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戰略思路
——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之年述評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面對依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更加繁重而緊迫。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闖關奪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在不斷深化中引領中國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闊步前進。
從重大決策到戰略思路
深刻洞悉突出問題,豐富完善頂層設計,這是一條宏觀經濟管理的必由之路
大年初五,國家統計局在農歷丁酉年伊始發布最新數據:2017年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3%,連續6個月站上50%榮枯線,延續平穩擴張態勢。
“這表明工業企業對未來市場前景預期比較穩定,對春節后的生產經營準備比較充分。綜合研判,2017年經濟運行有望平穩開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背后是宏觀政策的集中發力,牢牢把握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至關重要。
從2015年11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次提出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就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一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入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現實依據、深刻內涵、根本目的和工作要求。
這是一項事關全局的重大決策——
“如果說新常態的戰略判斷回答了發展新階段‘怎么看’的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闡明了發展新特征下‘怎么干’的方法論,是指導經濟工作全局的重大決策。”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占斌說。
這是一種謀劃長遠的戰略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必然選擇,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管理必須確立的戰略思路。
“這一重大改革指明了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新結構的必然方向,經濟新模式的突破路徑,經濟新動能的重要來源,經濟新方位的必經階段。”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杰說。
從攻堅之年到深化之年
謀劃全局著眼長遠,精準定位主攻方向,這是一次推動轉型升級的深刻變革
過去一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響攻堅戰,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以來,各地各部門不斷強化認識,使改革走過攻堅之年,步入深化之年。
一年多來,改革脈絡日漸清晰,主攻方向不斷聚焦——
既遵循市場規律,善用市場機制解決問題,又充分發揮政府在改革中抓重點、抓關鍵環節的牽引作用,以最小的代價實現結構調整優化;
一方面鎖定五大任務這一當前經濟最為突出的結構性矛盾,以釘釘子的精神不斷加以解決,另一方面著眼于中長期經濟發展,大刀闊斧地全面深化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干什么”“誰來干”“怎么干”等問題的答案不斷明確,為改革推進提供了行動指南。
一年多來,改革環境日益優化,更注重有效的制度供給——
2016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97個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和128個其他改革任務基本完成,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94個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改革方案419個,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從五大任務到四大關系
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辯證思維協調推進,這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持久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攻堅戰。我們要在已有工作和成效的基礎上,在目標、任務、方式、政策、路徑、舉措等方面深化落實,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處理好幾個重大關系。
專家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需要從操作層面上升到認識層面,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辯證思維協調推進,處理好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推動五大任務取得更大進展。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用活用好“兩只手”。
梳理近期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可以發現,“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消除隱性壁壘”“營造良好的市場秩序”“深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化改革”等,成為2017年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事項。
——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系,既打持久戰又打殲滅戰。
“2017年改革向縱深挺進,去產能任務更加艱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姜智敏表示,既要打殲滅戰,更要打持久戰。盡管去年煤炭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但煤炭行業整體脫困發展和提質增效仍任重道遠。
——處理好減法和加法的關系,突出定向、精準、有度。
做減法,就要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做加法,就要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加快創新驅動。
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要有辯證思維,每一項都要用力得當、精準有度。
“在淘汰落后、調整過剩的同時,也要積極補足部分行業產能不足的短板;在實現債務總體目標可控的同時,也要以市場化手段推進企業負債,尤其是國企債務去杠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之鑫說。
——處理好供給和需求的關系,使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是放棄需求側管理,而是要提高兩者的協同性,關鍵是做好結構性文章。”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沈坤榮說,要將結構性稅收與財政政策相結合,將貨幣政策總量管理與結構性放松相結合。
東風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樹立必勝信念,把握發展主動,不因困難而不為,不因風險而躲避,不因陣痛而不前,堅定不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前推進,中國經濟將不斷開創新局面、躍上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