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發展:貫穿經濟工作的主線
——王亮在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摘登)
新要求
2015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八屆九次全會、市委九屆六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中東西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推進依法行政,優化兩個環境,保障改善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省會工作上水平、創一流,加快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綠色崛起、建設幸福石家莊步伐,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新目標
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進出口總值增長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8%。以內
主要經濟指標全省保持領先
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100億元,增長8%,高于全省1.5個百分點。全部財政收入完成681.3億元,可比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43.5億元,可比增長13%,總量均居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76億元,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424億元,增長12.5%。外貿進出口總值完成147億美元,增長5%。民營經濟增加值完成3400億元,增長8.5%,全省綜合排名位居第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7422元、11123元,增長8.5%和10.5%。
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
全市億元以上在建項目達到889個。25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主營業務收入完成6152.8億元,增長19.7%。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集中實施技改項目1600項,完成技改投資1536億元,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72億元、利潤達到746億元,分別增長8%和11%。生物醫藥產業列入國家高端生物醫藥區域集聚發展試點,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6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310億元,增長13%。服務業快速發展。完成增加值2169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3%。商務云數據中心建成投用,電商交易額達到2400億元,增長25%。家庭農場由54家增加到770家,農民合作社達到1.2萬家。實施農業產業化項目175個,新增省、市重點龍頭企業62家。
改革開放扎實推進
銜接落實省政府取消下放的審批事項97項,向縣(市)區下放審批事項45項,市級保留的113項審批項目全部向社會公開。市本級44個行政機關標準化建設全面完成。全面落實商事制度改革措施,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0.2萬戶,增長44%;新登記注冊資本1538.6億元,增長165.2%。石家莊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準;成功組織石洽會等系列招商引資活動,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2億美元,引進市外資金1353億元;新增多層次資本市場掛牌上市企業30家、境外投資企業27家,超千萬美元進出口企業達到92家。科技中心等省級以上孵化器達到9家,孵化器總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入駐企業667家。由我市發起和組織的京津冀產學研聯盟正式成立,北大、清華、中科院等242家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加入。成功簽署與中關村共建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協議。與央企合作不斷深化,總投資2082億元的首安工業自動滅火系統等97個項目順利推進。
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
強力推進大省省會建設,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6.3%。省會發展空間實現大拓展。順利完成行政區劃調整,城區面積由468平方公里擴展到2206平方公里。交通樞紐建設步伐加快,石濟客專正式啟動,京港澳高速改擴建竣工通車,京昆石太高速、南繞城高速順利推進;新建干線公路110公里;太行大街、新城大道建成通車,把“一河兩岸”連為一體。正定國際機場第二航站樓、新客站東廣場建成投用;軌道交通1、3號線一期工程55個工點全部開工,14個地鐵站主體封頂。竣工熱源項目80個,新增供熱面積963萬平方米。362個省級重點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務全面完成,全國農村改廁工作現場會在正定召開。
新區建設步伐加快
河北奧體中心、石家莊報業傳媒大廈等24個功能性項目建設全面展開,湖南大道、天祥街等6條道路建成通車。正定古城墻保護、周漢河綜合整治、月城、甕城修復等十大工程60個項目順利實施。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市財政投入資金15.8億元,綜合實施壓煤、抑塵、控車、遷企等六大舉措,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114天,比上年增加71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比上年減少51天,六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全面下降。率先在全省完成污染物來源解析。壓減燃煤700萬噸、鋼鐵產能112萬噸、水泥產能1850萬噸,提前3年完成水泥過剩產能壓減任務。實施減排項目205項,全市17家熱電企業實施除塵改造,市內所有工地開展綠色施工。淘汰黃標車8.07萬輛。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大力實施環省會經濟林建設等重大綠化工程,完成造林6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
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全年各級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到447.4億元。就業服務得到加強,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養老金由1655元提高到1844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達到30萬元;提高了城鄉低保、農村“五!惫B標準。學前教育資源不斷擴大,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750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0%。山區教育扶貧工程深入實施,設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貼專項經費,累計發放2061.4萬元,資助學生29446人次。霞光大劇院主體竣工,絲弦劇場投入使用。成功舉辦第九屆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獲省運會“五連冠”,石家莊永昌足球隊“沖超”成功。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全市31家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連續五次入選全國幸福城市前十名,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關鍵詞 項目攻堅
項目攻堅打造石家莊經濟升級版
狠抓重點項目建設
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00個以上,總投資9000億元,年度完成投資3000億元。以“三個一百”重點項目為抓手,實施合力攻堅。篩選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盤子。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交通建設、清潔能源等“七大工程包”的重大機遇,精心謀劃未來三年的支撐性項目,力爭市級重點項目儲備達到2000項以上。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年補充耕地3.5萬畝。
突出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
加快提升新興產業支撐能力。重點圍繞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大力推進總投資638億元的62個項目建設,確保完成年度投資182億元。抓住建設國家高端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市機遇,支持華藥、石藥、四藥、以嶺、神威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對獲得新藥證書的企業給予獎勵。積極推進中車城軌車輛一期、翼辰鐵路配件、欣意電纜等項目建設,確保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增加值增長18%以上。支持中電科導航、四方通信、旭新光電等骨干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發展有源光纜、光電顯示玻璃基板、新型連接器開關等高精尖產品。抓好中博、新宇宙新能源汽車項目建設,努力打造中國北方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推進中廣核、河北國威光伏電站建設,力爭上海航天機電、山東潤峰光伏電站一期工程竣工投用。
提升產業園區、承載能力
繼續實施開發區產業倍增三年計劃,力爭高新技術開發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經濟技術開發區超過1200億元,循環化工園區超過500億元,全市開發區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6%以上。大力提升25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道路、電力、通訊、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力爭高標準實現“九通一平”。積極創建國別型、區域型、產業型特色園區,重點推進欒城浙商機電產業園、行唐臺灣創新產業園、無極香港皮革制品產業園、元氏中小企業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升項目審核、環評、金融等綜合服務水平,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關鍵詞 工業強市
工業經濟向質量效率型轉變
推進傳統工業改造升級
提升傳統產業裝備水平和智慧制造能力,積極引導鋼鐵、紡織、建材、化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大技改投入,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全年滾動實施千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200項,技改投入達到1600億元以上。深化對標行動,引導各類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管理等環節實施全過程對標,爭創省級以上標桿指標200項;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年內培育5家省級管理創新示范企業。深入實施品牌戰略,年內爭創中國馳名商標5件、省著名商標80件、省名牌產品70項。支持鋼鐵、水泥、鈣鎂行業降耗提質,加快實現轉型升級。
做大做強重點骨干企業
列入省“三個一百”和市“雙11”的工業企業,在項目審批、資質認證、招標采購、銀企對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引導生產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培育一批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支持石煉化、格力電器等重點骨干企業,積極向總部爭取生產計劃指標,最大程度實現滿負荷生產,充分發揮產能效益,力促其向百億級、千億級企業邁進,提高對省會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和支撐力。
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成長
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服務提升年”活動,積極推廣中小微企業小額信用貸款、創業貸款、“保險+信貸”合作等金融服務,完善銀擔合作機制。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建設。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培育工程,篩選120家有市場、有潛力的企業予以重點扶持,促其盡快發展壯大。認真落實“個轉企、小升規”扶持政策,年內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60家。認真落實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政策,充分激發各類創業實體活力,促進民營經濟總量做大、質量做優、效益提高,以50家優勢企業為重點,支持民營企業向專精新特方向發展。
壯大縣域綜合經濟實力
按照“分類指導、重點傾斜、合力推進”的思路,以做強特色產業集群為重點,以做大產業園區為載體,統籌項目用地、財稅金融、環境容量等要素資源,促進各縣(市)區擴大經濟總量、提高發展質量,力爭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到20個,超百億元的達到10個以上。支持中部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打造轉型發展示范區;推動東部加快實現工業突破,支持西部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綠色工業、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業,推動中東西三大區域協調發展。
關鍵詞 發展服務業
引領現代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力促現代服務業超常發展
圍繞建設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完善商務云數據中心功能,建設鹿泉數字產業園,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依托綜合保稅區,全力申報國家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啟動國際服務外包經濟開發區建設,確保國家軟件基地二期擴建項目順利開工。加快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加快國際貿易城建設,力爭會展、倉儲、國際館等主要設施建成開業。提升南部綜合、正定商貿和西北三個省級物流產業聚集區水平,力爭年交易額突破500億元。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積極引進國內外金融機構。
大力提升傳統服務業
積極利用新型商業模式改造批發、零售、餐飲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業態,推進傳統服務業跨界創新發展。高標準建設商貿流通服務設施,重點抓好總投資1105億元的21個大型商貿項目,完成年度投資224億元。以大型商務樓宇為依托,引進文化創意、現代商務、廣告設計等企業總部,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稅收“億元樓”。
努力擴大城鄉居民消費
大力推進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圍繞養老健康家政、教育文化體育等重點領域,實施智慧社區、數字家庭等六大工程。優化城鄉流通網絡,推進電子商務向農村延伸。大力發展休閑旅游、特色旅游,新增星級農家樂50家,旅游業總收入增長15%以上。
關鍵詞 創新驅動
把創新驅動置于經濟發展全局核心位置
大力引進創新人才和科技成果
出臺實施引進科技創新產業人才的政策措施,為所有創新創業產業人才提供最優惠的激勵政策、最優質的金融服務、最優良的創業環境和最優厚的生活待遇。全市新安排6億元科技成果轉化扶持基金,支持入選國家“千人計劃”、省“百人計劃”的海內外人才到我市創業。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探索開展專利權、科技成果入股試點,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項目和經費分配機制。以建立完善科技支行、擔保機構、保險機構為重點,打造專門支持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平臺。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支持優勢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科技成果聯合攻關,推動衛星導航、藥用制劑、高端裝備制造、光電子等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集中實施重大科技專項25項以上、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10項以上,力爭新增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和工業設計中心20家。著力抓好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年內新培育認定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以上,爭取中電科54所等重點實驗室進入國家序列。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2000家以上,選擇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力爭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4%。
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充分發揮省會科技大市場“交易、共享、服務、交流”一體化綜合服務功能,加強與中國技術交易所等技術轉移機構的合作,年內技術合同登記額增長20%以上。各縣(市)區都要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器,為創新創業人才搭建發展平臺、提供優質服務。在高新區、正定新區等縣(市)區建設科技型中小企業產業園,滿足孵化畢業企業落地發展需要。
邁向大省省會 增進人民福祉
——王亮在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摘登)
關鍵詞 城鎮建設
城鎮化率達到59%
推進城鎮建設上水平出品位
以建設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城市為契機,大力推進主城出品位、組團提標準、新區見形象、縣城求突破,完善城鎮體系,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9%。
按照新的區劃范圍和功能布局,啟動產業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生態建設規劃修編,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形成相互銜接、協調一致的規劃體系。完善主城區連接欒城、正定、新樂的快速路網;實施太行大街北延工程,將主城區、正定新區連為一體,加快城市北跨發展步伐。
建設新客站核心商圈
彰顯省會品位和特色
高標準規劃建設以新客站為中心的7.9平方公里核心商圈,彰顯省會品位和特色。增強主城區道路通達能力。加快軌道交通建設,確保1、3號線一期工程首開段年底實現“洞通”。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啟動快速公交建設,建成匯通路公交樞紐站和30個港灣式公交站。提升城市排水管網建設標準。謀劃建設煤粉高效利用等潔凈熱源項目,提升供熱保障能力。提高建筑節能標準,推廣使用新能源、新技術、新材料。實施中山路、太行大街、民心河北線等園林綠化重點工程,在裕華區建設占地208畝的城市公園,在滹沱河南岸建設占地1000畝的生態公園。對滹沱河中華大街至太行大街河道兩側實施綠化美化,打造16公里濱水生態景觀帶。
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
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全面對標天津,完善城市管理標準體系,提高城市管理規范化、數字化、常態化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加強4G網絡推廣應用,實施城市百兆光纖工程,擴大“天眼”工程覆蓋范圍,建設城市管理大數據平臺。完成鹿泉、藁城、欒城三個新區數字城管平臺建設,盡快實現與主城“同城化”發展。
確保傳媒大廈、國際展覽中心主體封頂,奧體中心年底投用,統一規劃、分步建設規劃展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功能性場館。實施城市跨河發展戰略,把正定新區作為城市建設的主戰場,加快4平方公里先導區建設,盡快集聚產業、集聚人氣。加大正定古城保護力度,基本恢復“千年古郡、北方雄鎮”的歷史風貌。
縣城建設實施“五大攻堅”
特色建筑展示縣域風貌
全面實施“綠化增量、景觀提升、精細管理、精品街道打造、基礎設施建設”五大攻堅,繼續完善縣城建設投融資體制,加快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每個縣建成1座占地150畝以上的綜合性公園、3條以上綠化精品街道、1座展示縣域風貌的特色建筑,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污水處理率達到81%以上。
關鍵詞 改革開放
深化改革開放 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加快從管資產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抓好石焦集團搬遷重組、市制酒廠混合所有制改革、北國股份增資擴股和常山股份定向增發工作,完成動力機械廠等5家企業改制重組。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依法有序、適度規模流轉,年內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完成全部工作任務的60%以上。扎實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加快財政體制改革。按要求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搞活縣域金融,加快設立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積極發展民營銀行。繼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開展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審批試點。
扎實推進對外開放
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廣蘋樂集團境外投資、多元發展經驗,支持新大東服裝、鼎鑫水泥等建材、紡織服裝、原材料生產企業向國外轉移,年內新增境外投資企業20家以上。對年進出口額超5000萬美元的20家企業實行一對一幫扶,鼓勵企業境外商標注冊和認證。實施“引進來”戰略,主動對接世界500強和國內領軍企業,加強與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的經濟合作。辦好全球冀商領袖峰會暨回鄉投資洽談會。年內正定、欒城、藁城、鹿泉、高新區黨政主要領導每人至少引進1個10億元以上項目,其他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每人至少引進1個5億元以上的項目。全年引進市外資金增長15%。
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
以交通、生態環保、產業三個領域率先突破為重點,推進協同創新,主動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加快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步伐。扎實做好京石、津石城際鐵路前期工作,加快石濟客專建設,力促京石城際鐵路早日開工;加密省會高速路網,確保京昆石太高速建成通車、南繞城高速全面開工,啟動津石、西阜、平贊和石衡等高速公路建設,完成5條高速公路連接線建設,形成石家莊與北京、天津之間3條以上快速公路通道。強化正定國際機場區域樞紐功能,全力打造聯接京津的高鐵、高速、空港立體交通體系。深化與京津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切實發揮京津冀產學研聯盟的橋梁紐帶作用,努力形成研發在京津、轉化在石家莊的產業鏈條。加強與北京的產業對接,推進新型中藥制劑研究中心、中交財富中心、高邑新材料基地等一批項目在我市落地。深化與中關村的戰略合作,全力推進中關村正定集成電路封裝產業基地建設。
高標準建設綜合保稅區
全部完成2.86平方公里土地征收工作。加快建設綜合服務中心和卡口通道、檢驗檢疫區、信息系統等口岸設施,確保海關、檢驗檢疫等機構順利入駐。按期完成供水、供電、供熱等配套基礎設施,確保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符合節能環保要求的外向型企業。依托正定國際機場,發展國際航空服務業,推進“區港一體化”發展,盡快把綜合保稅區打造成為全省外向度最高、政策最優、功能最全的開放先行區。
關鍵詞 生態環境
強力推進污染治理 實現生態環境明顯好轉
全力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須進一步強化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加快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轉變。繼續采取“壓煤、抑塵、控車、遷企、減排、增綠”綜合措施,科學治霾,精準治污,確?諝赓|量明顯好轉。出臺大氣污染深入治理三年規劃,全年削減燃煤270萬噸、潔凈型煤使用率達到90%以上。嚴控揚塵污染,市區建筑工地全部實行綠色施工,渣土車輛全部采取全密閉措施。建立黃標車動態淘汰機制,確保黃標車只減不增。重點推進石鋼整體搬遷,確保2017年新廠區建成投產。全面推進主城區19家工業企業搬遷退城。對鋼鐵、水泥、電力、玻璃四個行業實行企業排污總量控制,對重點企業的燃煤鍋爐、工業窯爐實施除塵、脫硫、脫硝改造,全面執行最新排放標準。
深入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加強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啟動崗南、黃壁莊水庫上游導污工程,對崗南水庫實施全面隔離防護。繼續實施河流生態整治工程,重點抓好滹沱河、磁河綜合整治,提升汪洋溝、洨河的自凈能力,確保河流斷面水質全面達標。編制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中長期規劃,逐步關停自備井,嚴格控制地下水超采。提升污水處理能力,提高污水排放標準。加快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建成主城區3座地表水廠和15座縣級水廠,主城區春節前用上南水北調引來的長江水。加強山水林田湖綜合治理,實施環省會、西部山區、河流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全市完成造林綠化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7%以上。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計劃,全面治理農業面源污染。
加強環境保護監督管理
嚴格落實新《環保法》和《大氣污染防治法》,強化環境監管執法力度,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依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切實把污染治理轉移到法治軌道上來。加快建設總量減排和大氣預報預警兩個中心,實行排污總量IC卡控制制度。加強環保網格化屬地監管,完善環保監管評價機制,加大污染防治問責力度。執行新的排污費征收標準,推行階梯差別收費,提高企業主動治污積極性。
關鍵詞 農業新突破
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實現新突破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啟動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完成65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創建50個小麥和48個玉米萬畝高產示范片,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發展壯大畜牧、蔬菜、林果三大優勢產業,挖掘老字號企業品牌價值,支持洛杉奇參與國家生態養殖標準制定,新建雙鴿生態養殖園等100個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完成60家乳粉用標準化奶牛場、30個市級以上現代蔬菜標準園、15個現代果品示范區建設。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爭創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節水農業、綠色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打造2個休閑觀光農業示范縣、10個都市現代農業園區。加大農產品質量監管力度,新增質量可追溯試點30個。
壯大農業產業化規模
積極把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業,謀劃建設農業產業化項目180個以上,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0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6%。全力支持君樂寶上市融資,加快建設三元現代乳品工業園。大力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裝備技術水平,發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提高到85.5%。完善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信息化示范工程,構建統一的農業網絡服務平臺。
深入開展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完成400個省級重點村改造任務。重點抓好正定、西柏坡兩個省級片區建設,推進鹿泉、欒城、藁城、礦區四個區村莊全面提升,其它縣(市)各打造1個重點片區。實施高鐵高速沿線垃圾清理和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切實做好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規劃保護工作。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發展節水灌溉面積53萬畝。抓好槐河等8條中小河流治理,完成2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0平方公里。建設農村公路400公里、戶用沼氣8400個。加大對271個貧困村的幫扶力度,確保5萬人穩定脫貧,平山縣脫貧出列。
關鍵詞 改善民生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努力擴大就業再就業,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工作,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5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5萬人。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3萬套,基本建成2.2萬套,分配入住2萬套。推進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積極做好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工作。扎實推進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集中養老協調發展。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有效解決群眾突發性生活困難。
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
實施第二期學前三年行動計劃,規范居民住宅小區教育設施建設和移交工作。推進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擴充工程,加快普通中小學現代化學校建設,完成國家、省對11個縣(市)區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認定。深入實施山區教育扶貧工程,重點抓好義務教育與高中段教育、職業教育全面銜接。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快市職教園區建設。扎實推進國家中小學綜合質量評價、特殊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市建設。
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深化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取消藥品加成。繼續推進優質衛生資源倍增工程,加快市一院正定新區分院、市六院玉村院區等項目建設。實施“國醫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力爭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0%以上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政府補助資金由每人320元提高到380元,補助資金總額達到21.7億元,同比增長18.8%%,參合率達到95%以上。鞏固完善新農合大病保險制度,提高實際報銷比例,切實解決因病返貧問題。實施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加強計劃生育工作,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進一步完善基層文化設施,抓好第二批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和省級示范縣創建工作。加快霞光大劇院建設,年底前投入使用。深入開展“文化進萬家”、專業藝術院團下基層演出、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動。加強文藝精品創作,力爭更多精品獲國家級大獎。加快西柏坡版權產業園等產業園區建設。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更新健身路徑100條。組織好“中超”主場比賽,支持石家莊永昌足球俱樂部健康發展。
積極創新社會治理
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商務誠信和司法誠信建設,建立覆蓋全市企業和個人的信用信息體系。扎實開展食品安全示范試點城市和食品藥品安全縣創建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進一步完善立體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推進司法服務進社區,扎實開展“零發案”小區創建活動。加強市場價格監管,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完善信訪綠色通道制度,方便群眾表達訴求。大力發展殘疾人和慈善事業。積極開展“雙擁”創建活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保障婦幼權益,關心老齡事業,繼續做好國防動員、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檔案、氣象、人防、社科等各項工作。切實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
2015年利民惠民十件實事
1
老舊小區“雙解困“工程
解決100個老舊小區3層以上居民用水難問題;解決100個老舊小區無市場化物業管理問題。
2
提高老舊小區供熱質量
對全市170個老舊小區的二次管網和換熱站進行改造。
3
支持革命老區重點村建設
對175個革命老區重點村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解決行路難、飲水難、增收難等問題。
4
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76處,解決410個村、5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5
提高助殘服務水平
在各縣(市)及藁城、欒城、鹿泉、礦區新建20個殘疾人日間照料中心。
6
增建街旁游園
在中心城區新建10座街旁游園。
7
計生特殊困難家庭幫扶
開設就醫綠色通道,提供免費健康體檢,享受重大疾病住院費用減免和護理補貼。
8
幫扶高校畢業生就業
設立3000萬元就業創業專項資金,全年幫扶高校畢業生實現創業2000人以上,提供基層管理崗位800個。
9
開展主城區小學生免費托管試點
在主城區四區各選取5所小學開展免費托管,逐步解決下午放學后小學生無人看管問題。
10
新擴建公辦標準化幼兒園
在市內七區、高新區及部分縣(市)新擴建50所公辦標準化幼兒園,新增學位6000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