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題為《中歐將從更加緊密的伙伴關系中廣泛獲益》的署名文章,指在世界矚目下,內地此前落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一系列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這些決定不僅將加快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有助于解決中國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城鄉區域不平衡等挑戰和問題,給中國人民帶來更大繁榮,為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創造新的機遇,這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是日益壯大的中歐關系。
李克強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進程艱難曲折,應對這一共同挑戰,既要繼續同舟共濟、相互幫助,又要立足把各自的事情辦好。高興看到,一些歐洲國家正在逐步走出衰退的陰影,歐盟經濟出現企穩跡象。中國經濟也拿到了一張好的“成績單”。
他指,今年以來,國內外環境復雜嚴峻,一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上不少預測認為中國經濟將“硬著陸”,唱衰中國的言論此起彼落。中央頂住壓力,堅持不擴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而是創新宏觀調控方式,綜合施策。即便是在財政收入一度大幅放緩和年中出現所謂“錢荒”、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異常飆升的情況下,中央也保持定力,沒有像許多人預期的那樣“開閘放水”。
李克強表示,推出了一系列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措施。例如,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為企業特別是民間資本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發揮市場潛力等。激發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著力調整結構改善供給、擴大內需。通過上述努力,中國經濟渡過了艱難的時刻,出現穩中向好局面,經濟增長保持在7.5%左右,物價漲幅控制在3.5%以內的合理區間,全年新增就業人數將超過1,200萬人。這樣做不僅是對中國自身,也是對整個世界負責任,因為這將為全球增長創造更多機遇,有助于世界經濟的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