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期連續霧霾天氣讓公眾再次聚焦新能源汽車發展。在23日由人民政協報主辦的“中國低碳萬里行·共筑新能源汽車夢”新聞發布會上,與會的部分全國政協委員“把脈”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紛紛建言獻策。
剛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上,共有21個省份表示今年將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12個省份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與會的委員們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技術不支撐、網絡不配套、地方保護、行業壟斷、老百姓不買單”。針對以上問題,代表委員們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提案和建議。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關鍵的電池短板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委員認為,在電池技術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情況下,基于現有的技術狀態可采用車電分離、換電運營、電池租賃模式、整車租賃等新商業模式,由專業公司和運營商進行電池的維護和運營,可有效轉移個人用戶面臨的電池價格高、壽命短、不穩定等風險,進而大規模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應用。
對于充電網絡建設,長安信息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世杰委員在提案中建議國家加快充換電網絡建設,堅持“換電為主、插充為輔、集中充電、統一配送”的技術路線,并貫穿到車輛研發、制造等各環節,同時在國家層面出臺對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的稅費減免、財政補貼等支持政策。
全國政協常委、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總體組組長歐陽明高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應充分發揮市場整合資源和自動調節作用,用市場機制破解推廣應用中的種種問題。比如新能源汽車準入門檻將一批擁有一定實力但規模較小的民企擋在門外。他建議國家應放寬投資準入門檻,給予民營企業公平競爭的平臺,激發新能源汽車行業創新活力。“美國特斯拉電動車現在很火,它在這方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對于社會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黃強委員建議,政府對電動汽車的補貼可以具體落實到電池上,這樣既可以有效降低個人用戶購買電動汽車的成本,同時也使電池廠商在獲得補貼的情況下,敢于投入和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形成市場倒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