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2017全國機械工業經濟形勢報告會”。我代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對光臨會議的各位嘉賓和各界朋友表示熱烈歡迎!對一直以來給予機械工業和中機聯工作支持的各政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們表示衷心感謝!對給予這次活動全力支持的東莞市人民政府及相關單位致以誠摯謝意!
一年一度的機械行業經濟形勢報告會,作為中機聯服務企業和會員的傳統項目,已連續舉辦多年。今年的報告會,正值舉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時刻,正值歲末年初行業企業總結工作謀劃新一年發展的關鍵時段,時機很重要。這次報告會我們又邀請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中心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作權威演講,相信一定對機械工業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對更好地研判形勢、解讀政策、理清思路、籌劃新一年工作,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值得期待。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世界經濟復雜多變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建設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努力適應經濟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加快調結構轉方式增效益,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保持了平均6.8%的增長速度,達到了穩定增長的預期。機械工業與全國經濟發展同步,也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機械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分別高于同期全國工業和制造業增速4.3和3.8個百分點。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7%,高于上年同期3.4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69%,高于上年同期6.26個百分點。累計完成進出口總額5199億美元,同比增長 9.06%,實現貿易順差732億美元。1-10月重點監測的119種主要產品中,實現同比增長的達到91種,占比76.47%。其中發電設備產量超過一億千瓦,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295.7萬輛和2292.7萬輛。
同時,機械工業轉型升級取得積極成效。經濟效益明顯改善。1-9月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下降4.57%,資產總額同比增長9.72%,流動資產合計同比增長10.65%,利潤率同比增長0.18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供給結構不斷優化。與市場消費、綠色環保關系密切的產品產量保持增長。符合國家政策導向、與智能制造、重點工程建設等相關領域產品發展勢頭良好。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據對工業機器人自主品牌制造企業調查顯示,近90%的企業上半年新增訂單同比增長,其中70%的企業增幅超過20%。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從2016年千余家機械重點企業情況看,平均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近30%。一批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試驗檢測平臺陸續開始建設?萍紕撔鲁晒壬夏暝黾120多項。產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目前,機械產品質量平均抽樣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比“十二五”末期提升了近4個百分點。機械產品國內市場品種自給率超過85%,開始轉變我國先進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
產業發展均衡性趨好。非汽車行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與新增利潤總額增速加快。風電、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產量所占比重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中國品牌汽車市場份額與產業集中度繼續提高,F代制造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兩化融合、智能制造加快發展。據統計,在近三年國家智能制造新模式試點示范項目中,機械行業占比達到46%。
當前,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孕育興起,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全球制造業布局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裝備制造業發展更是受到高度重視。經濟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紛紛提出制造業優先發展戰略,這種高端回流、中低端分流對我形成了雙重擠壓。
我國雖已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但大而不強仍是制約發展的主要癥結。從機械工業發展的情況看,全行業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處在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攻堅期。高端不足、低端過剩的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自主創新能力弱,部分產品關鍵核心技術、高性能基礎零部件及關鍵核心元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未有根本改善;一些重點產品的一致性、穩定性、可靠性弱等問題仍然存在;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不足的局面亟待改變;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發展還不充分。同時,投資低迷、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經濟運行壓力仍然很大,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依然存在。這些因素都對機械工業未來發展帶來困難和挑戰。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提出了發展的基本方略和行動綱領,確定了奮斗目標和工作任務。這將是今后一個長時期指導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
新的一年,機械工業如何適應新時代,開創新局面,我們要早著手、早起步,審時度勢、精心謀劃,以新的精神面貌進入新征程。借此機會我談三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是要深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思維新理念謀劃發展。我們要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任務抓緊抓好。通過學習,深刻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主要矛盾、發展規律及建設路徑,深刻理解把握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體系和精神實質,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學懂弄通做實,確保不偏離政治方向。
我們要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結合新目標新戰略,圍繞建設現代經濟體系的任務要求,以新發展理念和新思維方式,認真總結機械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成功做法,認真分析機械工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存在的主要表現,認真研究走質量效益型發展之路的措施辦法。要把機械工業平穩健康發展放在新時代新要求中來思考,把加快轉型升級做好各項工作擺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大局中來定位,努力實現行穩致遠,落實好十九大提出的各項任務。要把對十九大精神的學習貫徹不斷引向深入,號召和帶領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實現機械工業平穩健康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二是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精準發力實現突破。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方式、優結構、轉換動力的攻關期。我們要準確把握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長期性特點,用辨證思維謀劃發展,既不在成績面前盲目樂觀,也不在困難面前萎靡消極,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保持戰略定力。要清醒認識機械工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和目標,要從速度型向效益型、數量型向質量型、模仿型向創新型轉變,要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從傳統型制造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型制造轉變,以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完成中國制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要按照這一路徑和目標,繼續圍繞強國戰略和機械工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指導意見的總體部署,堅持高質量發展,準確把脈定位。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從生產端入手,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推動機械工業加快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構建機械現代化產業體系。
質量變革是要以提高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通過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強化先進質量標準,加強技術創新及開發綠色低碳產能,推動產品優勝劣汰,培育知名品牌,加強服務模式創新等,促進機械供給質量水平提升。
效率變革是要以轉變粗放型發展方式為重點,加快推進企業節能減排、降本增效和跨行業間的融合發展,實現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優勢組合,提高投入產出率。加快推進企業科學謀劃、合理布局,實行精益生產,改變依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數量取勝的粗放發展方式,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動力變革是要以加快增長動力轉換、增加供給新動能為切入點,從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上雙向發力。通過做好產業結構調整的加減乘除、淘汰老化滯后標準、妥善處理“僵尸”企業等途徑,使落后產能退出。通過深化創新驅動、兩化融合,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型制造,破解基礎薄弱、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等瓶頸,努力在中高端消費、綠色環保、智能服務等領域增品種形成新動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項變革的關鍵是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進機械工業盡快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三是要堅持開放共享融合發展,推動中國制造惠國惠民。要始終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把推動中國制造惠國惠民,作為機械工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著力點。要充分依托擴大開放與“一帶一路”等利好政策,積極參與國際化標準制修訂工作,總結探索境外建廠、聯合研發等合作模式,運用好現有境外服務機構、引資引技引智等有效資源,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加快推動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走出去”。要努力推進產業上下游合作、主配牽手、“互聯網+”等跨界融合,實現共享發展。要積極促進軍民技術雙向轉移和深入合作,開展產業精準扶貧等利民項目,努力使機械行業在惠民工程中有更大作為。
中機聯將一如既往地在提供信息、反映訴求、提出建議、做好咨詢、構建平臺與牽線搭橋等方面,努力為會員和企業做好服務,發揮好參謀助手和橋梁紐帶作用。
同志們,新時代新征程已經開啟,承前啟后的新一年即將到來,使命在肩、任重道遠。讓我們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統領,團結拼搏,創新進取,打好行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戰,實現機械工業平穩健康持續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兩個百年宏偉目標做出新貢獻!
最后,預祝會議圓滿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