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來發布的就業數據逐漸引起人們對經濟復蘇與就業回暖趨勢的擔憂。
“如果你看美國的制造業就業數據,就知道想要通過再工業化復蘇美國經濟,整體上看起來很難。”前美國政府財長顧問史蒂芬·拉特納(Steven Rattner)在3月12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拉特納曾經被譽為“汽車沙皇”(Car Czar),在2009年擔任美國財政部長顧問期間,他成功領導了政府對美國汽車制造業的救助,并幫助崩潰邊緣的汽車業進行重組。目前,他是紐約前市長布隆伯格私人財富與慈善管理公司威力特顧問公司(Willett Advisors LLC)的主席。
拉特納在當天舉行的一場小型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從最近幾年的就業報告來看,和其他行業相比,美國制造業的新增就業數量仍然在拖累就業數據。
根據上周末發布的最新2月美國非農就業報告,在整體175000人的新增就業崗位中,只有6000個崗位來自于制造業的貢獻,和此前1月份的數據持平,占總體新增就業人數的3.4%。鑒于2月份就業數據較1月份受“壞天氣”影響的數據大大提增,但制造業新增就業持平,這意味著完全不能以糟糕的天氣為由來解釋美國制造業低迷的勞動力狀況。
而回顧2013年全年,全美制造業只有貢獻88000個新增就業崗位。
“全美制造業從當年最高的就業水平至今已經流失了大約600萬個就業崗位,至今不斷彌補回來的只有不到60萬個。”拉特納表示,“制造業對就業市場拖后腿明顯。”
這一點得到了全美制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的響應。在聯盟主席斯考特·保爾(Scott Paul)看來,近來的報告數據,對奧巴馬在其第二個任期內創造超過100萬制造業就業的目標承諾,并不是一個好的開始。
在金融危機之后,奧巴馬政府開始尋找復蘇美國經濟的方法,通過加速吸引制造業回流強化本國的經濟是其中的重要手段。在發達國家經濟復蘇階段,“再工業化”成為近年提振經濟的主要口號和路徑之一。
為此,全美設立了若干制造業中心戰略,希望通過政府與私人部門的聯合力量推動制造業復興。但斯考特·保爾認為,這些中心將把重點聚焦在更加先進的輕型材料、3D打印以及其他可以推動經濟復蘇的研究方面,而對于實際創造就業并不是一個直接的主要的渠道。
去年年底,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由于競爭力上升,美國在未來六年內每年將從歐洲、日本和中國等出口大國奪取700億到1150億美元的制造業出口額。
但在實際數據面前,拉特納表示,美國的制造業競爭力仍然遠不如發展中國家,因為勞動力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比如墨西哥,其勞動生產率相當高,但是勞動力成本只有美國的六分之一。”拉特納說。
此前包括通用汽車在內的美國汽車業巨頭紛紛增加在墨西哥的投資就是明證。
而在整體就業市場方面,拉特納也并不樂觀。他表示,盡管失業率在大趨勢上走低,但大部分經濟學家都了解,失業率是一個很容易誤導人的數字,因為其統計基數僅僅是那些申請工作未遂的人口,不包含缺乏申請工作意愿的人口。而僅僅關注這一數據會低估美國就業市場的問題。
與此同時,仔細查看就業報告就會發現,盡管新增就業數量在增加,但是這些崗位的工資收入并沒有顯著的提升勢頭。拉特納認為,這很能反映問題所在,因為在一般理解的經濟復蘇階段,工資水平應當有大幅度的提升。
“盡管我們目前看到不少制造業在美國本土新增就業的案例,但是我覺得,即便制造業崗位得以回歸,也會伴隨著更低廉的工資。”他表示,“我們應該更現實一點,現在說(經濟復蘇)勝利還太早。”(葉慧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