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汽協:今年汽車銷量或負增長 已建議刺激需求 |
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15/9/15 9:55:34 瀏覽:1347次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10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汽車銷量和去年同期持平,負增長端倪已經顯現,不排除到年底,汽車銷量出現負增長的可能。 今年1—8月,汽車生產完成了1518.24萬輛,同比下降了0.24%,汽車銷售完成了1501.72萬輛,與去年基本持平,對于這個狀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行業信息部主任陳士華用了罕見兩個字來概括。 陳士華:現在已經連續有四個月汽車產銷低于上年同期,而且前八個月累計產銷量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累計增長率雖然是零,基本持平,但其實是比去年同期低的,下降了100多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年初做全年預期時將今年汽車產銷增速預估在7%,到6月時,形勢已經急轉直下,中汽協將增速預期砍去一半預估在3%,如今負增長端倪已經顯現,對于2015年汽車產銷會否以全面負增長結束,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 “關于說到負增長的可能性,宏觀經濟、股市、消費能力都跟我們的汽車行業有關,如果這些情況沒有改變,那是很有可能的。”師建華說。 師建華表示,要建設汽車強國,需要政府刺激消費需求。中汽協已向政府建議將10%的汽車購置稅減半,放松新車入市數量限制,并加快舊車淘汰。 此外,他還稱,汽車需求與經濟增長以及基礎設施投資緊密相關,但這一需求受到環境污染治理以及限制能源消費的影響。 據有關媒體報道,在嚴峻的銷售壓力下,4S店因為庫存積壓而運轉艱難,不得不向車企請求補貼。經銷商掀起了業內人士稱為國內汽車業史上“最慘烈”的價格戰。 另外,今年暑期,大量不堪重負的車企也開始大幅減產,個別企業7月降幅高達40%。每年例行的高溫假也從一周延長至15天。做四休三,甚至做三休四成為常態。車企員工往年令人羨慕的雙薪也成為歷史。中汽協建議政府推刺激政策,更突顯了車企和經銷商所面臨的巨大壓力。 在上一次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刺激政策中的購車補貼,促使中國在2009年汽車銷量一躍超過美國。 而據彭博匯編的數據,今年7月,美國乘用車銷量在將近六年時間里首次反超中國。據中汽協最新數據,中國8月乘用車銷量連續第二個月落后于美國。(佳寧)
|
上一篇:我國刀具創新需突破三大瓶頸 遠落后于機床發展 下一篇:培育新興產業 重慶永川打造全國智能制造基地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