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南昌市引進的首臺玉米脫粒機在進賢縣梅莊鎮富華村的玉米地,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農機秀”,吸引了20多位玉米種植戶到現場觀看。
在現場,隨著轟隆隆的聲音響起,一臺紅綠相間的嶄新農機駛進玉米地,機身高達3—4米,農機前端的大齒輪翻滾著,“貪婪”地將玉米連桿帶棒地吞進“肚子”里,不到半個小時的工夫,近3畝的玉米地被“一掃而空”。這時,農機停住了,駕駛員抽開出粒的倉閥,黃燦燦的玉米粒閃著金光“奔流”而下,引得圍觀的農民發出陣陣驚呼。
這場“農機秀”的策劃者是梅莊鎮玉米種植大戶程和根,農機來自他創辦的豐華農科種植專業合作社。說起引進的“豐收好幫手”,程和根一臉興奮:“這幾年種玉米的農民多了起來,去年我們從外地請過一臺玉米摘棒機,但我們種的玉米多半是養殖戶飼養家畜用,于是我們找到了摘棒、剝粒一次性完成的新農機。”據記者了解,進賢的玉米種植從2010年開始逐漸形成規模化,到今年種植面積擴大到3萬畝,引進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降低人工成本,成為玉米種植大戶的迫切需求。
有著30多年農技推廣經驗的程和根,看到了種植戶的需求,今年8月份他花費了10多萬元從北方購進了一套大型玉米脫粒機,并積極向周邊農民介紹和推廣。“今年是個玉米豐收年,我種植的100畝玉米,由于播種早、成熟早,沒有受到秋旱的影響,平均畝產還提高了200多斤,現在,有了這個豐收的好幫手,大伙都很高興。”
“表演”剛剛結束,很多玉米種植戶就找到了程和根,向他提出了邀請“農機秀”的“主角”到自家的玉米地施展技能的意愿。從二塘鄉趕來的玉米種植大戶文華高興不已:“很多養殖戶要收購玉米,我正愁收割慢,這下好了,有了這樣一臺機器,時間快,成本低,真是省時省力又省心。”玉米種植戶使用新農機后,收割成本將低于100元/畝,相比以前節省了近150元的人工費。
“首秀”收場時,進賢縣農機局副局長王惠珍告訴記者:“進賢縣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推廣項目已列入南昌市新技術推廣項目,但大型收割機難以滿足大多數玉米種植戶的生產需求,大家都盼著找到適用的新農機、更多的好幫手。”進賢縣種植玉米的旱地多為斜坡,地塊間的落差均高于30公分,不利于大型農機操作,這臺玉米脫粒機僅僅適宜在部分地勢較平、面積較大的玉米地進行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