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日前表示,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預計2017年中國的經濟增長不會低于6.5%。
徐洪才表示,“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意味著過去那種完全依靠外匯占款被動放貨幣的時代已經結束。同時,要降低融資成本,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這一主線。當前商業銀行、大型國有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高達16.5%,有些偏高,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2017年央行至少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2次-3次是必要的。通過降準來減少對短期市場的波動性,因為公開市場頻繁操作,提供的是短期資金,但是銀行希望得到長期資金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所以降準可能是一個重要的選擇,未來多樣性的金融政策工具之間應該合理搭配。”
從貨幣供應量來看,徐洪才認為,2016年下半年狹義貨幣(M1)增速超過25%以上,說明工商企業的活期存款比較多,實體經濟的現實信貸需求還是比較疲弱。但近幾個月出現了變化,上升的勢頭已經有所收斂,已經從26%的最高點下降到21%至22%之間,未來可能還要進一步下降。
至于對今年M2的增速判斷,徐洪才認為,M2應保證在11%至12%比較合適,因為低于11%顯然不利于我國經濟實現穩增長,但超過12%也會出現通脹有溫和回升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