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給張家口帶來了歷史性機遇。該市發揮生態、交通、區位等優勢,順勢而為,主動對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爭取有更大作為。
發揮生態優勢,構筑京津綠色屏障
作為京津的生態屏障和重要水源地,張家口市致力于為北京保水源、堵沙源、送清風,累計退耕還林431.6萬畝,占全市耕地總面積的1/4以上,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4.9%;關閉污染企業600多家,停產治理300多家,使主要流域水質監測斷面功能區達標率達100%。
新形勢下,張家口市把為京津冀保水源、阻沙源作為重要戰略任務,以高標準建設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為目標,實施壩上及壩緣地區防風阻沙水源涵養林建設、節水農業、水生態修復、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水土流失治理等一批重大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市將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300平方公里。到2020年,將新建生態工程林1059.24萬畝,全市森林面積達到237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2.9%。同時,加大水域、大氣和土壤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力度,積極建設新能源示范城市,到2015年,該市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00萬千瓦。
發揮交通優勢,構建溝通京津的通衢
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命脈和提高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目前,張家口市境內京藏、宣大、張石、張涿4條高速以及京新高速(一、二期)、張承高速一期已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808公里,鐵路通車里程623公里,張家口軍民合用機場開通運營,北京至懷來880路公交線路開通,構筑起疏解北京西北部交通壓力的立體大外環,使該市的交通樞紐優勢進一步凸顯。
下一步,該市將加快融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步伐。目前,該市境內張唐鐵路建設正在積極推進,備受社會關注的京張城際鐵路建設工作將于年內啟動。據張家口市發改委工作人員介紹,京張城際鐵路起自北京北站,終點在張家口南站,全長170多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開通后,乘火車從張家口到北京的時間將縮短到1小時以內。
發揮區位優勢,打造產業承接平臺
毗鄰北京的區位和環境優勢、資源條件、人脈聯系以及戰略上的互動互補,使張家口成為承接北京發展輻射的一個理想區域。近年來,該市與北京在生態、產業、科技、教育、金融等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2012年正式簽署了《京張共建戰略性新型產業體系合作協議》,目前已與32家央企、143家京企建立了合作關系。2013年全市引進北京資金301.86億元,占引進市外資金總量的40%;京張兩地旅游市場一體化加速,2013年接待北京來張游客1100萬人次,占全市接待總量的40%。
今年,張家口市將以緩解京津壓力、承接產業外溢等為重點,因地制宜承接發展科技研發、高端裝備、新能源、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文化旅游、商貿物流、金融服務和養老醫療等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目前,該市已與天津大學簽訂技術合作協議,與北京廣渠門中學和航空總醫院達成合作協議,與北京東城區、中日友好醫院的對接也已展開。
京張聯合申奧,城市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京張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是加強京冀合作的良好契機,將有力地促進張家口與北京在文化、產業、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對接,使該市朝著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的方向發展。
當前,張家口正加速發展以生態休閑度假為主體的健康養老產業,與北京合作推進醫療康復等產業,建設國際化療養基地。大力發展老年健康服務、老年宜居住宅、老年文體娛樂、老年金融服務等社會化養老服務業及配套產業,積極推進醫療與養老融合發展,打造“健康張家口”城市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