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7月,全國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比較嚴峻,產銷增速在去年明顯回落的基礎上繼續回落;而且回落幅度大于去年年底的預測;與產銷增速大幅度回落相比,效益下降更為劇烈。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一些領域出現積極變化,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備不少有利條件。1-7月,我市裝備制造業中專用設備制造業和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領域出現積極變化,兩大類的產值和利潤均實現了20%以上的較快增長,提升了行業經濟質量,促進了行業運行的趨穩相好態勢。
一、2012年1-7月全國機械工業運行情況
今年全國機械工業產銷增長回落明顯,經濟運行面臨多重困難,年初利潤曾出現了多年來少有的負增長,企業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是國內需求明顯不足帶來的訂單下降,二是企業普遍面臨勞動力、能源、環境等成本上升以及融資成本過高等因素的影響,三是在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缺少可盈利的投資增長點,缺乏技術創新的資金支持,企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陣痛期。從近期產銷及效益的走勢分析,行業經濟運行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產銷增長逐步趨穩,利潤增長持續四個月保持正增長(全國工業持續四個月負增長),出口額大幅增長,順差逐月增加。
1-7月全國機械工業累計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10.18萬億元、9.92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86%、11.56%,增速為2009年以來新低,比2011年已經大幅下滑了的增速(25.06%、25.4%)還低13個百分點以上。但逐月增幅逐漸趨穩。
1-6月,全國機械工業利潤總額增幅下滑大大快于產銷,但逐月呈緩慢回升趨勢。累計實現利潤總額為 5319 億元(占全部工業 23.01%),同比增長 1.94%,比 1-6 月提高 0.25個百分點。利潤增幅出現多年來少見的大大低于同期產銷增幅(12%),利潤增長低于產銷增長10 百分點,年初甚至曾出現利潤負增長,之后逐月呈現微弱增長,已經持續四個月實現正增長。汽車行業實現利潤 1986.82 億元,占行業比重達到 37.35%,同比增長 10.26%。拉動機械工業利潤增長 3.54 個百分點。
1-6月,全國機械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70891.94億元,同比增長10.06%,較上月(9.97%)提高0.09個百分點,各項費用中銷售費用2265.64億元,同比增長9.46%,較上月(8.37%)提高1.09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增速上揚,管理費用為3605.47億元,同比增長17%,較上月(17.09%%)回落0.09個百分點,財務費用為763.61億元,同比增長42%,較上月(43.86%)回落1.86個百分點,仍處于高位狀態。
二、我市裝備制造業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及在全省同行業的排位
1-7月我市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入統企業450家,各項經濟指標增長呈現上升態勢,且均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完成工業總產值546.57億元,同比增長15.27%,高于全省同行業0.11個百分點,完成總量在全省排第四位,保定、滄州、唐山在我市前面。其中7月份同比增速16.43%,較上月同比增速增長了10.63個百分點。
完成銷售產值528.51億元,同比增長14.57 %,低于全省同行業0.24個百分點,完成總量在全省排第四位。其中7月份同比增速19.32,較上月同比增速增長了14.67個百分點。其中增長較快的是專用設備制造業累計完成銷售產值81.54億元,同比增長24.02%,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累計完成銷售產值124.37億元,同比增長20.44%。
產銷率96.70%,高于去年同期0.41個百分點,高于全省同行業0.50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產銷率為97.07%,較上月增長了1.03個百分點。
完成出口交貨值11.9億元,同比增長10.99%,高于全省同行業16.24個百分點(河北省裝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滑5.25%。)完成總量在全省同行業排第八位。其中7月份增速為同比下滑了14.72%
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3.12億元,同比增長15.79%;高于全省同行業1.74個百分點,完成總量在全省排第四位。
實現利稅55.57億元,同比增長16.81%;高于全省同行業13.38個百分點,完成總量在全省排第二位。
其中利潤41.42億元,同比增長17.58%;高于全省同行業19.69個百分點(全省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了2.11%),總量居全省首位。其中增長較快的是專用設備制造業累計實現利潤7.69億元,同比增長32.64%,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累計實現利潤11.02億元,同比增長20.44%。
行業虧損企業29家,同比增長16%,較上月減少2家。虧損企業中通用設備制造業占了11家,專用設備制造業有6家。
虧損企業的虧損額0.98億元,較上月減虧0.44億元,同比增長11.46%;增速低于全省同行業220.65個百分點,虧損額在全省同行業排第五位。說明行業虧損企業正在千方百計實現扭虧,并取得較好成效。
土地和固定資產支出4.08億元,同比增長59.68%,高于全省同行業41.51個百分點,但僅占全省同行業比重的5.18%,說明我市雖然加快了項目投資的速度步伐,但在投入資金總量上依然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