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共有31家央企項目、70多家世界500強公司在我市落戶、投資。前三季度,全市125個省市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共完成投資679億元。
一年來,市委、市政府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加快實施了一批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大的好項目,共安排125項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達4269.5億元,成為實現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有力引擎。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抓一批大項目就是抓跨越式發展。”在全市各個項目建設現場、園區,這樣簡練而凝重的話語,早已不僅僅是刷在墻上的“標語”,更成為深深銘刻在大家心頭的“座右銘”。
2013年,在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面前,我市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發展路徑卻愈發清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凝心聚力抓好項目建設,通過抓環境、抓落實、抓建設、抓跑辦、抓招商,使得一個個大項目陸續扎根入駐、投產達效,為全市經濟注入強大的活力,為全省經濟添分量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來自市發改委、統計局的信息顯示,我市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呈現出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良好態勢。截至目前,共有31家央企項目、70多家世界500強公司在我市落戶、投資;前三季度,全市125個省市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共完成投資679億元;同時,列入省管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的項目中,12項計劃開工項目總投資479億元,而來自世界、中國500強的項目就占了“半壁江山”。
扭住“牛鼻子”
從大項目中尋求突圍轉機
石家莊國際貿易城來了。帶著800億元的總投資,以及居亞洲之首、相當于“12個南三條+新華集貿”的體量,落子市區東北部。
開工半年多以來,這個旨在打造石家莊城市商貿“新名片”,集科技研發、商品展示、商品貿易、加工服務、電子商務、倉儲物流、商住辦公等多項功能于一體的商貿物流集群的“真顏”,也一點點凸顯出來。項目全部建成后,還將會引導城市產業格局合理調整,拉動地方產業產值。
抓發展必須抓項目,抓項目就是抓發展——企業如是,城市發展亦概莫能外。
項目建設,尤其是那些帶有全局性、戰略性的大項目,于普通市民而言,看得見的紅利便是家門口的就業崗位、一份不錯的收入。而對于這座城市來說,更看重的是它們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隱性卻長遠的效果——它是相關產業開展適度競爭、實現共生共榮的“鯰魚”;是“轉方式、調結構”的推手,是讓一條促使本地相關企業、產業“借梯上樓”,實現產業升級、跨越趕超的捷徑。
“對于一個城市來講,別說不發展,就算是發展得稍微慢一些,就會被淘汰。”市委市政府政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郭省表示,我們當前經濟遭遇困境,一定程度上與以往項目抓得不夠、質量不好、數量不多有關;當前,石家莊已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機遇期、關鍵期和拼搏期,面對周邊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省內兄弟城市快速發展等咄咄逼人的態勢,唯有抓住城市重新洗牌的機會奮起直追,才能進一步增強輻射力、帶動力,為全省經濟發展進一步添分量。
大上項目、上大項目,成為我們“突出重圍”戰略布局的重要抓手。
扭住發展的“牛鼻子”。一年來,市委、市政府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頭等大事,加快實施了一批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大的好項目,共安排125項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達4269.5億元,成為實現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有力引擎。
引入扎根
一批大項目成發展新引擎
今年10月24日,位于石家莊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河北)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運營。越來越多細心的市民也隨之發現,自己買到的可口可樂瓶身上打上了“HB”的標簽。
不僅僅是可口可樂,眼下,已有越來越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我市,并不斷生根發芽、落地開花。
時下雖已是冬日,但凜冽的寒風沒有減弱建設者們的熱情。在元氏、鹿泉、高邑、靈壽等縣(市)區的工業園、集聚區,在一個個項目建設現場,有的年初還是一片空地,如今已豎起一幢幢現代化廠房,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當年達效;有的正在緊張地安裝、調試設備,馬不停蹄地準備投入生產;有的則是一輛輛工程車正在忙碌地往返穿梭,進行緊張的建設……
走進位于高新區的石家莊四藥總部搬遷項目現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里,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項目建成后,將使四藥由大到強,三五年內步入“百億元俱樂部”;
正在建設中的無極卡森現代皮革產業園項目建設工地,鋼結構車間、廠房群落輪廓初現。該項目建成后,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45.39億元,并將為當地皮革注入頂尖的技術、設備以及先進的理念,助推整個皮革產業提檔升級;
在鹿泉,作為國內首個完全由市場直接調度的白酒加工基地,占地2000畝的瀘州老窖華北基地項目一期,將主要建設基酒放罐、白酒生產灌裝區、成品酒倉儲物流區等,全部建成后,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
“在‘遍地開花’的同時,項目結構明顯優化,重大項目明顯增多,項目的支撐、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如此詮釋。
以重點突破帶動滿盤皆活。今年,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我市的經濟“蛋糕”以前所未有的質量和速度不斷放大。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熱情在全市1.5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得到更大的釋放。
熱情服務
為項目發展創造最優環境
日前,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了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的公告,對我市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再一次進行削減,決定保留市本級行政審批事項87項,部分保留13項,委托縣(市)、區實施41項。
這已是自今年7月23日、9月22日以來,我市第三次公布下放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公告。
一系列公告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對“發展環境是‘命門之穴’”的清醒判斷。為營造跨越發展的“強磁場”,今年以來,我市始終把發展環境作為永不竣工的工程,以更快捷高效的行政效能,更優質一流的服務質量,向著“審批項目最少、程序最簡、辦理最快、費用最低、服務最優”邁進。
每一個項目就是一道“考題”,環境怎么樣,企業最有發言權。
進入11月份以來,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孫瑞彬率領市級黨政班子全體成員,市人大、市政協主要負責同志,對我市重點工業企業、商貿物流企業和省級以上重點工業園區,進行了密集的集體調研,研究扶持措施,明確領導分包,面對面解決問題。其中,格力電器、欣意電纜、東旭集團、四方通信等十家高成長性工業企業,被列為重點扶持對象,明確將在現有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在稅收、科技研發、籌融資、高端人才引進獎勵政策上給予扶持。
“這也傳遞出一個重要的信號,就是市委、市政府要為企業的發展切切實實地掃除障礙,助力前行。”四方通信總經理張永錄表示,這股在全市刮起的“抓經濟、上項目、轉方式、快發展”的強烈“旋風”,也讓他們看到了石家莊環境的日益優化,從而對企業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來自各縣(市)區、園區及各級各部門的主動對接、熱情服務,也漸成常態。
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諸如“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跟蹤服務機制,“保姆式”服務,以及“周調度、月分析、半年觀摩、年終考核獎懲”的督導調度機制,不約而同地成了大家共同的選擇。此外,不少地方還有各自的“獨門秘笈”:高邑縣推行服務“半小時”,打造“環境110半小時服務圈”,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縣金融服務中心,助力企業融資;元氏縣建立了企業家隊伍關愛機制;無極縣實施“聯合評審、一站式服務”,把審批環節減到最少,辦事程序壓到最簡、審批實效縮到最短……
數字顯示,一年中,我市通過優化發展環境,吸引了更多優質資本落戶。截至目前,共有31家央企項目落戶,70多家世界500強公司在我市投資。
于彎道處超越,迎逆風而飛揚。昂揚著這激情,重視項目、謀劃項目、引進項目、服務項目,全市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為全省經濟添分量的步子,正邁得更穩健、更強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