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陳愛蓮代表建議建立專業金融機構助推中國制造2025 |
來源:中國工業報 時間:2016/3/7 10:29:31 瀏覽:896次 |
“當前,我國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資源消耗大、環境負擔重、自主創新能力差、核心部件對外依存度高,制造業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正在逐步喪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指出了中國制造業發展的緊迫性。 她表示,2015年我國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這是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中國“工業4.0”的發展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國家從政策引導和扶持、金融政策支持、人才培養、科學技術創新、生產制造工藝更新、物流商貿手段升級等一系列的問題為突破口,制定相關政策,實現行動綱領,完成國家發展目標。 高端制造業發展仍困難重重 陳愛蓮指出,高科技制造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前沿,中國在該方面的發展更是有迫切的需求,高科技企業發展的內在規律與外部金融市場環境,共同決定了高科技企業使用資金的特點和籌集資金的困境。高科技企業成長過程中一般會面臨很多困難。 一是初創研發周期長,資金需求量大,但資金回籠慢。通常高科技產業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種子、萌芽、成長、成熟,整個周期往往長達5到7年的時間。對于企業最艱難的是種子和萌芽期,企業的關鍵技術尚未成熟,存在顯著的市場前景不清晰的風險,投資風險較大,但這個過程也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對資金的需求不斷擴大,如果一旦出現現金流斷裂,將前功盡棄。 二是高科技企業在初創期容易重技術研發,輕融資渠道拓展,企業成功率低。我國現階段創新高科技產業驅動模式尚處于發展初期,高科技企業多為中小微企業,創業者多為技術型人才,其自身缺乏現代金融知識,在企業發展、產品創新過程中往往重視技術研發,而忽視利用金融思維方式為企業發展獲得長期可靠的資金,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因此高科技企業成活率低。一部分失敗的企業不是因為產品技術的問題,反而是資金鏈斷裂,研發無法維繼所致。另外,由于對于科技企業的直接融資市場也不完善,具有高風險的科技制造企業,由于融資渠道的限制,為了獲得資金支持往往需要面臨較高的貸款利息成本,這無疑成為限制高科技前期發展的巨大障礙,降低了企業的成功概率。 三是政策性銀行缺位,傳統商業銀行貸款支持高科技企業發展存在一定局限性。國家三大政策銀行中,國家開發銀行對部分戰略性高科技企業進行了支持,但是我國尚缺乏專門的政策性銀行,且相關支持力度亟待提高。現階段商業銀行的運營一般會從資金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動性三方面考慮對制造業企業的融資要求。高科技企業多屬于小微企業,不僅前期投資高、資金回報時間周期長,而且研發周期具有不確定性,這不符合商業銀行盈利性要求,導致追求經濟效益的商業銀行不愿涉足,僅僅依靠商業銀行難以發揮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初創高科技企業的資產規模小,缺乏可以用于抵押貸款的有效資產,加之企業處于初創階段市場信用評級較低,這進一步加大了企業通過商業銀行融資的困難。鑒于此,長期來看,商業銀行難以成為高科技制造業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也難以滿足高科技制造業高速發展的需求。 建議成立“中國高科技發展銀行” 面對高科技制造業發展戰略存在的多種困境,我國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支持高科技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金融機構。為此,陳愛蓮建議相關部門能夠參照我國“三大政策銀行”,加快建立以扶持高科技制造業發展為目的、重視高科技制造業領域發展的政策銀行,即“中國高科技發展銀行”。該政策銀行應堅持為促進高科技制造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秉持解決高科技制造業企業融資問題,改善資本市場的使命,落實國家工業4.0計劃的發展目標,促進中國科學技術生產力的提升,國際制造業競爭力實現新的突破;貫徹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宏觀經濟政策,籌集和引導社會資金,緩解高科技制造業企業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致力于以資本市場推動高科技制造業的發展和規劃先行。 落實“中國高科技發展銀行”服務對象,建立專項扶持高科技制造業的運營機制。加快政策解讀,科學解釋高科技制造業企業的涉及范疇。依據高科技制造業行業細分,以及相關企業發展階段的差異,建立多層次、不同期限結構的金融解決方案,解決高科技企業的資金需求。對于符合政策要求的對象,要做到簡化申報程序,提高效率,增加操作的透明度,最大限度降低金融政策可得的不對稱性。 此外,要形成一個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旨在降低高科技企業融資難度和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的“中國高科技發展銀行”。發揮政策銀行在金融市場中的優勢地位,為高科技制造業企業,尤其是初創期的企業,提供低息的中長期貸款;提供靈活多樣的抵押擔保模式,可以高科技產品的知識產權、專利,甚至是產品未來收益為抵押,為其提供金融支持。除了運用間接融資途徑,該政策銀行亦可以通過直接融資市場,通過風險投資VC、AB輪融投資等股權融資方式為企業募集資金;也可以在國內債券市場通過多家高科技企業的聯合發債的方式,緩解單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同時解決單個企業融資成本過高問題,為多家企業的資金需求。 還要適應新常態經濟特點,加強項目評審工作,形成科學地風險控制機制。高科技制造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面對巨大的風險,處于不同階段的企業也將面對不同類型和不同程度的風險,因此對高科技制造業企業進行常態化風險識別和風險控制,有利于實現更多優質高科技項目的推進。利用大數據和后臺管理能夠建立系統的信貸風險評估方法,經過長期的資本運作能夠減輕科技創新中不確定性的影響。通過管項目、管財務可以有利于分散和緩解企業風險,增強科技創新產業的競爭力,推動優質高科技產品的市場化,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獲得較好的回報,同時為政策銀行獲得更多發展的資金。
|
上一篇:陳海剛委員:改進高端裝備制造業稅收政策 下一篇:工信部苗圩:中國制造2025相關配套文件將出臺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