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最新消息稱,當地時間6月23日,英國就是否留在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投票結果顯示支持“脫歐”的票數以微弱優勢戰勝“留歐”票數,英國不再屬于歐盟成員國。
受此影響,英鎊崩跌至1985年以來最低水平,黃金大漲。而就在剛剛,英國首相卡梅倫已宣布辭職。
那么此時,我們除了站在世界的這一邊圍觀,感嘆這么重大的一樁歷史事件被自己趕上了之外,是不是也要關心一下此事件對中國外貿及相關產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
當然,朋友圈里對此已不乏“惡搞”和調侃。
言歸正傳。有專家指出,英國脫歐對中國經濟直接沖擊不大,連鎖影響卻不容忽視。
其一,英國成功脫歐,中歐合作戰略將困難重重。
據騰訊新聞報道,自從美國制定重返亞太戰略,中國面臨的周邊環境壓力陡增,急需尋找新的合作對象緩解美日等國聯合施加的經濟和政治壓力。與中國相似,歐盟也苦于美國過多的干涉降低其在國際貿易中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成為了中國應對美國壓力的重要的戰略合作伙伴,而英國正是中國叩開歐盟大門重要的一環。
去年以來,中英貿易往來愈加頻繁,創造了越來越多經濟利益共同點。為實現互利共贏,英國開始在歐盟的角色逐漸轉變為中國的重要支持者和伙伴,例如其大力游說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以幫助中國實現關稅減免。
除此之外,英國也大力推動中國-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如果這份資金總額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協定成功簽署,將為中國帶來巨額的貿易訂單,有助于全面打開歐洲市場。這份貿易協定成功實施或將會對美國支持的泛大西洋貿易投資造成巨大沖擊,成為中國應對美國逐漸收緊的對華政策重要措施。
然而,一旦英國脫歐成功,中國通過英國加強與歐盟合作的戰略計劃將會變得困難重重。英國脫離歐盟無異于間接打破中國和歐盟無形的合作紐帶,使得中國不得不另外選擇其他方式加緊和歐盟的合作,而前期鋪墊的各種政策貿易的影響也很有可能大打折扣,成為高額的沉沒成本。
其二,英國成功脫歐,將失去眾多來自中國企業的貿易投資。
中國在歐洲市場有將近5億的潛在客戶,具有強大的發展前景。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洲市場已經高度一體化,形成自己成熟的市場模型,本土品牌間合作緊密,將許多中國企業拒之門外。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中國企業選擇“曲線救國”的戰略,先打入對中國企業相對寬松的英國市場,然后以其為基礎打入歐洲市場。許多中國企業已經在英國建立分支甚至是總部,希望通過英國和歐盟的聯系獲得其他歐盟國家的關稅優待政策。此外,已經有不少中國企業將觸角伸向價值制造鏈,期待和英國的合作可以擴大中國與英國甚至和歐盟之間技術轉移的可能,打破美國等國建立的高精尖技術貿易壁壘,其中不乏大型企業。
那么,英國公投離開歐盟,無異于封鎖了那些期待打入歐洲市場的中國企業的戰略。中國首富王健林就曾評論稱如果英國脫離歐盟,將會失去不少來自中國企業的貿易投資。他在近期訪問英國時警告稱,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中國公司可能會考慮將其歐洲總部遷往別處。
其三,英國成功脫歐,或打亂人民幣國際化步驟。
如今,人民幣剛剛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攬子貨幣計劃,邁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中國正推動和主要貿易合作國實現人民幣結算的政策,從而鞏固和加強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英國在這一方面為中國提供了大力支持——倫敦已經成為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
倫敦一直是歐盟的金融服務中心,這為那些總部設在英國金融公司帶來很大的便利。這些企業相當于擁有在歐盟其它國家開設分支的“申根”,不需要在對象國再次進行注冊。因而,中國將倫敦作為人民幣在歐洲市場中的流動的重要基地。
然而一旦英國脫歐,這項貨幣紅利就不復存在,人民幣通過英國在歐洲推廣的戰略所帶來的成本也大大增加。相較之下,英國不再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最佳戰略伙伴。
其四,英國成功脫歐,對于中國人來說也不是沒有一點好處。
事實上,英國“脫歐”公投結果還將通過匯率走勢,間接影響中國民眾赴英留學、出境旅游、海淘等日常生活消費。在評估英國脫歐給中國經濟帶來何種影響時,國內學界認為短期會對中國的資本市場產生負面沖擊,但鑒于中英兩國的貿易占比均不大,所以英國脫歐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甚微。相反,如果英國脫歐,英鎊匯率勢必大跌,這對于要去英國留學和旅游的人來說,是個利好。
(根據人民日報客戶端、網易財經、新浪財經等報道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