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二五”時期全省結構調整成效為基礎,明確新目標——
努力實現工業轉型升級重大進展
——《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解讀①
推進工業轉型升級
近日,香河縣一家企業工人展示機器人傳感器半成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香河縣引進高新機器人企業落戶,已有30余家來自京津地區的機器人相關企業簽約入駐香河縣機器人產業港。
“十三五”是建設制造強省的關鍵時期,是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攻堅時期。為加快我省工業轉型升級步伐,根據《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有關文件精神,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規劃期為2016-2020年。該規劃制定的背景如何、明確了哪些新目標?省工信廳有關專家進行了解讀。
“十二五”時期全省工業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為“十三五”時期工業轉型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十二五”時期,我省大力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取得了積極成效,也為“十三五”時期的進一步推進打好了基礎。
經濟規模不斷壯大。2015年,全省全部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26萬億元,是2010年的1.32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295家,完成工業增加值1.12萬億元,是2010年的1.47倍!笆濉逼陂g,全省工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563億元,年均增長22.9%,其中技改累計完成投資34952億元,年均增長29.1%。
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15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23.8%,比2010年提高6.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16%,比2010年提高6.2個百分點;六大高耗能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7.9%,比2010年下降11.3個百分點。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0.59%,研發機構覆蓋率6.7%,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0.78%,比2010年提高0.23個百分點。
產業協同發展取得較大進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部和京津冀三地政府聯合舉辦產業對接活動,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曹妃甸區、渤海新區、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等承接產業轉移平臺蓄勢待發,京津冀大數據走廊建設順利,正定中關村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園等一批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兩化融合水平明顯提升。堅持從企業、行業、區域、環境等層面整體推動兩化融合,培育國家級示范企業10個,居全國各省市區第三,省級兩化融合重點企業711家。全省兩化融合總指數由2010年的48.43提高到2015年的67.05,實現了由低于全國平均指數4.3點到高于全國平均指數1個點的快速發展。
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深入推進“6643”工程,累計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產能4106萬噸、水泥產能6231萬噸、平板玻璃3717萬重量箱。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1.64噸標準煤/萬元,比2010年下降33.6%;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7.5立方米/萬元,比2010年降低30.5%。
明確“十三五”發展目標,力爭到2020年,工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
盡管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發展,但我們也應清醒看到,全省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仍很突出。
質量效益不高,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4.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率24.2%,與沿海發達地區仍有較大差距。結構性矛盾突出,產業層次低,原材料工業占比大。
產業鏈條短,高附加值終端產品比重低。消費品類產品知名品牌少,中低端產品占比大,高端產品供給不足。
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近0.3個百分點,擁有研發機構的比例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
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凸顯。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大氣污染問題突出,大氣污染治理和化解產能過剩任務依然艱巨。
“十三五”時期,我省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規劃明確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7萬億元,比2010年翻一番。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0%以上。
質量效益顯著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2萬元/人。工業增加值率比2015年提高2個百分點。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2.5。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0%以上。工業類名牌產品動態保持在1000項以上。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整體跨上中高端水平,傳統工業提檔升級取得重大進展,裝備制造業成為第一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大幅提升,工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0%以上。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建立科技研發機構,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2%,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增長13%,達到10000件以上。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達到40家以上。區域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初步形成。
兩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5%,關鍵工序制造裝備數控化率達到52%。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水平得到提升,智能制造比重有較大提高。
綠色發展取得明顯成效。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23%,工業節能減排降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按期完成國家下達的化解過剩產能任務。
總之,通過“十三五”規劃引導實施,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力爭到2020年,工業轉型升級取得重大進展,基本建成全國新型工業化重要基地和華北現代制造業基地,基本形成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務化、綠色化為主要特征的先進制造業體系,基本形成與京津優勢互補、分工協作、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相關
實施八項行動推進轉型升級
對河北而言,“轉型升級”是“十三五”時期一個核心問題,《河北省工業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所提出的發展目標為我省“十三五”時期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描繪了藍圖,我省將采取哪些具體措施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省工信廳規劃處副處長牛占冀對此進行了解答。
牛占冀說,“十三五”時期推進全省工業轉型升級,必須依靠技術改造這一重要途徑。包括現有企業通過改技術、改工藝、改裝備、改產品、改管理等實現增品種、提質量、增效益、降成本、擴規模、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所有的投資活動,是推進工業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
“十三五”期間,我省技術改造工作將緊密圍繞《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技術創新、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等新要求,以提高質量效益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智能制造、服務型制造、綠色制造和產品高端化為重點,充分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裝備,推動企業普遍實施技術改造,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動傳統產業邁向中高端,打造河北制造業升級版,盡早實現建設制造強省的目標。
為此,近期省工信廳將重點開展八項行動——智能制造行動、綠色制造行動、服務化制造行動、工業強基行動、產品高端化行動、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大智移云”培育行動、消費品“三品”培育行動。
這些行動的目標是,推動先進制造業和傳統優勢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0%以上,技改投資總量位居全國前列。同時,我省傳統產業的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取得明顯進展,信息化發展指數大幅提升,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綠色制造水平鞏固提升。力爭到2020年,優勢傳統產業80%的核心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財政資金支持,充分發揮省級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對企業實施的技術改造予以一定額度的資金補助。成立工業企業技改引導股權投資基金,圍繞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服務化制造、產品高端化、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設立若干技改子基金!迸U技秸f,此外,還將在政銀企合作、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國家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助力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實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