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北省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報告 |
時間:2013/4/26 10:49:33 瀏覽:958次
|
今年一季度,全省工業系統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經濟工作部署和工業經濟增長目標,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早部署、強調度、抓幫扶、促培育、挖潛力,全省工業經濟總體保持了正常運行態勢,沒有出現大的波動。 一、一季度全省工業經濟主要行業生產相對穩定,工業品產銷銜接正常,工業投資增勢較好,繼續保持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運行態勢。但生產增速低于預期,企業效益依然低迷,工業經濟總體有小幅下行表現,運行環境偏緊。 (一)工業生產略低于預期,總體小幅下行。一季度我省工業與全國增勢基本保持一致,雖較前期略有回落,但總體上起伏變化幅度仍在可控范圍內。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540.5億元,同比增長12%,不僅低于預期目標增速(13%)1個百分點,而且是2010年來最低增速。縱向比較,增速分別較今年前兩個月、去年同期、去年末回落0.2、1.5和1.4個百分點;橫向比較,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且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始終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以上,排名全國第12位,較去年同期前進4位,較去年底前進8位,為近年來增速最高排位,工業生產整體上好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主要行業生產總體正常,工業品產銷趨冷。1-3月份,全省41個行業大類中,除外有色金屬礦采選業(-1.7%)和儀器儀表制造業(-6.8)外,其他行業均實現正增長,25個行業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七個主要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131億元,占全部規上工業的83.9%,累計增長12.2%,高于全部規上工業0.2個百分點,對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繼續提供有力支撐。六大高耗能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10.8億元,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工業品產銷率96.9%,比同期降低0.5個百分點,為近年低點。 (三)工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技改投資增勢有所減緩。一季度,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91.8億元,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48.7%,同比增長26.3%,較去年同期下降8.5個點,較去年底上升幅度0.2個點。其中,技術改造投資完成709.3億元,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54.9%,同比增長33.5%,較同期和去年底分別下降50.9和1.7個百分點。億元以上工業新開工項目134個,比同期增加23個,其中技改項目65個,較同期增加31個。七大行業中,食品、石化行業工業投資較快,分別增長64%和32.1%;裝備制造業近年來持續加大投資,1-3月累計完成工業投資421.4億元,技改投資216.7億元,分別占全省總量的32.6%和30.5%,促進了工業結構的不斷優化。 (四)工業利潤增幅較高,但企業效益沒有明顯改善。受同期利潤大幅(-20.6%)下降、基數偏低影響,前2個月全省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大幅上升,累計實現利潤242.2億元,同比增長36.2%。全省1236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6056.8億元,同比增長13.5%,增幅同比提高了3.4個百分點。但虧損企業明顯增加,虧損面為18.6%,比上年末提高了7.2個百分點;贏利水平下降,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比上年末下降1.2個百分點。噸鋼利潤僅為36.7元/噸,比去年全年(噸鋼利潤為85元/噸)下降近50元;非金屬制品業出現全行業虧損,累計虧損4377.6萬元。 (五)要素需求不夠活躍,先行指標增幅放緩。工業用電增幅不高,1-3月份工業用電量累計增長3%,比同期下降 1.7個點,比上月下降0.1個點,其中3月份工業用電量為21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今年以來煤炭下游產業需求不佳、采購消極,國內煉焦煤價格下行趨勢明顯,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自上年11月份持續下滑,平均價618元/噸,累計下降了25元/噸。 二、一季度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受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影響,工業生產和效益出現分化,拉動增長的引擎作用減弱。 原材料工業生產回升勢頭偏弱,加之產業政策調控和環境治理壓力不斷加大,行業運行環境趨緊。原材料工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352.4億元,同比增長10.7%,分別較去年同期和全年下降2.2和3.1個百分點,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3.2%。其中,黑金屬壓延業和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分別增長8.2%和5.4%,均明顯低于全部原材料行業和全省工業平均增幅。 鋼鐵行業今年以來產能釋放較快,但受基礎設施投資尚未全面啟動和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游需求偏弱,產品庫存增加,鋼材價格持續震蕩下滑,企業效益狀況不好。一季度鋼鐵行業完成增加值867.4億元,同比增長12.4%,較去年同期和全年下降2.6和4.2個百分點,高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0.4個百分點,對全省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7.9%。其中,黑色壓延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22.6億元,同比增長8.2%,較去年同期和全年均下降4.2個百分點,較前兩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全省粗鋼產量5269.7萬噸,同比增長9.6%;鋼材產量5659.8萬噸,同比增長10.8%,當月粗鋼、鋼材均創歷史新高。 石化行業受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影響,行業增速總體呈低速平穩態勢。一季度完成增加值352.4億元,同比增長7.5%,比去年同期1.2個百分點,低于全省規上工業3.3個百分點。全省原油加工量388.3萬噸,比較年同期減少26.3萬噸。大宗化工產品量穩價升,TDI產品價格攀升較年初提高1500元左右,尿素進入春耕季節銷量增加,農用氮、磷、鉀化學肥料增長30.9%,化學農藥增長30.8%。 建材行業一季度處于淡季,受下游需求不足影響,部分企業生產負荷不足,水泥、玻璃產銷比較低迷,水泥價格低位波動,行業虧損嚴重;玻璃價格小幅回升,陶瓷行業總體平穩。一季度完成增加值99.7億元,同比增長6%,低于全省規上工業6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4.7個百分點。全省水泥產量1910.9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44.36萬噸,同比增長-10.3%;平板玻璃產量3389.8萬重量箱,同比增長4.6%。 裝備制造業受鐵路、城市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領域投資加快的拉動,增速小幅回升,除汽車行業發展一枝獨秀外,行業整體回暖跡象尚未穩定。一季度完成增加值416.8億元,同比增長15.9%,同比加快0.8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0.1%。受高鐵建設力度加大帶動,鐵路制造業出現回升態勢,同比增長14.6%;汽車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完成工業增加值91億元,同比增長23%,快于去年同期和全年8.3和6.6個百分點。全省汽車產量29.4萬輛,同比增長30.3%,占全國產量(455.45萬輛)的6.4%。 消費品工業在國內需求平穩增長的支撐下,整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1-3月完成增加值469.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8.5%,同比增長13.4%,快于全省規上工業增速1.4個百分點,但受出口萎縮、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生產增速明顯放緩,較去年同期回落6個百分點。 食品行業運行平穩,主要產品產量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一季度完成增加值188.6億元,同比增長9.2%,較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別回落9.9和4.5個百分點,低于前兩個月0.7個百分點。主要因今年以來農副食品價格波動影響,農副食品加工業生產低迷,僅增長4.6%,對全省工業增加值的貢獻較 同期下降了2.7個百分點。傳統優勢產品產量保持快速增長,方便面產量103.8萬噸,同比增長37.1%;罐頭產量41.3萬噸,同比增長42.7%;軟飲料產量308.5萬噸,同比增長23.5%。 紡織行業服裝、皮革、鞋帽生產形勢較好,產銷兩旺,帶動紡織行業平穩較快增長。受用工等生產要素成本上漲、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國內外棉花價差等因素影響,部分大型棉紡企業面臨困難依然較多。一季度完成增加值168.6億元,同比增長17.7%,較去年同期下降7.2個百分點。全省紗產量44.9萬噸,同比增長29.4%;布產量12.1億米,同比增長24.5%;服裝產量9768.1萬件,同比下降51.8%。 醫藥行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產業鏈向下游延伸,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一季度完成增加值37.5億元,同比增長13.9%,比去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全年和今年前兩個月回落0.7和1.6個百分點。全省化學藥品原藥產量11.8萬噸,同比減少3.6萬噸;中成藥產量1.2萬噸,同比增長20%。 三、一季度大部分指標呈現下行態勢,部分重點行業生產節奏調整、放緩跡象明顯,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進一步加大趨勢,工業經濟整體運行質量和效益有所下降。市場反饋,當前工業經濟面臨的形勢較去年四季度更加嚴峻,市場呈現疲弱現象。 (一)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繼續高漲,負擔有所加重。1-2月份,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8.5元,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增速分別為19.6%、15.6%,均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幅。招工難現象持續加重,職工平均工資逐年提高,紡織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薪酬基本保持10-20%的漲幅。貨運價格上調,企業運輸成本明顯增加。 (二)企業效益狀況持續低迷,投資意愿下降。去年底我省工業利潤率為5.2%,為2005年以來企業效益狀況最差的一年。今年前2個月,企業的效益狀況繼續下滑,虧損企業增加,工業利潤率僅為4%,企業困難繼續加劇。一季度,全省制造業新增貸款157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了72億元,降幅達31.4%,且呈逐年下降趨勢。去年以來全省凈增規上工業企業790家中,由新投產項目生成的企業不足20%。 (三)市場有效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問題突出。一季度,我省固定資產投資、出口、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21.3%、1.5%和12.9%,同比均有所回落,加之國家尚未出臺刺激消費增長的政策,內需拉動作用減弱。同時今年一季度我省財政收入僅增長0.5%,稅收減少加上民生領域的剛性支出增加,投資擴張將受到限制。一季度我省規上工業產銷率為96.9%,為2012年以來最低點,企業去庫存壓力增大。 (四)國有企業和大中型企業增長乏力,成為影響經濟下行的主要力量。國有企業和大中型企業近年來增長乏力、效益低下、應對市場波動能力弱的問題越發突出。一季度大 中型企業和國有企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僅增長8.2%和4.4%,低于全省工業增速3.8和7.6個百分點,分別低于周期和去年底個百分點和0.7、1.2個百分點。特別是國有企業增速為近年來最低增長。前兩個月,國有企業虧損面為4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4個百分點,高于去年同期2.7個百分點,虧損額占到全部虧損企業虧損額的38.8%。大中型企業虧損面為2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5個百分點,虧損額更是占到全部虧損企業虧損額的74.3%。 四、二季度項目建設、企業生產逐步進入旺季,抓住時機緩解下行壓力,進而為全面完成全年目標多做貢獻意義重大,著重做好“穩基礎,擴增量,幫企業,保增長”工作,力爭上半年全省規上工業生產增長13%以上。 1、穩基礎:千方百計做大做強存量部分,最大程度減少損失。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監測預測,及時發現運行中的苗頭問題,引導企業適應市場變化調整生產節奏;加大對現有企業生產摸查工作,圍繞重點企業協調要素保障,對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千方百計集中要素資源,保障企業滿負荷生產;幫助停產半停產企業恢復生產,盡全力助力企業復產補損。 2、擴增量:繼續加大投資力度,盡最大力量彌補存量損失。緊緊圍繞重點產業謀劃和建設項目,產鋼大市要注重延伸鋼鐵產業鏈條,發展耗鋼和涉鋼消費品項目;全力推進以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為主體的招商工作,抓住市場機會把工業項目建設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全面落實各級規模以上企業培育政策,確保每月規模以上數量的穩步增加。 3、幫企業:利用二季度的時間,在全省開展企業幫扶季活動,著重“拓市場、解瓶頸、減負擔”。 著力拓展省內、省外兩個市場。鼓勵省內在生產配套中選用本地產品,啟動“冀材西行”活動,大力推進重點骨干企業電子商務建設,全面拓展“冀展網”一體化營銷,圍繞鋼鐵、建材、光伏等重點行業在全省范圍開展有針對性產需對接活動。在省名優酒類和奶類產品開展擴內需促消費協會聯手行動。 全力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強13家商業銀行的協調,保證年內中小微企業融資5785億元資金的落實;各商業銀行擴規模、簡流程、進一步清理涉企信貸中的不合理收費,降低涉企融資成本。 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進一步擴展全省減輕企業負擔聯系單位,實現全省所有縣(市、區)全覆蓋;全面開展“企業安靜生產日”活動,推廣進企收費“一證制”。 4、保增長:加強預測預警,密切跟蹤宏觀經濟走向,引導企業及時調整生產,防止工業經濟出現大的波動。進一步在工業監測分析中更大比例引入用電量、新增貸款和貨運量等指標,更早做出經濟趨勢預測。
來源:運行監測協調局
|
上一篇:
一季度全國工業利潤增12.1% 國企利潤增幅低于私企 下一篇:2013年3月份車用發動機市場產銷綜述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