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效益下降 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68.8億元,同比增長13.2%;完成工業總產值284.90億元,同比增長14.32%;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36.89億元,同比增長21.4%;實現利潤總額19.90億元,同比降低10.9%;實現利稅總額31.37億元,同比降低2.39%,據全國1-5月的數據顯示我省醫藥行業的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居全國第13位和第11位;利潤總額和利稅總額同居全國第14位。
自2011年以來,我省醫藥行業經濟效益下滑嚴重,增產不增收是影響行業發展的一大難題,主要還是受國家政策的影響,其影響因素有: 1.基藥招標使產品價格走低,企業盈利空間被蠶食。 2.環保投入增增加,運行費用增加。 3.電力、熱力連年漲價,生產成本增加。 4.企業增加投入應對新版GMP的實施。 5.限抗政策是抗生素制劑產品及其上游的原料藥銷售減少。 6.原料藥產能過剩,國際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持續走低或低位徘徊,某些產品價格創歷史新低。其中青霉素工業鹽上半年價格維持在58-60元/十億左右,維生素C目前價格為20元/公斤,產品無盈利甚至虧損。
(二)出口增速下滑、位次后移 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34.52億元,同比降低15.80%,2010年-2011年間河北省醫藥行業的的出口交貨值基本是排在全國醫藥行業的5-6位,今年1-5月掉到了第7位;14個主要原料藥、醫藥中間體產品有8個產品出口量同比增長;5個化學藥品制劑中有3個劑型出口量同比增長。 影響企業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有:國際市場競爭激烈;歐債危機使市場萎縮,國外的部分客戶回款不正常;匯率變化使出口企業么蒙受損失;二季度國家出臺了出口產品的明細分類如原來維生素C及其衍生產品同屬于一類,新出臺的明細分類分成了兩類,增加了企業的海關費用,使企業出口產品的成本增加;國家的出口退稅調整等因素加之國內能源價格上漲,企業環保成本也不斷增加等等也影響了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主要產品產量同比下降 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醫藥工業企業完成化學原料藥總產量30.59萬噸,同比降低16.93%。18個主要化學原料藥產品有10個產品的產量增長;4個醫藥中間體產品產品產量均同比下降;7個化學藥品制劑大類中有6個劑型產量同比增長;中成藥總產量2.14萬噸,同比增長0.21%,4個中成藥劑型產量均同比下降。
(四)主導產品產銷良好 上半年面對出口不暢、效益嚴重下滑的局面,我省重點制藥企業在積極優化產品結構,不斷培育優勢產品,加快向國內外高端市場的開拓進程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其中石藥集團研發的國家一類新藥丁苯酞,全年預計銷售可突破1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個“重磅炸彈”級原研藥;同時石藥集團還推出了多美素、津優力及艾利能三個抗腫瘤新藥,打破了國外制藥企業在同類產品的壟斷;目前,石藥集團銷售過億的制劑品種有18個,初步完成戰略轉型。華藥集團上半年將戰略品種、高毛利品種和增量空間大的品種作為重點進行開發,在多個產品同比降價的情況下,番茄紅素、慶大霉素、VC、硫酸鏈霉素、普魯卡因青霉素、卷曲霉素等產品銷量實現同比增長;青霉素V鉀、慶大霉素、雙氫鏈霉素、普魯卡因青霉素4個品種實現了銷售過億的目標。神威藥業清開靈軟膠囊、滑膜炎顆粒、冠心寧注射液以及新產品舒筋通絡顆粒、降脂通絡軟膠囊等產品上半年銷售額均實現大幅度增長。
(五)固定資產投資依然增長、增速明顯回落 上半年,我省醫藥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億元,比去年同期多投入8.3個億,同比增長13.3%,但增幅比2011年全年回落了26.7個百分點,同比回落了61.2個百分點,低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打破了連續三年高于全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水平的快速增長的態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