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高新”,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前8個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的背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1至8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比1至7月提高1.3個百分點,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9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18.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長貢獻率為14.7%。
同比增長10.0%,亮眼數字的背后,是全省上下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政策支持,創優發展環境,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搞好頂層設計,狠抓政策落實,高端高新產業項目加快建設、發展后勁十足
一束美麗之光,劃破浩瀚長空……在滄州激光產業園,有關激光的簡短宣傳片令人耳目一新。目前,這里已成功引入產業轉移和成果孵化項目30個,建立起激光研發、裝備制造和加工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河北沃克曼數控機械有限公司已入駐該園區3年,是國內唯一擁有機床伺服動力單元和數控系統單元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企業。去年,沃克曼銷售收入近4000萬元,同比增長67%。今年,沃克曼的銷售目標是突破1億元,同比增長200%。企業的底氣來自創新!
滄州激光產業園和沃克曼的發展,是我省各地深入落實《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生動縮影。
今年初,省政府印發《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選擇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生物醫藥健康、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先進環保、未來產業等10個領域作為主攻方向,分別制定了10個具有可操作性的專項行動方案,以重點突破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整體躍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高質量科技供給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除了出臺扶持政策,今年以來,我省還組織了一連串密集的論壇、峰會,積極牽手國內外知名高科技企業,可謂動作頻頻。
5月,省政府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
6月,跨國企業河北行——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攜手河北”活動在石家莊舉行;
8月,2018河北智慧城市峰會在鹿泉召開;
9月,2018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博覽會在石家莊開幕;
10月,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河北分會場在保定啟動……
一項項重量級活動,拓展了河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廣度和空間。全省各地真抓實干,95項省級高技術產業化及應用示范項目竣工投產,燕趙大地“新”動不已。
在唐山,123項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全力推進。目前,投資10億元的中信重工開誠特種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投資2億元的匯中超聲水表智能車間等龍頭項目已開工建設。在保定,今年該市共安排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118項,總投資2853億元。保定·中關村創新基地、深保科創產業園、華訊方舟大赫茲基地等京(深)保合作項目成為該市創新發展亮點。在石家莊,高新區管委會與藥明康德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六大新藥研發平臺,全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后勁十足。產業規模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對經濟發展引領支撐作用將進一步凸顯。”省發改委副主任毛宇山介紹,今年1到8月,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8%,分別快于全省和制造業20.2個和12.7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12.5%,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
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市場主體創新活力
今年5月,投資近300億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維信諾(固安)第6代全柔AMOLED生產線在京南·固安高新區運行。這是我國首條第6代全柔AMOLED生產線。
該項目從洽談到開工僅用了3個月時間,廠房建設僅用了10個月,成為廊坊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服務效率最優、建設速度最快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
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創新“開綠燈”。今年以來,我省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壓縮企業開辦時間,減并工商、稅務等流程。推進“多證合一”改革擴容升級,全面推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全面推廣應用無介質電子營業執照。
推進減稅降費——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企業研發費用75%稅前加計扣除、研發設備加速折舊、符合條件的“四技”合同減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提升項目管理科學化水平——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10個專項領域,改革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申報方式,第一批80項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進入支持范圍。
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力度——1至8月,全省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速達38.5%,快于服務業37.6個百分點。其中,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同比增長16.6%。
以全省“雙創雙服”活動為契機,我省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組成工作專班,合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各市、開發區、孵化器也相繼設立了高新技術企業專業化服務機構,安排專人專職負責,基本建立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協調聯動工作體系。
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生態更加優化,市場主體創新活力不斷激發。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共向科技部報備高新技術企業713家。截至8月底,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3174家,在全國排第12位。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350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1680家。全省80%的縣建立了孵化器或眾創空間,全省孵化器數量達151家、在全國排第10位,眾創空間達385家、在全國排第5位。
今年以來,我省以制定和落實《河北省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為主線,不僅按下了服務企業的“快進鍵”,還將政策落實落細調入“自動擋”,確保創新主體量質齊升。
圍繞全省“雙創雙服”活動,我省還印發了《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培育工程實施方案(修訂稿)》。當前,我省正在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培育工程,加快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服務體系。到今年底,全省各市、縣(市、區)將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萬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00家。
提速“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推動協同創新向縱深發展
第一款無扇葉的空氣凈化風扇,能提供5種坐躺方式的“雙子座”嬰兒車,自動跟隨主人行走的行李箱……近日,走進坐落于龍河高新區京津冀(廊坊)協同創新創業基地內的中國宏泰現代工業設計展示中心,每一件展品都讓人贊嘆不已。
今年是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期目標的開局之年。提速“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是扎實推進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成果轉化鏈條中,技術在上游,企業在下游,只有著力打通其間的轉化渠道,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匹配對接,技術成果才能源源不斷從高校、科研院所輸送到企業,繼而實現產業化、資本化。”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提速效果已在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的建設上有所體現。
日前,一場關于示范區建設的推進會在保定召開,會上正式印發《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任務落實方案(2018-2020年)》。我省將會同京津科技部門,組織三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技術攻關與集成應用,在大數據、機器人、生物醫藥等領域,每年至少組織20項京津科技成果在示范區轉化應用。
聚焦破解“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孵化的配套能力仍然偏弱”問題,我省制定出臺《關于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轉化孵化整改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七方面24項任務舉措,繪制了“52111”工程路線圖。
根據路線圖,到2020年,我省將打造5個戰略高地,建設20個示范園區,做強百個轉化機構,轉化千項重大成果,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轉化孵化比例提升到10%。
“52111”工程路線圖還明確了抓項目、抓主體、抓高地、抓體系、抓金融、抓人才、抓落實7項主要任務,聚焦科技成果孵化轉化中心的協同創新戰略定位,探索具有河北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路徑。
成果轉化的阻礙正在被打通,吸納京津技術的輸出額呈現增長勢頭。截至9月30日,我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294.63億元,同比增長88.89%。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207.51億元,同比增長73.93%。吸納京津技術成交額78.38億元,同比增長50.07%。其中,吸納北京技術成交額74.67億元,同比增長47.13%;吸納天津技術成交額3.71億元,同比增長150.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