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時代網,今年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關鍵一年,按照到2015年實現累計50萬輛的銷售測算,年均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銷售需超過12萬輛,初期年銷售量至少也需達到3萬輛至5萬輛。
4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確定了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基調。但是,當天股市新能源汽車、鋰電板塊的表現卻出乎眾多投資者意料,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概念股甚至跌幅超過8%。
“從個股的角度來看,比亞迪可能是受到了巴菲特身患癌癥的利空消息影響。”廣發證券分析師馮勇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除此之外,市場對節能汽車板塊預期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節能汽車規劃的利好已被消化,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板塊都已經連續上漲,其中安凱客車、福田汽車、一汽夏利等多只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漲幅都超過了30%。因此,一些機構借利好出逃,市場出現了見光死。
“不過,這個政策支持有望使全行業面臨爆發式增長。”馮勇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投資機會上看,電池原材料的上游稀土永磁、鋰電池及充電樁、整車制造等板塊存在較大空間。
“我們估計新能源汽車磁材占比在40%以上,高端磁材也有向中國轉移的趨勢。中長期來講,國內新能源汽車所需磁材主要會向國內廠商采購。”中信證券行業分析師王言表示,隨著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推進,新能源汽車磁材對質量要求高,將推動高端磁材生產企業進入新一輪黃金發展時期。
鋰電池產業是新能源汽車板塊中最值得看好的。發展規劃中明確了“要以純電驅動為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意味著鋰動力電池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主導新能源汽車最核心部件動力電池的方向。規劃同時提出“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我們認為鎳氫電池也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安信證券新能源分析師李明表示。
鋰電池產業涉及構成部件、整體生產、上游原料3個鏈條。構成部件鏈條分為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4個部分,相關上市公司眾多,擁有核心技術和上游資源將可能最終勝出。目前來看,除了隔膜和六氟磷酸鋰等個別技術壁壘高的子行業外,鋰電池及其核心原材料行業競爭激烈。隨著近年的鋰電池熱,很多公司大規模投入,進一步加劇了競爭。安信證券認為,未來只有擁有高技術壁壘的子行業(如隔膜和六氟磷酸鋰)才能享受新能源汽車的盛宴。
“從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來看,電池材料技術方面仍與國際上存在差距,動力汽車電池隔膜只有實驗室產品。國內電池隔膜需求占比全球的33%,而國內企業只有不到10家,占全球市場份額僅為11%。”相關行業分析師指出。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即將駛入快車道之際,作為新能源汽車生命線的充電站建設,成為市場首要關注的目標。年初國家電網宣布今年將建設75座充電站以及6029個充電樁試點。而南方電網也宣布,今年將建設超過80座充電站。“十二五”期間將新建充電樁54萬個,充換電站2900座,預計總投資超過600億元,充換電設施市場空間巨大。
新時代證券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一個完整的充電站,包括直接充電設備、配電設備、管理輔助設備三個部分。其中,直接充電設備是充電站的核心,一般占充電站成本的50%左右。“從現有情況看,做充電站沒有太多技術上的門檻,能否拿到訂單,主要是看公司的資質,充電站概念股肯定是會受益的。”安信證券李明認為,充電站的建設主要由國家電網來主導,因此,有國家電網背景的上市公司獲得訂單的份額應該比較大。
今年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關鍵一年,按照到2015年實現累計50萬輛的銷售測算,年均純電動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銷售需超過12萬輛,初期年銷售量至少也需達到3萬輛至5萬輛。西南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剛則表示,目前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期,由于充電樁建設投入巨大等攔路虎,寄望普通民眾大量購買新能源車不現實,這種條件下,政府購買或能起到實質推動作用。因此,生產新能源客車的上市公司可給予更多關注。
相關五大因素制約中國電動汽車發展
麥肯錫日前發布了“中國電動汽車調研報告”,報告中表示,在政策、市場、廠商等5大方面存在的不利因素制約了中國電動汽車發展。
報告認為,在市場方面,普通消費者不太可能會在短期內大規模購買電動汽車,原因包括購置價格高、基礎設施不完善、車型選擇相對少以及認為電動汽車技術遠未成熟等。目前,電動汽車的購置價格即便在補貼之后仍非常高,這讓對價格非常敏感的中國消費者難以接受。
在企業層面,很多汽車廠商仍處于觀望狀態。這是出于對高成本、標準的缺乏以及有限的基礎設施的種種擔心。同時,由于缺乏行業標準,汽車制造商擔心投資在錯誤的電池技術上。而中國在選擇換電還是充電的政策不確定性,也使得一些廠商猶豫應該開發哪一種解決方案。目前,國內汽車廠商還沒有拿出一款真正適合中國消費者的車型,電池成本最高占到一輛電動汽車總部件成本的60%左右,這也是電動汽車與內燃機汽車相比價格劣勢的主要原因。
同時,零配件供應商由于經驗不足、能力有限,在與汽車廠商建立合作關系方面也困難重重。雖然中國的電動汽車部件具有巨大產能,特別是鋰電池領域,但只有少數零配件供應商能夠在成本、質量和交付上完全滿足電動汽車制造廠商的要求。事實上,大多數零配件供應商缺乏大規模為汽車制造商供貨的經驗,也缺乏電動汽車設計和制造流程的知識,并且沒有所需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體系去滿足汽車制造商的嚴格要求。
另外,在基礎設施方面,目前,中國大城市擁有車庫的家庭不多,缺乏晚上進行充電的條件。因此,純電動汽車車主通常需要依賴公共充電站。但是直到現在,國內僅建設了很少的公共充電站和充電樁。而且換電和充電兩種技術間的競爭和標準的缺乏也增加了基礎設施的投資風險。目前,少數國內汽車廠商和國家電網支持換電技術,而大部分國內汽車廠商和外資廠商傾向于充電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