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GDP預計達到5330億元,年均增長9.4%。主要經濟指標均好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70%,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精細化、綠色化不斷邁進
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全市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
共安排重點項目300項,總投資5317.2億元。為發展注入新的強大動能
截至目前,共引進京津各類項目112個,總投資1668億元,為把我市打造成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奠定堅實基礎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7.3%,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5.6%
新登記市場主體共計12.99萬戶,同比增長26.46%,占全省的17.7%
當時間的指針悄然劃向2016年,回首剛剛過去的300多個日日夜夜,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韻律依舊鏗鏘。
這一年,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越來越緊的環境和資源約束……多種不利因素疊加,讓全市經濟發展的大環境愈發逼仄。
這一年,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付出超常的努力,聚焦發展第一要務,抓項目、穩增長,破難題、補短板,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不懈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跨越趕超,全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
預計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可達5330億元,年均增長9.4%。全部財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達770億元和370億元。經濟增長的質量也顯著提高,規上工業利潤占到了全省的1/3強。主要經濟指標均好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高擎工業強市“大旗”
轉型升級再上新臺階
對于仍處于工業化加速發展階段的石家莊而言,工業,仍是帶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是推進我市實現現代化、過上小康生活的“船”和“橋”。
如何才能讓全市工業在規模、檔次、效益、創新等方面再上層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我市堅持高舉工業強市“大旗”不動搖,深化拓展對標行動,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在傳統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不斷刷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高度,推動轉型升級再上新臺階。
去年年初,“百年大廠”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搬進了位于裝備制造產業園區的“新家”。不足一年間,生產經營全面進入正軌。在傳統的貨車造修板塊改造提升的基礎上,實現了多元發展。城軌地鐵裝造、新能源汽車、節能糧機等多個板塊,正在或已經形成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改造和提升中實現轉型升級。去年以來,全市眾多傳統企業大力深化拓展對標行動,進一步壓減和淘汰落后產能,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70%,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精細化、綠色化不斷邁進。
老產業發出“新枝椏”,新興產業更似試翼之鷹隼,煥發出別樣的風采。
從與幾位友人一同在高新區孵化器創業,到如今擁有12家企業實體、20多個分支機構,人天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肖飛一路走來,步履堅實而自信。尤其在去年制造業全面陷入低潮后,他們又成功控股廣東易迅時代通信和河北寶科機電,在通信高性能器件與微功率電機制造領域進行深度產業挖掘。同時,人天數字通信產業園也在高新區成功落地,為整合國內通信產業資源再添動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倍增,努力構建現代高端的產業體系。去年以來,我市繼續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全市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
持續項目引領
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抓一批大項目就是抓跨越式發展。
對于這一經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年來,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機遇,加快實施了一批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項目,共安排重點項目300項,總投資5317.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908.7億元。截至2015年11月底,已完成投資1190.6億元,為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在總投資18億元的三元河北產業園,眼下,正在進行緊張的生產線調試。今年正式投產后,這里將形成年產奶粉4萬噸、各類液奶25萬噸的綜合乳制品研發生產基地和物流中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該項目為依托,新樂市還規劃了一個建設規模為5萬頭奶牛、年產18萬噸生鮮牛乳的奶牛養殖基地,新建了包裝印刷產業園、食品產業工業園。正可謂“栽下一棵大樹、育出一片森林”。
放眼全市,一年來,一大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發展潛力好的大項目、好項目,正在我市落地生根、開枝散葉,迸發出勃勃生機。
不論在省會主城區,還是各縣(市)街頭,一座座嶄新地標性建筑拔地而起,不斷刷新城市發展新高度;不管是在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還是一個個項目建設現場,片片空地正在被現代化的工廠、車間所替代,書寫出一個個“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達效”的建設新速度……
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機遇,更是為我市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添柴加薪。
十多天前,正定縣舉行精進電動、天宜上佳等重點招商項目的簽約儀式。而伴隨著這兩個“京字號”企業的入駐,也必將對我市打造京津冀新能源汽車產業聚集區產生重大而積極的影響。
與此同時,以石家莊(正定)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等為代表的諸多京津合作項目,也在順利推進中。截至目前,我市共引進京津各類項目112個,總投資1668億元,為把我市打造成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奠定堅實的基礎。
園區已經成為我市經濟建設的主戰場。一年來,我市將園區提檔升級作為項目建設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實施了開發區產業倍增三年計劃,出臺了專項扶持政策,開發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不斷增強。
去年1-11月,全市25家省級以上經濟開發區主營業務收入完成6209億元,同比增長15.97%,預計全年完成8600億元。越來越多的項目“細胞”被激活,為經濟發展儲備起更多能量。
培育新興業態
提升服務業貢獻率
在強力推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多個戰略舉措中,服務業無疑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隨著服務業提質增效的步伐加快,全市服務業質量、體量雙雙躍上新臺階,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有力抓手和支撐。2015年,我市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7.3%,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45.6%。
去年以來,我市充分發揮省會優勢,努力做大做強商貿物流、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互聯網+、金融服務、健康養老、文化創意等新興業態,精心培育夜經濟、會展業、山區農家樂等服務業品牌,多種業態共同引領服務業向價值鏈條高端不斷提升,使省會現代服務業規模、檔次和水平實現了新的提升。
一大批城市綜合體、商貿物流等重大項目建設,集聚了服務業發展的先進要素,推動服務業結構逐步優化。北國商城西擴工程、嘉和廣場等項目完工投入運營后,我市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陣容擴張至16個,進一步提升了省會的消費檔次,充分釋放人們的消費潛力。
城市綜合體還充分發揮夜經濟的載體作用,成功打造了一座現代繁華的不夜城。去年,全市67家夜間延時服務企業共舉辦了上千場活動,通過聚人氣實現了斂財氣效應,4月15日至10月31日,商家夜間銷售收入累計達23億元,同比增長21.69%。
作為經濟新增長點,電子商務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依托于電子商務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的產業優勢特性,河北慧聰、移聯網信集團等一批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發展平臺強勢崛起,為眾多的傳統產業帶來發展契機。
會展經濟、快遞物流、金融服務、旅游休閑等新興業態全面開花,迅速成長為我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新驅動。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試點項目效果顯現,全市鋪設智能自提柜1000余臺,初步建立起“快件物流+社區網點+智能終端”全新的電商物流末端綜合服務模式。市場融資能力不斷增強,資本市場進一步活躍,去年新增30多家企業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互聯網金融和金融服務外包項目不斷進駐,延伸產業鏈條,進一步夯實了我市河北金融中心的地位。
降低準入門檻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離不開優良的發展環境。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以鋼鐵般的意志強力推進。
去年,我市密集出臺系列財政、稅收、貸款等扶持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鼓勵發展眾創空間等新型創業服務平臺,助力中小企業依靠自身力量抓住機遇做大做強,千方百計為企業“搭臺”,讓企業“唱戲”。
繼“先照后證”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之后,去年,我市又相繼開展了“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簡化登記手續,全面推行網上注冊,建立電子營業執照制度,實現工商登記電子化、網絡化,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良好環境。
準入門檻低了,市場活力立竿見影。2015年,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共計12.99萬戶,同比增長26.46%,占全省的17.7%。
同時,我市還積極開展“入企幫扶”活動,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困難和問題。截至目前,全市梳理匯總企業的4809個困難問題,已協調解決3889個,因政策原因不能及時解決的都已向企業說明,并得到認可。幫助企業融資71.71億元。
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培育工程,不斷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制定《扶持小微企業行動方案》,完善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功能,重點扶持120家成長型中小企業。目前,全市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已達20個,超百億元的達12個。
針對企業融資難,我市通過組織政銀企對接,積極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同時支持擔保機構發展壯大,全市179家融資性擔保機構注冊資本金已達302億元,在保責任余額279億元,幫助85家企業協調資金12.77億元。
在穩步前行的發展進程中,我市探索形成的這些戰略舉措,成為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強大推動力,并為經濟發展儲備了更多的動能。步入“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我市將繼續堅持正確的發展理念,把握大勢、搶抓機遇,解放思想、奮發作為,努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極”,開創省會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