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 蔡惟慈
今年以來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比較嚴峻:產銷增速在去年已然明顯回落的基礎上繼續回落;而且回落幅度大于去年底的預計;與產銷增幅的大幅回落相比,效益下降則更為劇烈。但從前幾個月走勢看,增速回落正趨于平穩,同時在增速劇降的背景下,結構調整開始受到更多關注,從而在總體嚴峻的形勢下增添了一些暖意。
預計此輪調整將延續較長時期。全行業必須增強危機感,加快結構調整。希望有關部門鼓勵各行各業加緊技術改造,同時鼓勵采購國產設備,以此拉動機械工業的需求和結構調整。如能這樣,機械工業就一定會擺脫目前需求趨緩、效益下滑的困境而獲得新的發展空間,重新回到良性發展的軌道。
就今年而言,機械工業的增速回落將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趨緩見底,下半年有望在比此前數年明顯降低了的新平臺上平穩運行或略有回升,全年產銷和出口仍有望實現10%以上的增長,但利潤增幅將低于10%。
總之,當前是機械工業下行壓力急劇加大的危機時期;是不安情緒蔓延、迫切需要增強信心的時期;也是以市場力量倒逼改革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是企業分化重組加速的時期。一句話,是困難和希望交織的時期。但只要我們更自覺地推進創新驅動,就一定能轉危為機,成為機械工業由相對粗放的高速增長向趨緩但卻更為健康增長轉折的關鍵時期。
一、機械工業的經濟運行情況
1、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1)工業增加值增幅降至工業各行業中倒數第三
2012年1-5月累計:全國工業同比增長10.7%,機械工業同比增長8.9%,機械工業在12個工業行業中,前年增速排第1、去年排第5、今年1-5月降至第10(僅高于石化工業和電力工業)
可見,在此輪調整中,機械工業受影響較重。無論是考慮其地位、比重、還是實際困難程度,國家都應在考慮應對舉措中給予機械工業較多關注。
(2)工業總產值增速同比下滑十多個百分點
2012年1-5月累計完成69963億元,同比增長11.94%,增速為2009年以來新低,比2011年已經大幅下滑了的增速還低13個百分點。
。3)利潤總額增幅下滑大大快于產銷
2012年1-4月累計為3290億元,同比增長0.84%。利潤增幅出現多年來少見的大大低于同期產銷增幅(12%左右)的令人不安現象。
。4)出口創匯增幅明顯下降
2012年1-5月機械工業出口創匯同比增長15.78%,與上年同期27.79%的增幅相比,增幅下滑了12個百分點。
(5)主要產品產量近半下降
1-5月累計,120種主要產品中,79種產量同比增長,占66%;41種產量下降,占34%。如此多的產品產量下降,為近若干年來所少見。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今年初機械工業經濟運行形勢的低迷。
2、前5個月經濟運行的幾個特點
(1)增長速度繼續全面大幅回落
與上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速回落13個百分點;利潤增幅回落20多個百分點;出口創匯增幅回落10多個百分點。
(2)經濟運行質量總體下降
1-4月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6.79%,同比下降0.55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同比下降1.02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率同比下降0.07次。
。3)行業形勢分化明顯加劇
就產值和利潤增速而言,農機行業最高(15%以上);石化通用機械、儀器儀表、基礎件次之(15%左右);機床、重型礦山機械、汽車、電工、文辦、食品包裝機械、其它民用機械再次(12%左右);工程機械和內燃機行業最低(僅0左右)。
就走勢而言,汽車行業、文化辦公設備行業逐月穩步回升,增勢明顯;電工、機床行業目前雖仍保持行業平均增速,但難掩逐漸下行的頹勢;工程機械、內燃機行業年初增速下滑雖猛,但最近似已觸底趨穩,今后可望逐漸回升;其他行業走勢相對比較平穩。
。4)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回落
機械工業1-5月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36億元,同比增長29.4%,增幅雖繼續高于全國(20.1%)和制造業(24.5%)9.3和4.9個百分點,但比去年同期(39.9%)回落了10.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增幅回落,預示著產能擴張熱已明顯降溫。
。5)機械工業向高端升級正面臨國外同行嚴峻挑戰
一是為與我搶占市場,外商開始在我已經取得自主創新突破的高端產品競標時大幅降價,力圖用價格戰,使處于成長初期的內資企業無法回收前期研發投資,從而扼殺我升級勢頭;
二是大量投資,在華舉辦以高端裝備為主的獨資或控股企業;而且往往是緊鄰我同行中的骨干企業建廠,挖人、搶訂單。今年1-5月外資企業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92億元,同比增長47.04%,增幅高出全行業近18個百分點,增勢之猛令人矚目。
二、如何看待行業當前的形勢
1、行業發展正面臨需求趨緩、成本上升、價格下行等諸多嚴峻挑戰
一是需求趨緩:
今年1-4月累計,機械工業重點聯系企業累計訂貨額同比下降3.2%,與前幾年20%以上的增長幅度相比,今年可謂冰火兩重天。工程機械、機床、載重汽車、發電設備(尤其是核電和風電設備)尤為困難。
二是價格下滑:
機械產品價格指數繼續下行。
三是成本上升:
不僅人工成本明顯上升;而且財務成本繼續高速增長:
1-4月財務費用484億元,同比上升42.06%;其中利息支出461億元,同比上升51.79%?梢,實體經濟今年仍在承受金融業管控改革滯后而造成的融資成本劇烈上揚之痛。
四是拖欠貨款嚴重:
1-4月累計,應收賬款已高達2.4萬億元,同比上升17.68%。而實際情況很可能比國家統計局的賬面增幅還要嚴重。
五是高端裝備進口居高不下:
去年不計在華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僅完全進口的機械產品就高達3094億美元;我國機械工業與德、日的貿易逆差分別達到500和400多億美元?梢妵a高端裝備的市場面臨國外同行強力擠占,自主產業成長和發展殊為不易。
2、當前的困難是經濟結構主動調整必須付出的代價
一是國民經濟正在放棄重速度、輕質量的粗放發展模式,而更加追求科學發展;因而機械工業的用戶大大提高了對裝備水平的要求,所以裝備需求結構明顯升級,中低端裝備需求必然趨緩;
二是為了“讓改革成果惠及更廣大的人民群眾”,在城市化和工業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我國持續多年的“人口紅利”正在經歷由正轉負的轉折,勞動力供求關系正在發生變化,企業人工成本必然看漲,依靠低成本獲取競爭優勢的階段即將過去;
三是我國作為典型的低成本國家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比較優勢也正在發生逆轉。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項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匯率穩步上揚,與越南、印尼等國相比,我國低成本優勢不斷削弱,出口競爭力相對下降。
以上這些挑戰客觀存在,且不斷加大,對企業的運營構成很大壓力,但上述這些困難都是伴隨著我國產業發展和升級而來的,是名副其實的“成長中的煩惱”,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必須付出的代價。
3、不應過分在意短期的增速下滑和波動,而要更多地關注長遠的結構調整目標
機械工業前些年過分追求速度和規模的增長,這一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必須改變。為了實現這一轉變,必須承受短期增速下滑的代價,不必為此驚慌失措。只要能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機械工業就終將擺脫目前困境、重新步入較快增長的坦途。
因此,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執行推進結構調整的宏觀調控政策,不宜為保增長而放慢結構調整。
我們高興地看到,在倒逼機制作用下,現在已有不少優秀企業加快了向高端升級的步伐,創新能力的建設開始受到重視:行業中重點領域的研發投入明顯加大,試驗條件的建設、“三基”領域的攻關力度、國際市場的開拓等方面,都明顯加大了努力。
4、總體嚴峻的形勢下不乏亮色
(1)越是下滑嚴重的行業出口增長越快
如1-5月工程機械產值同比增長雖只有4.71%,但出口增長高達31.80%;汽車行業產值同比增長雖只有12.32%。但出口增長達到了19.92%;重型礦山機械產值同比增長雖只有13.36%,但出口卻增長了33.39%;機床行業內需訂單大幅下滑,產值增長只有13.63%,但出口增長速度達到了23.39%。
(2)民營企業、小型企業表現出了更強的發展活力:
1-5月機械工業中,民營企業產值3.8萬億元,同比增長17.59%,增速高出全行業11.94的平均增速5.65個百分點,在全行業中的占比上升到了54.4%;1-4月民營企業利潤1590億元,同比增長13.82%,比機械工業0.84%的平均增幅高出12.98個百分點,在全行業中的占比已達到48.3%。
1-5月,機械工業小型企業的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0.11%,遠遠高于同期大型企業(6.51%)和中型企業(8.40%)的增長速度。
1-4月,機械工業小型企業的利潤同比增長19.44%,遠遠高于同期大型企業(-6.01%)和中型企業(-6.92%)的增長速度。
(3)向高端裝備進軍的力度不減
3000噸級履帶起重機、520馬力推土機、46噸叉車、500噸以上全路面起重機、75立米礦用挖掘機等一批世界頂級裝備紛紛問世;一重大型鍛焊結構熱壁加氫反應器出口印度(14億)、太重4~35立米礦用挖掘機出口印俄等多國、振華重工海洋鋪管裝備出口美國;
中信重機大型球磨機遠銷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等20多國;浙大中控4、5月間在中東承接兩個大型石化項目的控制系統,金額分別達4億和3億元;和利時3月20日簽約承包廣深港高鐵香港段4.9億港元的全部地面和車載信號系統;
江蘇鋼球因質量好已被SKF吸收為其配套鋼球的戰略供應商;長期受制于進口的為挖掘機配套的液壓件已在中川液壓、恒力液壓、力源液壓等企業取得突破,開始小批試用。
此類事例甚多,表明機械工業“攻高端、夯基礎”的步伐正在加速。
。4)以降低成本和節能減排為取向的技術改造受到重視
如軸承行業為應對人工成本上升和招工難的挑戰,越來越多地由單機加工向自動化連線生產發展;受市場競爭壓力驅使,為節約材料降低消耗,軸承毛坯采用高速鐓鍛、實行磨削液集中循環、液壓系統集中運行等。
。5)積極探索富余能力轉向發展新的領域
重慶地區摩托車企業針對自身產能過剩的困難和丘陵地區大型農機難以施展的客觀情況,積極開發并轉產微型農用作業機械,既滿足了當地農業發展需要,又緩解了原行業內的惡性競爭之苦。
我國照相機和光學儀器企業適應產品結構調整的形勢,及時轉產手機鏡頭,現已占據全世界80%的市場;今年前4個月已出口732萬件/5.48億美元,增幅達到了31.8%。
從以上這些亮點可以看到,市場這無形之手對機械工業的結構調整在顯示其威力。雖然這些努力未必能在短期內對今年的穩增長有立竿見影之效,但從長遠看,深化市場化取向的改革、激發企業內在的應變活力,肯定有助于形勢逐漸好轉。
三、對今后走勢的展望和預測
若干積極信號:
增速下滑已經趨緩、形勢在趨穩,從同比增幅看,回落幅度正在收窄;產銷率已持續3個月小幅上升;機械工業總量中權重最大的汽車產銷量增速逐月回升;部分先行指標已出現積極變化;對比基數利于下半年增速回升;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已轉向保增長。
不利因素:
除了前述需求不振、價格下行、成本上升等因素以外,我們認為最大的危險從內部看是宏觀經濟數據明顯差于預期的表現造成了較大心理沖擊;從外部看,是歐債危機仍有再度激化的風險。如果任由恐慌情緒蔓延,經濟形勢有陷于螺旋下滑的風險。
機械工業的增長速度目前已基本見底,但不能奢望此后會快速回升;估計此后將在比前幾年大幅降低了的新平臺上延續較長時期的平穩運行。今年全年有望呈現“前期下滑尋底、后期低位趨穩或略有回升”的格局;全年仍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
四、對業內企業的幾點建議
1.堅定信心,積極努力,為“保增長”作貢獻
機械工業占全部工業總量約20%,機械工業能否實現穩定增長,關系到全局“穩增長”目標能否實現。因此業內企業要有為“穩增長”作貢獻的強烈責任感。
當前盡管機械工業增速繼續回落,但總體仍在合理區間;我們既要高度警覺各種不利因素,又不要驚慌失措;要冷靜觀察今后的走勢,千方百計防止增長速度繼續慣性下滑,滑出合理區間;要增強信心,不為困難所壓倒?傮w而言,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經受住嚴峻的挑戰,繼續保持行業的平穩增長。
從“治標”角度看,當前尤其要加強管理,抓降耗增效。
2.善用倒逼機制,加快結構調整和升級
從長遠看,治本仍需轉型升級!肮I轉型升級規劃”的核心精神就是一要推進結構調整,二要轉變發展方式。
結合機械工業的實際:在結構調整升級中要突出“攻高端、夯基礎”的主攻方向;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堅持“創新驅動、兩化融合、綠色為先”的基本途徑。
“攻高端”有3層內涵
一是主攻高技術產品;
二是傳統產品要追求高質量;
三是致力于產業結構高度化——重視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
“夯基礎”
就是要夯實發展高端裝備的幾個基礎瓶頸環節:加工母機、測控系統、關鍵零部件、特種優質材料;大力提高鑄、鍛、焊、熱處理等基礎工藝水平。
夯實基礎不僅要爭取國家支持,而且要凝聚行業共識,形成夯實基礎的社會氛圍和合力。
隨著市場環境的趨緊,機械工業內生的應變機制正在起作用!凹哟笱邪l投入、改進工藝裝備、重視人才培訓、加快產品升級、強化質量管理、開拓國際市場、提升核心能力”普遍受到更大重視。
“創新驅動”:
就是要從過度依賴要素投入轉向更多地依靠技術創新、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提高去推動行業發展;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而且更要致力于機制創新。
“兩化融合”
就是要做好信息化技術與傳統技術在“產品、管理、理念”三個層面的融合,在“深度”上下功夫。
“綠色為先”
就是要在機械產品和行業自身生產過程兩方面抓好節能減排和節約材料工作。
我們認為,只要我國高端裝備自主能力真正上去了,我國機械工業就不但能“穩”住,而且真有所“進”了;也就有望擺脫當前的困境,真正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由大變強的軌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