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第一季度經濟增速是否跌破7%?穩增長政策是否會推出以及何時推出?而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當下,年初以來就開始降價的房地產行業又是否會有另一番景象?
中國經濟陷“斷檔期”
“跨界”太多:農民不種地,進城;工人不做工,做金融;金融不做服務,去套農業與工業的錢,這太不正常
4月1日最新出爐的2014年3月份制造業PMI為50.3,結束了三個月的持續回落而有所反彈,給市場帶來一絲憧憬。但1-2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各項指標均遠遜于預期,中國經濟延續了去年第四季度的放緩趨勢,且年初以來下滑速度有所加快。從國民經濟核算角度來看,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在第一季度都往下走,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1.8%,低于去年12月的13.6%,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進一步放緩至17.9%,不及去年全年的19.6%,1-2月我國出口同比下降4.3%,其中2月單月出口驟降20.4%,創4年來新低。
當前,市場人士普遍預測,首季GDP增速低于7.5%是大概率事件。市場普遍預計,首季GDP增速在7.3%左右。“總體說來,中國經濟處于一個新舊增長點的交替時期,新增長點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而舊增長點的動力已經匱乏。”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講席教授李稻葵對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這樣解釋,“具體說來,新增長點在城鎮化、在居民消費、在產業升級,而這些紅利都必須要經過不懈的體制改革才能夠釋放;而傳統的增長動力,包括出口以及房地產和投資的快速增長已經乏力,因此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個增長動力的斷檔期。”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國經濟下行主要是一個長周期變化性的結果。“中國經濟經過高速增長后開始逐步回落,在做一段時間的周期性的一個調整,未來很快通過政策調控經濟就會回升。”
另外,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一個重要內在原因,就是這一輪的改革,包括得到民眾廣泛支持的反腐運動,對短期經濟增長具有收縮作用。這與上世紀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改革完全不同。與此密切相關的是,本輪經濟下滑的一個直接導火索是早前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擴張性政策的影響。這一政策的副作用是導致中國負債率在過去5年之內翻了一番,達到GDP的250%。高杠桿率帶來了當前融資成本較高的結果,在很多地區更是出現了新債補舊債所帶來的虧損窟窿的怪象。
實體與金融的矛盾
中國經濟處于一個新舊增長點的交替時期,新增長點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而舊增長點的動力已經匱乏
在實體經濟因融資成本的日益高企而生存艱困的同時,當下國內的金融卻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尤其在互聯網經濟的熱潮推動下,金融領域的強大誘惑力卻更映襯出實體的虛弱。根據最近公布的五大行年報,2013年,工建農中交五大行凈利潤總計8627.23億元,平均日均賺23.6億元,利潤增速均達兩位數增長。盡管,銀行到處嚷嚷著傳統銀行業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挑戰,然而銀行業的巨額利潤依舊是其他行業可望而不可及的。
“中央在三中全會上界定‘我們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是長時期市場經濟基礎階段’,但是我們實際上行業與產業的行為卻偏離了這種軌道。”中國外匯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互聯網金融與余額寶,首先要干的是本職,余額寶是跨業的發展,所有人都能夠干銀行嗎?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是一個合理的社會分工,每個作為產業的人都要為本業做工作而不是跨界去做工作,現在我們這樣的跨界特別多,農民不種地,進城;工人不做工,做金融;金融的人不做服務,去套農業與工業的錢,這太不正常”。
“現在我們又步入了一個怪圈,第二產業與第三產業是一個錯位的發展。當下我國的工業并不發達,增長速度在下滑,制造業是個代表作;沒有增長質量,技術、品牌不突出,鋼鐵是一個代表作。鋼鐵為什么會萎縮與虧損呢?”在譚雅玲看來,源于行業沒有在干正事。鋼鐵人不是在干鋼鐵,鋼鐵人在干期貨,拿鋼鐵產能過剩、剩余財富包括庫存積壓來套利、來對沖,用“錢的游戲”得到“鋼鐵利潤”的回報。“價值決定價格是市場定律,華爾街股市漲了是因為華爾街的上市公司在提升價值,美國的制造業在產品和技術上做更新換代,華爾街的股票才會有價格,而我們國家的企業卻放棄了價值的累加推進,單純去追求價格,單純地發展金融,只能增加更多的金融泡沫。”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同樣認為,我國經濟發展存在忽視實業的問題,我們要系統地反思,什么樣的政策讓我們的工業企業變得不賺錢。從三支產業來講,服務業的發展是需要依托制造業的,制造業很強最終服務業一定有發展的基礎,而我們現在的制造業都不行了,因此我們看到一些服務領域今年也出現了明顯的減速。這一次危機之后的新的趨勢是制造業不是在傳統基礎上的復興,三支產業是緊密聯系的,是整合性的產業協調發展,美國這一輪出現的新的增長點,像特斯拉電動車、谷歌汽車,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制造業或者服務業,而是兩者的綜合。我們未來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宏觀政策取向需要系統反思三支產業此消彼長、把第三產業搞上去的思維問題。發展服務業,要有良好的第一第二產業為基礎,如果一味發展第三產業,勢必適得其反。
穩增長再唱主調
今年的經濟政策就是一個非常搖擺的環境,要防債務風險、搞改革和穩增長,不過,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這個鐘擺是擺向穩增長
而在中國經濟增速出現明顯下滑之時,市場及地方政府首先想到刺激經濟的措施就是房地產,目前已經有不少省市或明示或暗示,要取消此前的限購政策。1-2月中國國房景氣指數出現環比逐步下降的趨勢,1月份70大中城市房價6個環比下降,2月份70大中城市4個新房價格環比下降,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減少,下降的城市個數增加。
據奚君羊預測,我國今年房地產行業的總體還是下行態勢,房地產作為支撐我們國家經濟的一個支柱行業,房地產行業的回落會使得宏觀經濟的走勢會有下行壓力。而魯政委則認為今年房地產市場不會有大的動作。短期兩三年內,內地的房地產走向主要取決于政府的調控政策。
瑞銀證券財富管理研究部主管、首席中國投資策略師高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的經濟政策就是一個非常搖擺的環境,要防債務風險、搞改革和穩增長,不過,在現在這種情況下,這個鐘擺是擺向穩增長,接下去一到兩個季度肯定偏向穩增長。
在3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要求抓緊出臺已確定的擴內需、穩增長措施,加快重點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及時撥付預算資金,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釋放了穩增長信號,接下來穩增長會成為政府工作的要務。
據魯政委介紹,穩增長事實上已經多次在國務院的會議上提出而且發改委已經批了5條總投資接近1500億元的鐵路建設。事實上,近幾周,政府已出臺了不少政策舉措,如不久前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地方基礎設施將成為投資的重點;京津冀一體化也將帶動大量基建建設。另有消息顯示,首都新機場項目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拆遷,涉及幾十個村,其核心區和配套設施加起來的投資不會低于2000億元。
“除了財政政策,央行應該也會用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增長。”奚君羊指出,可行的做法是貨幣政策有所放寬,比如說,有可能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或者是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貨幣。
而譚雅玲則認為穩增長與保增長都不是我們的重點,重點應該是調結構與控風險。她認為當下調結構與控風險面臨的問題是最大的,結構面臨產業的不均衡、地區的不均衡、貧富差異不均衡的壓力;金融市場的風險太大,讓人防不勝防。如果這兩條做不好,保增長與穩增長實際上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