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近期數據引得了不少清潔能源企業的關注。去年,歐洲的綠色投資驟降41%,全球清潔能源投資連續兩年下滑,降至2540億美元。中國作為清潔能源第一大投資國,其清潔能源的投資也出現了10年來首次下降。這樣的數字不僅讓人感嘆清潔能源的發展為何如此“糾結”?
對于投資降低的理由,各路專家眾說紛紜。近日訪問了上海創新節能技術促進中心(www.365jn.cn)主任陳宏先生,他表示,清潔能源特別是太陽能的成本的迅速降低是一個主要的因素。一項中心研究數據表示,未來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將繼續降低,到2030年裝機成本將比2011年減少10%。近年來,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國,對于清潔能源的補貼力度都非常大。這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清潔能源發展的成本。據了解,從國際角度來看,太陽能電池板成本已下降至2010年的一半,風力渦輪機成本也比2009年下降了約25%。這對于制造商來說,倍受打擊。
2014年,上海市節能工程技術協會(www.365jn.cn)將在滬成立。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協會的成立將推動節能工程和清潔能源技術發展,對于能源管理,能源產業體系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這樣的機構能夠在哪些方面幫助清潔能源產業創造發展的“春天”呢?
在溝通中,協會負責人和我們談到了一些企業的心聲:“在和一些企業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之所以不少企業仍對于清潔能源發展持觀望態度,有幾點原因:一、小項目利潤薄弱,吸引力度不大。光伏產業目前還是傾向于和較大型的企業合作,對于小而分散的項目都是比較謹慎進入。二、雖說政策支持力度大,但協調不夠,落地不足。清潔能源目前還是處于一個“自上到下”的過程。想要單純的靠政策解決市場問題并不是一個長效的方式。特別是目前很多政策還是難以“接地氣”。具體的補貼細節上也不具有可操作性。”
上海市節能工程技術協會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目前其他國家清潔能源發展的案例,他指出面對目前世界各國對于清潔能源支持力度縮減的局面,我們是否也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經驗呢?歐洲各國目前針對與清潔能源的扶植縮減看上去給了開發商不少打擊,然而卻在長遠的角度將歐洲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的驅動力從補貼和政策扶持轉向更為商業化的因素。隨著這些國家降削減甚至取消補貼,低成本將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同化石燃料競爭的最大資本。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企業將被淘汰,但生存下來的企業無疑將獲得更強的競爭力。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低成本的道路反而有可能幫助清潔能源產業打破傳統能源的壟斷地位,從而成為清潔能源發展的“第一縷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