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和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傳出消息,經33個成員國投票表決,國際標準組織ISO/IECJTC1已正式通過了由中國技術專家牽頭提交的物聯網參考架構國際標準項目。這是在全球新興熱門技術領域,首次由中國牽頭主導的頂層架構標準,表明中國正式掌握了物聯網這一熱門新興領域的國際最高話語權。
物聯網是指利用局部網絡或互聯網等通信技術把傳感器、控制器、機器、人員和物等通過新的方式聯在一起,形成人與物、物與物相聯,實現信息化、遠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網絡。物聯網是互聯網的延伸,它包括互聯網及互聯網上所有的資源,兼容互聯網所有的應用,但物聯網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設備、資源及通信等)都是個性化和私有化的。簡單地說,物聯網就是要實現物品(商品)的智能化和遠程控制。
宏觀層面來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等將為中國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據了解,當前僅交通、物流、環保、醫療保健、電網、安防等領域物聯網應用的市場規模就已近千億元。
但中國物聯網目前仍存在標準不統一、產業分工混亂等問題,物聯網參考架構國際標準的制定,將著重借鑒中國既有實踐經驗,與其他國家聯合,共同解決物聯網統一標準問題,必將對促進我國及全球物聯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分析人士指出,物聯網將在智慧物流、移動商務、食品溯源、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管理等領域廣泛應用,這些領域建設將帶動IC卡、RFID電子標簽、NFC智能手機、移動POS機、軟件平臺等相關發展。
目前,物聯網在全球呈現快速發展趨勢,歐、美、日、韓等國均將物聯網作為重要戰略新興產業推進,但在繁榮景象背后卻仍存在著眾多阻礙發展的因素。其中核心標準的缺失,尤其是作為頂層設計的物聯網參考架構等基礎標準目前仍處于空白,基于爭奪物聯網產業主導權,各國對國際標準方面的競爭亦日趨白熱化。
據了解,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已經設立了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信息安全專項,涉及投資超過百億元。物聯網應用示范將是今年專項補貼的重點,特別是在地理信息、智慧城市、交通等領域的交叉應用示范。
據該項目牽頭單位無錫物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國家973物聯網首席科學家劉海濤介紹,近幾年來,國內物聯網產業如火如荼,已在公共安全、交通、環護、醫療、家居等眾多領域初步應用。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近5000億元人民幣,預計至2020年將達到5萬億元人民幣。但目前仍存在標準不統一、產業分工混亂等問題,物聯網參考架構國際標準的制定,將著重借鑒中國既有實踐經驗,與其他國家聯合,共同解決物聯網統一標準問題,必將對促進我國及全球物聯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擬支持項目日前對外公示。擬支持項目共計101項,項目單位直接為上市公司的包括理工監測(002322)的基于物聯網的電網安全防御與預警決策系統,四創電子(600990)的大型家電企業物流作業管理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應用示范,新大陸(000997)的肉類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梅安森(300275)的重慶物聯地下管網安全運行監管系統,長江通信(600345)的遠程家庭智能監護系統,易聯眾(300096)的社區一體化智能醫療與健康服務平臺等16個項目。
我國早在2005年11月就成立了RFID產業聯盟,同時次年又發布了《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指出應當集中開展RFID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技術標準。據了解,自2009年起,中國已將物聯網納入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已經設立了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信息安全專項,涉及投資超過百億元。物聯網應用示范將是今年專項補貼的重點,特別是在地理信息、智慧城市、交通等領域的交叉應用示范。
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總體組組長、ISO中國技術專家沈杰博士認為,物聯網參考體系結構是對物聯網不同應用系統結構的共性抽象,中國此次提出提案通過定義和描述物聯網六大業務功能域,設計了物聯網概念模型,并從應用系統、網絡通信、信息流三個不同角度給出了設計方案。得益于中國物聯網巨大的市場需求以及大量的實踐基礎,以及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在相關標準方面的積累,此次提案獲得了大多數成員國的認可。
物聯網概念在生活中已經開始實際應用,在智慧醫療、智慧校園、智能消費和智能家居中有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