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世界第一是怎樣煉成的?探訪部分中國制造冠軍企業 |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6/1/5 10:23:24 瀏覽:1030次 |
對于企業來說,創新是生存與發展的根本。 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各地十余家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的“冠軍”企業,探究這些企業的成功秘笈,輝煌背后的坎坷故事。 世界第一的企業都什么樣? “無人化”是不少“冠軍”企業車間的共同特點。在江蘇昆山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的顯示屏蒸鍍生產車間,沒有機器的轟鳴,只有幾名身著連帽套頭工作服的工人不時巡走檢查設備數據。2012年至今,維信諾的被動式有機發光顯示器(PMOLED)產品出貨量躍居全球第一,多個國內知名品牌智能手環的明星款型均采用維信諾PMOLED顯示屏。 記者采訪“冠軍”企業發現,不少企業的生產車間環境堪比實驗室。那么企業里真正的實驗室又是什么樣呢? 在宸鴻科技(廈門)有限公司的失效分析實驗室內,一臺科幻感十足的“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正在檢測材料。 在2014年全球各大觸控屏生產廠商收入排名中,宸鴻科技以41.9億美元的年收入排名世界第一。 “冠軍”企業的秘笈是什么? 這些摘得世界桂冠的中國制造企業有什么秘笈? 答案很多,其中科技創新,更被企業視為重中之重。 “創新≠院士博士”“創新≠引進技術”“創新≠高投入”……世界上最大的輪胎模具生產企業、主要產品占國際市場份額15%的山東豪邁集團有著自己的“草根”創新理念。 29歲的豪邁公司員工曹炳吉僅有初中學歷,但他鉆研出來的用于衡量輪胎模具花紋圈縫隙大小的工具,可提高效率25%,年節省成本100多萬元。 創新驅動、質量為先,都離不開人才。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鋼琴制造商。為使鋼琴品質達到世界最先進水平,公司分別引進多名歐洲著名鋼琴技師和國際頂級鋼琴設計制造大師,對產品設計和制作工藝進行改造提升。 領跑“中國制造2025” 記者在不少“冠軍”企業采訪發現,車間里的大多數頂尖技術的制造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不少技術突破仍是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國外就已掌握的技術…… 對于縮小并消除這些差距,“冠軍”企業家們認為,“中國制造”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被世界所廣泛認知、認可,通過推進“中國制造2025”,世界上會有更多的消費者愛上“中國制造”。 打造更強的智能制造是許多“冠軍”企業的努力方向。瑞聲科技集團副總裁吳國林說,公司將建成擁有每秒100萬億次浮點運算能力的計算中心,“這是未來精密制造的基礎,也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新華社記者 執筆記者:袁軍寶;參與采寫:楊紹功、商意盈、黃鵬飛、王凱蕾、席敏、周科)。
|
上一篇:我市召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匯報座談會 下一篇:內燃機行業下行壓力猶存 “十三五”將迎新發展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