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近日舉行的全省“制造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經驗交流推廣會上,我省確定了26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項目企業。這26家企業是從去年我省重點培育的34個試點示范項目中再度遴選后,要推向全省的。之所以如此煞費苦心地培育、遴選、推廣,是因為對河北而言,“制造業+互聯網”這項有利于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被認知。
企業態度
伸手擁抱,還是轉身拒絕
當“互聯網+”進入制造業,對企業的考驗就來了:是伸出雙手擁抱,還是轉身拒絕?
不同企業可能會有不同的選擇。
6月6日,全省“制造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經驗交流推廣會上,多數企業只派出了信息化部門的經理參加會議,淺休服飾衡水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楊志高卻親自來了。
楊志高深耕服裝行業多年,他發現,國內服裝品牌從設計、加工到銷售,要七八個月時間,而一些國外品牌,一個周期只用15天至30天。
楊志高開始尋求利用互聯網來改變這一狀況。據他介紹,該公司研發的一套小批量定制系統即將于6月下旬上線。這套系統,聚集了產業鏈上的不同廠家,包括紡紗、織布、洗染、成衣以及輔料配送等各環節,一旦接到訂單,這些廠家將同步反應,共同完成訂單,可以使生產周期縮短到7天至10天。
與會專家注意到了省內中小企業對于“互聯網+”的熱情,但同時也認為,省內很多制造業企業還沒有認識到,利用互聯網進行兩化深度融合已成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
唐山市工信局副局長李技從事兩化融合工作已有10年,他總結說,企業和政府部門對于兩化融合有幾種不同的態度:一是冷漠,覺得事不關己;二是畏懼,覺得信息化建設太難,繞道而行;三是沖動,覺得可以一蹴而就,貿然行事。
河北制造業轉向“智造”,到底需要怎樣的態度?
“我是滄州大化的CIO,我叫宋鋼……”6月6日的經驗交流中,滄州大化的代表這樣介紹自己的身份。CIO,是首席信息官的英文簡稱。這樣的職務出現在一家傳統化工行業的大型國企,吸引了與會者關注。
“像滄州大化這樣任命了CIO,讓信息部門主管進入領導班子的企業,還很少見!笔」ば艔d副廳長周軍堂說,信息化工程應該是一把手工程,因為項目的實施,要動錢、動流程、動制度,需要一把手以及領導班子的支持。
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在大中型企業推廣首席信息官制度,壯大互聯網應用人才隊伍。
“我們的項目平臺,一大特點就是管理人員可以自行定制業務,還可以實現對越位需求的快速響應。”宋鋼介紹,滄州大化持續開展信息化建設二十多年來,兩化融合已經跳出了業務層面的應用,在組織變革、管理創新、流程落地等方面陸續突破,并促進了企業的提質增效、節支降耗。
面對進入制造業的“互聯網+”,不斷有企業做出新的選擇,中車石家莊公司也是其中之一。該企業的信息化部門負責人介紹,企業已經將信息化項目的實施,列入到企業的整體考評體系,建立起了績效評價指標,以此來保障高效運行,推動企業效益穩步提升。
發展導向
技術主導,還是需求主導
“根據項目實施經驗,我們建議,信息化項目需要從業務需求出發!敝熊囂粕焦镜拇斫榻B,該公司的信息化項目,最初更多地側重由信息化部門來規劃和組織,后來他們發現,如果把業務部門拉進來,能更深入地理解項目發展的方向,也有利于項目在實施環節真正落地。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中車唐車公司打造了一個面向動車組的數字化產品研發協同平臺,來破解產品研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據了解,該公司的研發設計環節,過去曾存在著設計標準不統一、模型質量參差不齊、研發和工藝設計脫節等問題。新平臺解決了上述問題的同時,還提高了動車組產品研發效率和產品設計質量,新產品的研制周期縮短了約9.7%,產品設計失誤降低10%左右。
“首先一定要關注線下,要做到線上整合線下發力!崩罴颊J為,制造業觸“網”升級“智造”,需要結合企業發展戰略,把線下的需求提煉出來,把工業流程設計好,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進行融合。
與關注線下需求相反,另一種做法是技術導向。
李技把技術導向稱為兩化融合中的最大問題。他認為,企業中信息化負責人多是學計算機軟硬件或相關專業的,其思維定勢是技術主導,但脫離企業業務發展需要的信息化項目,必定讓企業走彎路。
省工信廳兩化融合處處長馬蘊認同這樣的看法,她站在全省的層面觀察,企業內由技術部門牽頭的兩化融合推進機制,容易導致就信息化而信息化,出現信息化和業務兩張皮。
相反,越是從實際需求出發的信息化項目,就越能在企業發展中發揮作用。來自中鐵山橋集團的代表對此深有體會。
過去,該公司生產的橋梁鋼結構產品如果存在問題,要到安裝時才能發現。而今,通過企業開發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平臺,可以在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提前發現圖紙設計中的問題,不僅能縮短建筑安裝周期,還可以控制成本。
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這一平臺已經在多個建設項目中發揮作用,如廣東虎門二橋、蘇通長江大橋等,還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用到了孟加拉國帕德瑪大橋的建設中。
“‘制造業+互聯網’是有其內部規律的,這些規律既包括信息化的規律,也包括產業本身以及市場發展的規律,要做好兩化融合的項目,一定要把三個規律結合到一起!崩罴颊f,“互聯網+”對于制造業而言,就是助其起飛的翅膀,但這翅膀不能插錯地方。
路徑選擇
貿然燒錢,還是提升能力
“制造業+互聯網”,需要大量投資。一位企業代表提出,因為建設信息化項目,企業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還有一些想法尚未落地,因此希望政府建立制度,從資金上對項目給予支持和補償。
就此,周軍堂予以回應說,政府部門現有的補貼、獎勵資金只能作為種子資金、引導資金,兩化融合項目的資金,終歸還需要企業自身來投入,二者的關系猶如“四兩”和“千斤”。
“一個項目搞了兩年見不了效,企業負責人就會失去耐心。”周軍堂說,河北制造業企業需要借助“互聯網+”做好總體規劃,堅持分步實施,小步快跑,早見實效。
事實上,在深入推進“制造業+互聯網”的過程中,業內專家也給出了相關建議。其中的“三不”原則漸成業界共識,即不要在落后的工藝上搞自動化,不要在落后的管理上搞信息化,不要在不具備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搞智能化。
練好內功成為關注的焦點。李技認為,河北的企業,首先需要扎扎實實做好信息技術在產品設計、流程管控、內部資源管理等10個方面的應用。之后,企業自然會升級到數據化,而數據化做好之后,也就進入智能化階段了。
有關專家指出,推進以“制造業+互聯網”為代表的兩化深度融合,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強能力建設,當前很多地方的主管部門還存在著職能不全、效率不高等問題。其中,我省還有相當數量的縣,尚未建立推動兩化融合工作的政府機構。
作為省級主管部門,省工信廳已經圍繞“能力提升”展開了工作。馬蘊介紹,其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實施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工程。“兩化融合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我們更加側重系統解決方案,而非單體項目!
據了解,我省的這項工作,主要聚焦鋼鐵、建材、裝備、電力等重點行業,培育兩化融合創新服務支撐機構,在全國范圍內按細分行業優選典型案例,總結形成面向細分行業的解決方案和建設規范,并在行業企業進行推廣。
省工信廳廳長龔曉峰表示,將推動成立河北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聯盟,籌備設立河北省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專家委員會,鼓勵大型骨干企業信息化業務剝離重組,遴選一批“制造業+互聯網”的實訓基地,為融合發展提供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