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市場:“守舊”也要“拓新” |
來源:河北日報 時間:2012/5/24 15:38:00 瀏覽:1827次 |
|
|
|
|
保市場:“守舊”也要“拓新” 我省光伏企業如何“過冬”(上)
拼殺舊市場力保市場份額 5月18日凌晨,一條重要消息令深陷行業虧損的中國光伏企業雪上加霜。 當地時間1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對中國光伏電池及組件的反傾銷稅初裁結果,裁定中國涉案企業適用31.14%—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率。如果終裁結果不變,迄今為止中國企業被征收懲罰性關稅最高的稅率將落在中國光伏企業的身上。 消息一出,在美國上市的我省兩大光伏企業股價暴跌:晶澳太陽能跌幅15.32%,英利綠色能源跌13.04%。“作為應訴及提出請愿的企業,英利將被征收31.18%的稅率。”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公共關系總監梁田說。我省另一家大型光伏企業晶澳太陽能也將適用同樣的稅率。“國內光伏企業在美國銷售太陽能電池組件的成本約為0.75美元/瓦,美國市場的平均價格為0.97美元/瓦,稅收成本增加30%以上,意味著中國光伏產品將在美國市場無立足之地。”業內專家分析。 一時間,我省兩大光伏企業在美國光伏市場陷入相對被動的境地,而作為傳統市場的歐洲市場情況又如何呢?“歐洲光伏市場供大于求的形勢非常明顯。這一市場也是英利的必爭之地,我們希望通過拼殺拿下更大的市場份額。”5月20日,在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的成品發貨區前,銷售總公司副總經理王梓寒指著一排正待發貨的集裝箱貨車說。 與當日溫暖宜人的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歐債危機持續蔓延的大氣候下,歐洲光伏應用大國紛紛砍掉大量的財政補貼,再加上美國把“雙反大棒”揮向中國光伏企業,直接導致國內光伏企業寒冬降臨,市場萎縮、一片蕭條。“目前歐洲光伏市場政策走向主要是以總量管制和降低補助金額為主,市場有所萎縮。”有關專家表示。據了解,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光伏安裝大國德國近期出臺縮減光伏補助費率約20%-40%的政策,歐洲第二大光伏市場意大利也將于近期設定光伏系統安裝的補助上限。這些都對國內光伏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了很大影響。 從國內光伏產業形勢來看,位于產業鏈上游規模小于3000噸/年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幾乎全部停產,目前只有保利協鑫、洛陽中硅等規模較大的企業還能勉強維持生產,位于產業鏈下游的組件生產小廠幾乎全部倒閉,即使擁有全產業鏈生產優勢的光伏大廠,也是利潤大減,勉強維持。 作為光伏產業大省,目前我省大部分光伏企業都處于咬牙苦撐的境地。據省信息產業和信息化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省光伏產業累計完成主營業收入56.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45%;累計完成利稅-1.89億元,同比增長-115.36%。“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光伏企業近幾年盲目擴產,導致行業出現階段性產能過剩,目前光伏企業的開工率已不足50%。”有關專家分析。盡管如此,像晶龍、英利等省內大型光伏企業還是希望在歐洲傳統光伏市場上分得一杯羹。據德國聯邦網絡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德國光伏系統安裝量為650MW,第一季度達到1.8GW左右。 “由于德國光伏市場補貼政策完善,安裝基數又大,我們必須守住這一市場,至少要占有 10%以上的份額。”王梓寒表示。 拓展新興市場尋求新出路 “今年全球光伏市場安裝量將在19GW左右,比2011年略有下降。”王梓寒預測。這一預測的前提就是依靠新興光伏市場安裝量的增加來彌補歐洲市場安裝量的減少。這樣看來,有專家稱新興市場會成為國內光伏企業的“救命稻草”亦不為過。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已經出臺相關補貼政策,新興市場的安裝量應該能夠實現增長。”王梓寒說,這些國家距離中國較近,英利已在海南建立生產基地,依靠提前布局,我省光伏企業有可能在東南亞國家光伏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相對于東南亞國家市場的樂觀預期,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博士坦言,開拓東南亞國家光伏市場,主要有兩個難處:第一,雖然這些國家都有針對太陽能發電的補貼政策,但是政策實施細節還不完善,執行起來并不容易,導致當地企業對太陽能發電的投資一直處于觀望狀態,實際開建的項目并不多。第二,這些國家的民眾普遍對太陽能發電知之甚少,要想開拓這一市場,需要進行大量的科學普及工作,培育市場的過程將比較漫長。“目前國內光伏企業急需銷路,回流資金,有些企業可能等不到東南亞市 場開啟的那一天了。”宋登元憂心忡忡地說。 相對于東南亞國家,對省內的光伏企業來講,日本光伏市場更有吸引力。自去年福島核電站事故發生以后,日本民眾對使用核電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這種大環境無疑給光伏行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此外,日本將于7月份開始實施可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對急于尋找市場的光伏企業來說也是重大利好。“把日本列入新興市場,是因為過去日本光伏市場相對封閉,外國廠商不容易進入,其實日本的補貼政策比較完善,光伏發電系統早已在超市銷售,戶用太陽能系統非常普及。”王梓寒說。據介紹,長期以來,由于日本太陽能公司長期壟斷著本土光伏市場,銷售環節過多,使日本的戶用太陽能系統價格居高不下。其光伏發電系統的售價高達4美元/瓦—4.5美元/瓦。“目前英利的生產成本低至1元/瓦,在成本方面,我們進入日本市場的優勢非常明顯。”宋登元說。 除了日本光伏產品售價偏高的因素外,該國對光伏發電補貼也有相當的吸引力。有專家對主要市場的政府補貼價格做了如下比較:在同等條件下,德國的電價補貼若為1元/瓦的話,意大利為1.2元/瓦,日本則在2.5元—3元/瓦左右。這樣的價格補貼,不能不使國內光伏企業動心。其實,早在去年11月,我省光伏企業晶澳太陽能公司就與兩家日本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合力開拓日本新建住宅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市場。5月4日,英利綠色能源有限公司也在日本設立區域總部,全力進軍日本和東南亞市場。 舊市場不能丟,新市場更要全力拓展。“在目前的市場情況下,光伏企業要想生存,就不能丟掉任何一個銷售機會。”宋登元表示。
來源:河北日報 | | |
上一篇:石家莊科一重工有限公司被評為“2011年-2013年度中國中小企業成長標桿企業” 下一篇:“產業新城”的招商魅力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