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影響了各個行業,多晶硅就是其中之一。記者14日獲悉,由于歐洲市場需求下降,這半年多來多晶硅價格暴跌;加之美國又實行“雙反”政策等,電費成本高企,產能嚴重過剩,目前四川大多數多晶硅企業已經處于停產狀態。
供大于求價格暴跌
受歐債危機的影響,去年年中還處在70多美元/公斤高位的國際多晶硅價格,在這半年多卻像坐上了下行電梯,直線下跌。
“歐債危機剛發生的時候,我們就預估到會對這個行業有影響。”14日,川內多晶硅生產商、通威集團旗下的四川永祥股份董事長馮德志對記者說,國際多晶硅價格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下行,“從每公斤70美元,到60美元,再到50美元,幾乎一天一個價,年底的時候跌到30美元……”
對于價格暴跌的原因,全國政協常委、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歐債危機深化之后歐洲政府都在削減支出,政策上調低補貼,“而從制造能力上來說,2010年到2011年上半年,全球從多晶硅到組件這部分產能擴張,導致一定程度的供大于求。”
八成多晶硅企業停產
在如此嚴峻的大背景下,有化工行業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多達八成的多晶硅企業已停產。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省內的大型多晶硅企業,除了四川永祥和四川瑞能,基本上已經停產。
目前四川境內多晶硅企業有10家左右,其中新光硅業、東氣峨半、四川瑞能、四川永祥、天威四川和樂電天威等納入了工信部首批行業準入公示。公開數據顯示,四川永祥是全省最大的多晶硅生產企業,年產能達4000噸。
對2010年的多晶硅概念股有印象的投資者不會忘記樂山電力。從2010年三季度初至2011年一季度末,該股從7.5元左右一路漲至最高20元左右,其因素就是該公司所投資的多晶硅項目樂電天威。不過該公司去年12月公告稱,樂電天威已于11月起停產實施技改,主要因去年四季度多晶硅業務已出現生產成本倒掛,項目借款歸還壓力加大。2月29日樂山電力公布的2011年年報顯示,樂電天威去年度的凈利潤則已轉為虧損1548萬元,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為虧損790萬元。
此外,上市公司中天威保變、川投能源、岷江水電等投資的天威四川硅業、新光硅業也皆在去年底停產;即使仍在生產的四川永祥,劉漢元也稱屬“控制成本,勒緊褲腰帶頂過去”。
中小企業成本太高
對于多晶硅停產,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大多數企業應該是在進行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以降低成本。據悉,國內大部分多晶硅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規模不到萬噸級別,成本在60到70美元/公斤左右,而國外企業成本則僅為20多美元/公斤。所以,中小企業處于“只要生產就會虧損”或停產怠工的境地。
分析
電費成本占四成
建議細化上網電價政策
業內人士表示,電費是多晶硅的主要成本之一,占企業生產成本的40%左右,1公斤多晶硅綜合能耗為120度~200度電。
劉漢元也稱,電價占比成本較大,目前四川電價每度在0.73元~0.75元之間,這種大規模的用電在全國也算比較高的。而全世界中等水平生產1公斤多晶硅需100度電,到組件為止,在電池片上的全程消耗1千瓦需要1000度~1500度。
劉漢元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提交提案,建議細化上網電價政策,完善出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等。“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的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中,并未對收購年限給出具體規定。”劉漢元說,由于光伏組件的能源生產特點以及組件的使用壽命一般都在20到25年以上,因此收購政策的年限至少應為20年,也可以用市場化的方式大膽放開,并根據裝機容量、成本的實際情況和電網等方面的承受能力,每兩到三年重新審核發布上網電價政策,新制訂的收購標準只管其后建設的項目。
最新消息
*ST遠東:重大資產重組進展
*ST遠東正在與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因該事項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已于2012年3月1日披露了《遠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關于重大資產重組的提示性公告》。
截至本公告發布之日,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相關準備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公司將按深圳證券交易所相關規定,及時進行信息披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