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樂觀的宏觀數據背后,以“擴內需、穩增長”為主題的一系列結構性刺激政策“胎動”。
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央行等部門近日擬議或出臺了相關政策:財政部擬進一步擴大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范圍;工信部加緊研究制定消費品工業增加有效供給促進消費需求擴大的指導意見;商務部完善促進消費政策,研究擴大節能家電補貼;發改委加大對事關全局、帶動作用強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審批力度;國土部出臺通知提高用地審批效率,增強用地保障能力;央行也將繼續加大貨幣政策微調力度,確保適當的流動性,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
事實上,相關部門已對當前政策作出微調。
央行日前宣布,將自5月18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已經是今年第二次下調。此舉有望釋放4000多億元流動性,對于穩定經濟增長無疑是一個利好。
結構性減稅的步伐也一直沒有停歇。今年以來,財政部相繼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并且,針對農產品流通、軟件等行業定向減稅。
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廣東、江蘇、浙江、湖北、北京、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都在積極申請進入今年第二輪的試點擴圍范圍。
繼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等政策陸續到期結束后,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明確,將安排財政補貼265億元,啟動推廣節能家電。
在行業方面,記者了解到,正在籌備中的全國流通工作會議將于今年上半年召開,屆時將出臺指導新時期流通工作的政策性文件。
專家稱,相比4萬億大手筆救市政策,今年的政策特征更多體現為預調微調,在穩增長同時,促進產業結構轉型。下一步,預期政府或在結構性定向投放方面加大力度,推出行業產業投資基金等。
--------------------------------
【政策前瞻】
宏觀數據存隱憂穩 增長政策或加碼
近日,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陸續出臺,除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重現回落態勢讓人稍感安心外,投資、消費、出口、工業生產和財政收入等數據均表現不佳,內外需疲軟態勢進一步顯現。分析人士預計,為防范經濟增速進一步下滑風險,穩增長政策加碼迫在眉睫。
投資、消費和出口被稱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海關總署公布數據,4月份投資、消費和出口增速全部出現回落。數據顯示,1-4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2%,增速比1-3月份回落0.7個百分點;而消費同比名義增長14.1%,出口同比增長4.9%,分別較3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4個百分點。此外,4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也大大低于預期,同比實際增長9.3%,增速創近三年來的新低,比3月份回落2.6個百分點。
鑒于上述數據均不樂觀,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指出,未來經濟增速仍會繼續放緩,經濟的底部或將推遲到二季度出現。
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為8.1%,若經濟增長繼續放緩就意味著經濟增速逼近8%,甚至有可能“破八”。
“政策放松迫在眉睫,按照工業增加值來看,對應GDP增速應該只有7%左右,遠低于今年制定的7.5%增速的底線。預計很快就會有穩增長政策出臺。”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說。
李慧勇指出,穩外貿、穩增長政策加碼迫在眉睫。國家將通過調整出口退稅率、穩定匯率、加大對外貿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等政策來穩定出口;通過加快實施水利、電力、環保、高鐵、軌交、電信、保障性住房等投資來穩增長。
唐建偉也表示,央行可能通過降低存準率來進一步釋放流動性,而銀行也可以通過擴大貸款利率下浮程度來支持實體經濟。財政政策中結構性減稅還有空間,包括支持小微企業的政策等都可以推出。
此外,財政部昨日公布數據顯示,4月全國財政收入完成10774億元,同比增長6.9%,增幅較3月降低近12個百分點,近年來首次跌破全年預算增速。而財政支出方面亦呈現趨緩態勢,總體來看,“定向發力”仍將是未來財政政策主要方向,而交通運輸基建被認為是未來拉動財政支出增長的主題。
事實上,近期一些交通基建項目審批步伐已經加快,相關投資有望加速。據記者了解,繼今年3月集中批準一批基礎設施建設以來,國家發改委日前又批準多個基建項目,其中包括甘肅慶陽機場擴建工程、新疆石河子機場遷建工程、新建黑龍江省撫遠民用機場工程、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東航站區及第三跑道建設工程。
在眾多數據中,CPI恐怕是唯一讓人感覺欣慰的。4月份CPI同比上漲3.4%,較3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表明通脹壓力繼續放緩。分析人士預計,未來幾個月CPI漲幅將繼續回落,年中有望回落到3%附近。而在物價回落趨勢下,繼續推出要素價格改革的可能性加大。
【部委動態】
財政政策將圍繞穩增長持續發力
財政部日前召開財政經濟形勢報告會,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會上表示,當前經濟社會面臨較多困難和挑戰,必須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分析人士認為,財政收入增幅下降壓力并沒有改變目前積極財政政策的基調,未來財政仍將持續發力穩增長。此外,定向減稅、營改增擴圍和企業減負等結構性減稅措施未來也有望進一步加大。
財政投資將成穩增長主要力量
最新公布的數據現實,4月財政支出增速迅速回調,但國庫資金商業定存力度相應加大。據了解,4月13日和5月4日,財政部分別發布通知實施規模600億元的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今年以來,國庫現金商業定存操作累計達2000億,而去年同期僅為1300億元。
對此,民生證券分析表示,上述操作說明財政部已注意到財政收支增速下滑對流動性的影響,而有意增加國庫資金定存力度,積極財政初衷未發生變化。
此外,從前四月累計增速看,交通運輸、住房保障、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支出仍得到較好保障。分析師認為,財政政策正在定向發力,希望通過加大對重點領域投資拉動增長,預計未來數月固定資產投資中財政預算資金將進一步提高。
記者了解到,今年各省地方發債募集資金也將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貫徹中央擴大內需項目的地方配套,財政投資或將成為未來穩增長主要力量。
營改增擴圍進入加速階段
結構性減稅也將成為積極財政政策的主要方向。近期財政部發布一系列產業定向減稅政策,包括軟件集成電路行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政策延續、部分農產品行業試行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等,對相關行業、企業減負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涉及面較廣的營改增改革,上海市有關部門近日發布一季度營改增試運行情況時表示,與原實行營業稅稅制相比,今年一季度上海試點企業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整體減輕稅收負擔超過20億元,稅負出現普遍下降,其中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下降40%。在當前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上述改革措施對許多存在經營困難的小微企業來說改革顯得更為重要。
據了解,目前營改增試點擴圍正進入加速階段。上海市有關部門表示,將積極向財政部、國稅總局提出將與“1+6”行業相聯相關的行業及業務納入試點范圍的政策建議,進一步打通和延伸增值稅抵扣鏈條,確保實現國家明確的改革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目標要求。
在地區擴圍方面,北京、天津、廣東、江蘇、深圳、重慶等地開展試點工作亦正有序推進。近日財政部、國稅總局和相關地區財政部門負責人專門就此召開試點準備工作座談會,改革擴圍有望在下半年迅速推開。
各地加大對實體經濟財政激勵力度
除了定向減稅外,減免實體經濟負擔也是拉動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財政手段。謝旭人近日表示,今年主要將在八個方面減免收費力度,包括提高起征點、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免征對符合條件的家政服務企業收入營業稅、免征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印花稅等。僅上述項目每年就可減輕小微企業負擔150億元。
此外,記者獲悉,各地財政部門目前亦在中央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企業減負和產業振興力度。四川某縣財政局即表示,雖然目前財政已十分困難,但今年還是會籌集數百萬元資金扶持小微企業,確保每個鄉鎮都有新發展的微型企業。
而在產業振興方面,近日多地出臺財政激勵、扶持資金和改善融資環境等措施。河南財政廳近日表示,對區域激勵政策進行了大量的稅收增量返還,平均每個產業集聚區和城市新區享受返還規模分別超過500萬元和2000萬元,對區域發展將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未來還將繼續完善稅收激勵政策,針對各產業特點研究完善激勵創新、引導投資和消費的稅收支持。”某西部省份財政廳表示,“提高財政資金覆蓋面,加大財政引導和支持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的力度。”(上海證券報)
央行為穩增長年內第二次降準
中國人民銀行12日發布消息稱,將從18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分析人士認為,4月經濟數據顯示物價漲幅回落及經濟景氣度下行,央行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意在“穩增長”。
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二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2011年以來第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本次下調后,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降至16.5%。據粗略估算,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可釋放銀行體系流動性逾400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仍將是未來央行調控市場主要政策工具。
4月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當前內需、外需均較疲軟。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4月新增信貸不足7000億元,顯著低于市場預期,這對市場主體的信心造成明顯影響。央行此前在市場流動性并不緊張的情況下,已開始主動逆回購注入流動性并引導利率下行,試圖傳遞貨幣政策放松信號。為進一步體現政策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及時性,央行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央行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首先是對當前經濟明顯下行的及時反應。上周五公布的進出口、工業增加值、投資、貨幣信貸等數據表明,當前經濟增長態勢不容樂觀。央行此舉有助于通過進一步增加流動性改善企業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推動企業擴大投資;有利于未來股市債市等金融市場趨向活躍;有助于下半年流動性保持合理水平。
【專家觀點】
穩增長還是調結構 專家分歧大
近日發布的4月份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增長形勢不容樂觀:出口同比僅增長4.9%,低于3月的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至10%以下,僅同比實際增長9.3%,比3月份回落2.6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速遠低于預期,僅增加6818億元,同比少增612億元。基于此,本月12日,央行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增長在合理范圍?
今年一季度GDP增長8.1%,下滑速度超過預期。在此基礎上,4月份的多項經濟數據的下滑速度再次超過預期。
對于4月份經濟數據所反映的經濟形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今年前四個月的宏觀數據反映出經濟復蘇的基礎依舊較為疲弱,需求仍顯乏力,經濟總體偏冷跡象明顯。王軍指出,盡管決策層早自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就采取了預調微調措施,但由于力度、決心及前瞻性略顯不足,加之擔憂物價及資產價格出現反彈,預調微調“穩健有余而進取不足”,政策效果還不盡如人意,尚未能將經濟增速下滑態勢完全穩定住,全年“穩增長”任務還十分艱巨。
其實,經濟增速的下滑早已在預料之中,問題是經濟下滑的速度似乎超過了此前的預期。盡管決策層下調了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5%,但業界認為,以當前的形勢看,經濟增長正在逼近這一政策底線。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文招對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表示,4月份和接下來的5、6月份經濟增長肯定比一季度還要低,中央定的目標是7.5%,現在基本上接近這個目標了。
中國農業銀行也發布報告稱,經濟增速的繼續下滑,已經逼近決策層的底線。
陳文招分析指出,4月份工業增加值只有9.3%,對應經濟增長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值;出口、進口、投資和消費全面回落;4月份M1同比增長僅3.1%,基本上是改革開放以來貨幣供應量增長的一個低點;PPI連續出現負增長。可見,4月份的經濟數據已經下滑得非常快了。
但是,如何看待經濟增速的下滑?專家也各有不同的看法。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在接受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經濟增速回落要引起關注;另一方面,當前經濟回落的幅度應該說還處于可控范圍內,也處于合理范圍內,目前來講還不用太擔心。胡遲指出,“十二五”規劃把增長率降下來,目的在于提高發展質量,不要經濟增速一下降就覺得要采取措施。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是7.5%,實際增長肯定會超過8%的。(中國經濟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