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下,全年經濟將延續“低增長+低通脹”格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中國銀行最新發布的《2014年四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分析報告》稱,未來幾個季度,經濟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4%左右,比上年回落0.3個百分點;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上漲2.2%左右,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
全球GDP增長有望回升
根據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監測指標,2014年第三季度全球GDP環比增長3.1%,高于前一季度的2.1%;同比增長2.4%,與前一季度基本持平。從各國情況來看,全球經濟將維持溫和、差異化的復蘇趨勢,美國的再工業化進展推動經濟復蘇力度趨于強勁,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會繼續對歐洲經濟運行帶來負面影響,中國經濟中速運行的新常態對全球經濟的拉動作用趨于平穩。
報告認為,第四季度全球GDP環比增長率或保持在3.2%左右,同比增速與三季度基本持平于2.5%;2014年全年GDP增速略下調至2.6%。全球物價水平仍將保持穩定,但歐洲國家通縮風險較高。
另外,今年以來,全球地緣政治動蕩,局部戰爭時有發生,且這種動蕩有長期化的趨勢。地緣政治風險使得保護主義升溫,進而影響了全球資本流動和投資者信心,如俄羅斯就面臨資本外逃、盧布貶值和融資成本上升等風險,6月和7月的經濟增長分別同比萎縮了0.2%和0.1%。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金融研究課題組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正處在由“去庫存”向“去產能”和“去杠桿”疊加的轉變階段,處在向新常態轉變的關鍵時期,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是順利實現這一轉變的重要條件,因此未來在貨幣政策方面需要并可以適度放松。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報告預測,我國經濟正處在由“去庫存”向“去產能”和“去杠桿”疊加的轉變階段,處在向新常態轉變的關鍵時期,保持一定速度的經濟增長是有必要的。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政府依然需要采取適度放松的政策,但未來幾個季度經濟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報告預計全年經濟將延續“低增長+低通脹”格局,GDP增長7.4%左右。
今年以來,我國一季度GDP增長7.4%;二季度GDP增長7.5%,比前一季度回升了0.1個百分點;三季度GDP增長下調至7.3%左右。報告建議,財政政策在繼續優化支出結構的基礎上,可考慮把繼續降低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加大地下基礎設施建設等作為重要選項,貨幣政策則可在堅持總體穩定和定向調控的同時適當放松。
銀行信貸增長保持穩定
中行報告認為,今年以來廣義貨幣(M2)增速均值為13.3%,仍處在合理區間。考慮到貨幣政策的連續性、貿易順差擴大、信貸增速出現回暖跡象等因素,預計三季度末M2增速將保持在13.5%左右,年末M2增速將維持在13.5%左右的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社會融資總量大幅波動,表外業務持續萎縮。今年1~8月,社會融資總量為11.7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7998億元。雖然8月份人民幣貸款出現較大規模回升,但委托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表外資產僅增長117億元,其中信托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延續了7月份萎縮的態勢,分別減少515億元和1119億元。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專家認為,社會融資總量的結構變化既反映出表外業務受到嚴格監管的趨勢,也和近期加快資本市場建設、股市回暖有關,預計四季度社會融資總量將保持平穩增長,表內融資和直接融資規模有望保持增長,表外融資會受到一定抑制。“未來的貨幣政策仍會以穩健為主,在控制總量的同時進行定向調整,進而達到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和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目的。”
全球銀行業復蘇向好
關于全球銀行業發展形勢,報告認為,經過5年多的調整,全球銀行業已恢復至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好水平,但運行情況出現較大分化,中國和美國銀行業發展態勢良好,歐元區銀行業運行疲軟,日本銀行業盈利基礎尚不穩定。四季度,預計中國和美國銀行業有望保持業績的平穩增長,歐元區銀行業難有起色,日本銀行業將繼續面臨業績增長壓力;各國對銀行業的監管將繼續強化,夯實基礎、保持穩健發展仍將是全球銀行業的發展主基調。
針對記者提出的經濟進入“三期疊加”的換擋期,銀行業的盈利是否也進入了換擋期,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專家表示,在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下半年中國銀行業規模增長趨緩,信用風險將進一步釋放。與此同時,經營結構持續改善,監管壓力將有所緩解。
報告稱,下半年上市銀行資產增速將延續上半年的趨緩態勢,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速也將隨規模增速中樞的下移而有所放慢。上市銀行表現將出現分化,股份制銀行的分化程度將更為明顯。
銀行業不良貸款規模和比例出現“雙升”將成為大概率事件。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專家提醒,應密切關注不良貸款的蔓延趨勢,謹防信用風險從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東部沿海地區、產能過剩行業向大中型國企央企、中西部地區以及產能過剩行業的上下游領域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