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時期,我市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活力迸發,一大批小而美的新項目涌向市場,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加快集聚,創新驅動在經濟社會發展軌跡上的作用也明顯增強。
“建設全面創新型城市,在推進發展動力轉換上實現新突破。”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創新”又被列入“十三五”期間的七大戰略任務中。面對當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我市如何進一步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力,使之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為創客搭好“唱戲臺”
“石家莊作為一個開放的城市,非常適合創業。”市人大代表、河北云峰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齊國章說,近些年石家莊飛速發展,為“雙創”積累了不少優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建設了一批科技孵化器和產業園區,推動了大量科技成果落地轉化;與此同時,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市場主體總量突破56萬戶。
在這樣的好“戲臺”上如何唱戲呢?市人大代表、河北郵政速遞物流市場部經理劉會杰認為,創客們不能盲目創業,而應當結合供給側改革發力。“用全新的產品、理念來顛覆市場,好中求優,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都要以品質取勝。”
對此,不少代表和委員發表了同樣的觀點。他們說,當前不少產業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與此同時,需求終端還在從國外進口同產業的高端產品。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產業還有很大的市場提升空間,所以企業要研究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真正從市場需求出發組織生產,市場才會伸出橄欖枝。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能只是‘一陣風’,而應當成為一場‘接力跑’。”市人大代表、河北小蜜蜂工具集團副總經理任海霞表示,只有依靠市場之手集聚人才、科技、資金,“雙創”才能顯現出延綿不斷的推動力,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還有代表提出,要給創新者一定的合法的利益分享,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的法律制度,讓創新者合法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創新之火才能熊熊燃燒。
“培養更多的勞動者與科技人員一起,成為創新的主力軍。”市人大代表、太和集團總經理李美瑄說,除了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還要調動勞動者參與創業、創新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實現萬眾創新的局面。
培育創業創新“生態圈”
只要有好的點子就可以入駐,后續其他問題有人提供支持。去年,一些可以讓創業者“拎包入駐”的眾創空間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例如5A創業俱樂部、慧創空間等。來自我市科技系統的王雁南代表說,這些場所不僅有現代化的辦公環境,更重要的是解決創業者面對的資金、技術、人才等難題。
王雁南代表說,石家莊的創業創新大潮日益活躍,政府對“雙創”的引導、服務應當更具針對性,特別是關注由民間資本、民營企業搭建的孵化器、創投基金等,讓這些資金通過市場化運作為創業提供項目、技術、人才、資金等全方位支撐,培育創業創新的“生態圈”。
來自藁城區的劇力軍委員提出,要著力營造健康持續的發展環境,定期梳理和解決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在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方面,合理界定對企業征收的稅種、稅率,出臺落實科技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事項,減輕企業負擔。適當提高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加快相關重點行業的稅費改革。
劇力軍委員還說,要加大新型企業家培養力度,鼓勵高校院所開辦創業學院,通過創業教育、創業訓練等多種形式,對創業者及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管理、金融、營銷等專業培訓,培養一批懂科技、善經營、悉金融的新型企業家。
針對創業企業的融資難題,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實驗中心教研室主任趙益朝委員提出設立“種子資金”,重點支持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風險較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項目,資金用于扶持初創期的項目孵化和技術成果轉化。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所孕育的奇跡已經初露端倪,幼芽能否茁壯成長與生存環境密切相關。許多代表委員紛紛表示,全社會要共同厚植創業和創新的土壤,共同助力“雙創”轉換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