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特色”讓正博會更閃亮
——2012中國·石家莊(正定)國際小商品博覽會側記
又是一年“4·26”,又是一次國際商品展示推廣的大盛會。昨日,正博會展館內琳瑯滿目的各色商品、花樣翻新的展示手段、韻味雋永的非遺展示……無不讓人嘖嘖稱贊、流連忘返。
地方特色更突出:
“正定元素”展示古城千年之美
無論是開幕式上慷慨激昂的常山戰鼓表演,還是此次特設的“真定府”特裝區,在此次正博會上,“正定元素”展示得淋漓盡致。
“咚咚咚!”一段三四分鐘的“大船帳”敲下來,正定弘文中學師生們的戰鼓隊絕對成了整個開幕式會場上的焦點,引來無數人拍照、注目。正博會辦了五屆,這個戰鼓隊也在開幕式上表演了五回。“這身戰服是我們學校自己設計制作的,也是我們頭一回穿,就是希望正博會能越辦越好。”帶隊教師王鵬敏說。
剛步入展館,雕梁畫柱的“真定府”特裝區即撲面而來。唐寅的《玉鐲守奴圖》、林則徐的書法……正定大翰堂文化研發中心的展區里,一幅幅高高懸起的高仿明清書畫,讓人嘆為觀止;不少年輕人還在作品前擺姿勢,拍照留念。
正定常澤紅木工藝品商行展區內,一件件古色古香的紅木家具、辦公用品、精品擺件等,不時讓人有一種“穿越感”。而面對其紅木正定四塔模型(開元寺須彌塔、天寧寺凌霄塔、臨濟寺澄靈塔與廣惠寺華塔),更是不時引人發出“太棒了”、“真是栩栩如生”之類的感嘆。負責人申增輝告訴記者,這四塔展示模型是由10名雕刻師歷時半年,按原塔實物100比1.5的比例精心雕刻而成,是目前為止海內外唯一的以紅木材質制作的模型,堪稱藝術珍品;而首次參展的他,也希望借助正博會的平臺,有更好的發展。
除了這些特色展示,今年正博會進一步創新了辦會形式,全縣各大專業市場參與了籌辦,天天乳業等一系列土生土長的“正定制造”擔當起重要角色。
國際特色更醒目:
千余種臺灣產品盡展異域風情
320個展位集中亮相、千余種商品,在展館二層,各個臺灣特色產品展區成了“香餑餑”。“這是手工皂,不含任何防腐劑,是一款綠色環保產品,深受歐美人的喜愛。”季德珍是京輝鳳翔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多人圍攏在展區前競相咨詢的情形,讓首次參展的她,對開拓北方市場充滿了信心。
除此之外,阿里山茶、特色紡織品、臺灣果脯、“金門一條根”、嘉義方塊酥、馬英九代言的鳳梨酥等臺灣特色小食品、飾品、水果、服裝等,不僅吸引了眾多“食客”、“淘客”的青睞,更是引來不少采購商駐足。幾杯58度的金門高粱酒喝完后,臺商陳勇兒還找到了有合作意向的客戶。
在東盟展區,做工精致的紅木工藝品、家具也隨處可見,這也是越南代表團參展的特色商品,而這些展品也全部用大貨車直接從越南運抵石家莊。越南工貿部貿易廣告博覽公司項目經理白黃武告訴記者,此次共有10家企業參展,主要是越南特色紅木和香水。
除此之外,來自美國、日本、韓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數百家客商,亦是“掘金”勁頭不減。市工商聯邀請的韓國客商今年猛增到35人,成為正博會歷史上最大的韓國經貿代表團。
文化味更濃重:
40項非遺精品成“吸睛”亮點
“非遺”展區中,一只長長的龍頭蜈蚣風箏吸引了眾多觀者的目光。山東省濰坊風箏非遺傳承人楊紅衛告訴記者,這龍頭蜈蚣長36米,需要60多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它有龍的頭、蜈蚣的身子,還可以飛翔。此次參展,她所帶來的風箏將近百只,“主要是為了宣傳,讓更多河北人了解濰坊風箏”。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展區前,工作人員張海正在忙碌著。一張木板、一支畫筆、幾種盛滿顏料的小碟,涂一點點綠、抹一點點紅……只見一筆筆細致的彩繪后,一幅色彩艷麗、惟妙惟肖的木版年畫《連年有余》完成。“通過生動的現場展示,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楊柳青年畫的魅力。”展區負責人王君說。
“真漂亮”、“太精致了”……面對觀者由衷的贊嘆,汴京燈籠張第七代傳人張俊濤很開心。他指著一盞名為萬眼籮的紙燈籠說,與傳統的燈籠不同,萬眼籮沒有骨架,完全是用紙制作;而且,這萬眼籮乃北宋的名燈,“上面有千余個針孔,每個都是手工扎制的。即使是熟練的師傅,制作一盞也需要1個月的時間”。
40多項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集中亮相,為此次展會增添了一抹文化亮色。據了解,本屆正博會的非遺參展項目由第四屆的省內范圍,拓展到國內重點省份,非遺展區來自山西、山東、天津、河南等各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