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圍繞過剩落后產能如何去、智能制造如何深刻重塑傳統產業、新舊發展動能如何接續轉換等,參加全國兩會的河北代表委員展開熱議。大家認為,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產業和企業,為新興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大力發展以大數據與物聯網、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高端裝備制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促進新動能快速成長,河北經濟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堅決去,主動調,“老樹”也能發“新芽”
代表委員說:
楊國占(全國人大代表,冀中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冀中能源集團是一個以煤炭為本業同時也為主業的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我們集團的去產能任務比較重,5年去產能任務2393萬噸,共53處,占全省任務數的47%。目前已化解過剩產能1179萬噸,分流安置職工2萬多人。
“去產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內容,既是國家的政策要求,也是企業的內在需求。前幾年,煤炭市場“過山車式”大起大落,供需嚴重失衡,造成全行業虧損。有些煤礦是活不好,也死不了。
利用國家去產能的政策,我們把職工妥善安置好,保證了煤炭行業的整體供需平衡,為煤炭行業的轉型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市場環境。原來我們是“有什么米做什么飯”,在煤炭去產能中,也給我們帶來了思想的解放、觀念的轉變,促使我們在生產組織方式、管理模式、發展路徑上深刻反思。
趟出新路子——減掘進頭、減掘進面、減系統,這是生產組織方式上的改變;全員降本增效、全員創新、精細化管理,成立了創新發展研究院、煤科院、設計研究院,這是管理方式上的改變;面向市場,實施差異化需求,這是營銷模式上的改變。
石煤機原來是搞煤炭機械的,前幾年煤炭投資大幅擴張,煤炭市場很好,后來煤炭市場供需失衡,銷量少了,訂單少了,即便有了訂單,產品回款也很難。石煤機抓住我省大氣污染防治的有利時機,利用原有資質、裝備、人才技術力量及研發優勢,生產環保型環衛車輛。現在這一塊的營業收入已經超過了原石煤機板塊的收入。
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產業升級“動力澎湃”
代表委員說:
郭建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八所副所長)傳統產業不是落后產業,傳統產業通過改造提升變為先進制造業,傳統產品通過自主創新、原始創新,一樣能成為高精尖產品。
我們七一八所是一家化學化工所,是海軍惟一的裝備體系研究所,主導產品是三氧化氮、六氧化鎢等特殊氣體,比如在大規模集成電路、太陽能電池板、3D集成電路中所使用的電子蝕刻氣體。我們的特殊氣體產品,原來是應用在化學激光器上,純度大概為2個9,后經不斷提純、純化、工藝進步,現在的純度達到5個9,甚至6個9,可滿足電子氣體使用的要求,并一舉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以前價格是每公斤300美元,現在價格降到30美元。
除了常規的三氧化氮、六氧化鎢等特殊氣體,我們還研發出20多項小的特殊氣體,如高純度氫氣、氬氣、氮氣。七一八所目前是世界第一電子氣體供應商,正致力于打造電子綜合氣體供應商。此外,我們還涉足清潔能源產業,生產氫能產業鏈上的制氫、儲氫、加氫、用氫設備,涉足軍轉民產品,如空氣凈化器、新風系統等。
韓樹旺(全國人大代表、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航天國軒唐山鋰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以新產品研發、技術改造等為抓手,推廣新技術、新裝備對現有企業進行改造升級。河北應大力發展以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升級“動力澎湃”,才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了,融合了智能制造的傳統產業才能得到深刻重塑。
錨定戰略性新興產業,接續轉換激發新動能
代表委員說:
武義青(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石家莊市政協副主席、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去產能”是做減法,增添新動能相當于做加法,對于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河北來說,做加法的難度更大。新動能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新動力,新動能的形成靠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靠科技創新。京津的創新能力比較強,人才技術比較密集,因此,在激發新動能方面我們必須要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以京津“創新”之長、人才之長,補河北新動能、新產業之短。
近日印發的《河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提出,2018年至2020年,河北省主攻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先進環保、未來產業等10個重點領域,組織實施六大工程,建設3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三年行動計劃清晰描繪出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路線圖”。
韓樹旺(全國人大代表、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航天國軒唐山鋰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北在去產能、調結構方面壓力非常大,如何去、如何調?我認為應以技術創新為引領,用戰略性新興產業來替代過剩的、落后的產能,并持續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入,讓資源更多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動能。
借勢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機遇,引進京津科技資源、人才要素,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把科技成果拿到河北、拿到唐山來轉化,用戰略性新興產業替代傳統的制造產業,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做出我們央企該做的貢獻。我們把石墨烯技術、國際上最先進的電池技術及科技成果,從北京拿到河北轉化,讓這些領先技術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應用,并做強做優新能源產業。我們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當好排頭兵,在河北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延伸閱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年來,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等落后產能基礎上,以鋼鐵、煤炭等行業為重點加大去產能力度,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予以支持,用于分流職工安置。退出鋼鐵產能1.7億噸以上、煤炭產能8億噸,安置分流職工110多萬人。
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出臺現代服務業改革發展舉措,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異軍突起,促進了各行業融合升級。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經營主體大批涌現,種植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從30%提升到40%以上。采取措施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推動傳統消費提檔升級、新興消費快速興起,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