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省經濟”,轉型升級壯筋骨
——我省加快推進民營經濟發展綜述(上)
轉方式、調結構,我省民營經濟在轉型升級的征程上再次出發,走上“改革創新、綠色崛起”的征途。
長大、長高、長美、長洋,“好雨知時節”,民營企業正走進發展的春天里。
知名品牌如雨后春筍,創新技術層出不窮,民營經濟已經是全省經濟強筋壯骨的主力軍。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我省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18680.2億元,已經占到了全省GDP的66%;上繳稅金2554.6億元,占到了全省財政收入的70.2%。
民營經濟的實質是什么?民營經濟是就業經濟、富民經濟,也是強省經濟!4月28日,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大力推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民營經濟是我省的差距所在,也是潛力所在。推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是全面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現實要求,是打造經濟增長極、實現跨越趕超的重要途徑,是促進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崛起的根本出路,是建設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實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的基本戰略。
也正如省委書記周本順在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上所強調的:“河北要保持穩中求進、穩中有為的發展態勢,必須激活民營經濟這個主體。沒有民營經濟的新飛躍,一切經濟目標都會落空。怎樣才能實現新飛躍?我體會是八個字:長大、長高、長美、長洋。”
全國最賺錢的汽車企業講述“長城故事”,一批“高大上”企業引領全省工業升級新方向
我省民營經濟正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上“改革創新,綠色崛起”的主戰場。長城故事、晶龍現象、四藥風采、巨力奇跡……無不展示著全省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攻堅戰中取得的新成就。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保定的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立刻被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所感染。眼下,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正攪動著中國汽車行業的一池春水,讓國內外汽車巨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2013年,長城累計銷售41.74萬輛哈弗SUV,在SUV領域,哈弗成為“中國SUV之王”。長城也因此成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銷量冠軍。在利潤上,長城更是以99.65億元的利潤總額超越東風、廣汽等“老大哥”,被稱為“最賺錢的汽車企業”。
長城崛起的秘訣是什么呢?從自主研發發動機到攻堅變速箱,從皮卡到SUV,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支撐長城一路走來的是自主創新。目前,長城的創新已經從“攻堅戰”變為“持久戰”。今年底長城投資50億元的新技術中心就將投入使用。屆時,這里將是世界級的汽車研發中心,是未來長城的“心臟”。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對記者說,到2015年,長城將擁有總人數高達1萬的研發隊伍。也就是說,平均每9位員工,就有一位是科研人員。同時,長城將面向全球招募高級科研人員1000人,啟動歐洲、日本、美國等海外技術中心項目,建立全球聯動的同步開發模式。
今年第一季度,晶龍集團共完成營業收入54.34億元,實現凈利潤2.31億元。晶龍憑借質量和信譽贏得了眾多高端客商的好評,僅今年一季度在日本市場就成功銷售100兆瓦組件。(下轉第二版)
據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月份晶澳太陽能公司出口日本組件以超過65兆瓦的出貨量排名國內同行業第一。“晶龍的產品始終領先市場三到六個月。”晶龍集團常務副總經理賈二英說出了晶龍市場飄紅的秘密所在。
“把結構調整作為轉變民營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著力點,大力推動民營企業通過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改造提升競爭力。”省工信廳巡視員孫際林說,“2013年,我省對54家民營大企業(集團)進行培育扶持,認定了28個特色產業名縣、名鎮,259個省中小企業名牌產品。”目前,我省民營企業已經占到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95%以上。民營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展示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形象。
據了解,今年我省繼續加大對百強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力爭建設一批綜合實力強、市場前景好的“民企航母”。每年培育一批行業影響力大、市場占有率高的“國字號”、“省字號”區域名牌和省級中小企業名牌產品。
而最新出臺的《意見》對全省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更是一大利好,《意見》強調,推動列入省“三個一百”領軍企業的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市、縣(市、區)要對“三個一百”重點民營企業在項目用地安排、生產要素協調、產品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一企一策”式的對口幫扶。支持和幫助省內有條件的民營企業主動對接世界和中國企業500強、行業龍頭企業、上市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和信息轉移,促其盡快做大做強。《意見》明確,培育支持1500家年主營業務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其中省級每年篩選100家行業排名居前、技術水平領先、發展潛力較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資金、土地、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到2017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萬家以上。
增速4年全市第一的不俗業績展示“清河樣本”,縣域經濟迸發新活力
縣域經濟是民營經濟的“大本營”,民營經濟也是縣域經濟的主力軍。如何讓縣域經濟迸發出新活力?清河縣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2013年,清河縣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6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速均位居邢臺市第一平臺縣(市)第一名。全年完成財政收入8.87億元,同比增長15.1%,5年增長1.6倍,在全省的排名上升了23位,增速連續4年位居邢臺市第一平臺縣(市)第一,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一般納稅人、納稅50萬元以上企業5年均翻了一番以上,3件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知名商標、省名牌產品和優質產品分別達到26件、19件和14項……
清河通過強力打造有形市場(專業市場)和無形市場(網上市場)“兩大銷售平臺”,不僅形成了“無形市場與有形市場互補、網上市場與網下市場互動”的良好局面,更構建起了“以銷帶產、以產促銷”的良好產業發展格局。他們引進浙江茂源置業公司,投資10億元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以羊絨為特色的專業市場——中國清河羊絨制品市場,輻射吸引了北京、天津、遼寧、山東、河南等20多個省市的客商、游客前來休閑購物,年交易額突破20億元,榮獲“全國重點示范市場”、“全省流通產業十大最具領導力品牌市場”等稱號。同時,清河順應信息化時代浪潮,搶抓先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努力推動羊絨產業實現由“買全國、賣全國”向“買世界、賣世界”轉型升級。建成了新百豐羊絨(電子)交易中心,建立了清河羊絨網,促成了中國最大的山羊絨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山羊絨(宏業)清河交易中心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掛牌運營。僅去年羊絨產業電子商務網店就新增2000多家,總數達7000多家,年交易額突破15億元。
到去年底,清河縣羊絨行業已涌現出12個“中國服裝成長型品牌”、10個省著名商標、7個市知名商標,特別是安隆紅太公司生產的“紅太”羊絨衫暢銷國內外高端市場。
清河羊絨產業發展實踐,是我省縣域經濟的一個縮影。
去年,我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積極引導全省民營企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支持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圍繞“一鄉一品、一縣一業”,民營企業的新上項目和技改項目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90%左右,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去年全省認定了157個省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開展了“百千萬”活動,每年安排3500萬元省級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提高研發能力。強力實施品牌戰略,每年開展一次省級中小企業名牌產品認定工作,幫助數百家企業申報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全省民營企業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76個,河北省著名商標2578個,名牌產品982個。
標準件產業“升級版”放飛“永年夢想”,產業集群邁開轉型新步伐
產業集群是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企業總數近20萬個。
我省特色產業集群,具有小規模、大群體的特征,多是各地多年來由自發聚集形成的傳統產業,往往都有百年以上甚至更長的發展歷史,現在多數產業集群已經邁開了轉型升級的新步伐。
經過70多年的發展,永年標準件產業成為全省十大特色產業之一,覆蓋全縣200多個村,有30萬從業者、4200多家企業,年產值189億元,產銷量占到全國的45%以上。
省工信廳巡視員孫際林告訴記者,永年標準件產業集群發展成績突出,但仍然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整體效益提升潛力巨大,轉型升級任務艱巨。
永年縣副縣長郭曉峰說,為加快標準件產業升級步伐,該縣今年與信投集團合作,把永年打造成集投融資服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產業技術支持為一體的全國綜合性標準件生產銷售基地。具體說就是組建一個大型龍頭企業,搭建一個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建立一個大宗商品交易所,整合供應鏈和銷售鏈,建立統一的金融服務中心、技術服務中心、生產服務中心。力爭用3-5年時間,標準件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高檔產品產量由現在的15%提高到30%以上,實現標準件大縣向標準件強縣的跨越。
保定市擁有44個產業集群,其中中國馳名商標22個、省著名商標232個、中小企業名牌產品52個。44個產業集群中,14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年營業收入達到1300億元,占全部產業集群收入的65%以上。作為龍頭的高陽紡織、容城服裝、白溝箱包等重點集群已經形成了分工全作、相互配套、產業鏈較為完整的產業集群,產品暢銷全國,并出口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我省共扶持建設了120個省級產業集群,評定了三批共38個省級示范集群。2013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做強產業集群促進縣域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產業集群、增強縣域工業實力提出了目標要求和推進舉措。去年,全省新建各類創業輔導基地22個,孵化中小企業5000家以上,通過政銀合作幫助中小企業落實銀行貸款6688億元。全省產業集群增加值占縣域經濟比重達到四分之一以上。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今天在邯鄲分會場參加大會的2013年度河北省創業功臣、河北諾恩水凈化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增武興奮地說,我省把發展民營經濟上升到了富民強省的戰略高度,河北民營經濟在新一輪改革紅利釋放的過程中又迎來空前的機遇,我們對企業的大發展、快發展充滿信心!
來源:河北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