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公布的一份新報告稱,在數十年掏空之后,美國制造業正在趕超競爭對手,而且將在2020年前從競爭對手那里搶奪1150億美元的出口生意。
據法新社8月20日電,波士頓咨詢集團的研究報告指出,生產力增強的美國工廠部門享有更低價的能源和較低的工資水平,他們將使生產從主要歐洲國家、日本以及中國轉移到美國。在6年內,所轉移生產的年出口價值將達到700億到1150億美元。
研究報告還說,由于中國不斷上漲的工資水平正在削弱其競爭力,因此制造業在從中國“重新上岸”,回到美國。這種轉移可能使美國增加250萬至500萬個就業崗位。波士頓咨詢集團說:“美國正在逐步成為發達國家中制造業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
該集團還指出,到2015年,5大主要發達出口經濟體——德國、日本、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平均制造成本將比美國高出8-18%。屆時,美國的勞動力成本將比英國低16%,比日本低18%,比德國低34%,比法國和意大利低35%。
此外,報告還強調,美國的勞動力比其工業競爭對手有更大的靈活性。
美國的第二個關鍵優勢是,由于頁巖氣生產的迅速發展,能源價格大幅下降。報告說:“廉價的國內天然氣資源轉變為眾多美國產業的重要競爭優勢。”這尤其有助于化學和塑料產業,但同時也有利于原生金屬、紙和合成紡織品的制造商。
波士頓咨詢集團稱,人們的普遍推斷是,離開歐洲和日本的制造業會前往中國。但報告指出,中國的工資快速上漲,到2015年,中國出口美國的許多商品的成本優勢會只有5%左右。“如果將物流、運輸成本和經營擴展全球供應鏈的眾多風險考慮在內,那么在美國制造目前從中國進口的許多商品從經濟上來說更加劃算,如果這些商品是在美國消費的話。”
研究報告提到了這種轉變已經開始的跡象:豐田向韓國出口在美國組裝的汽車;西門子在美國生產出口沙特阿拉伯的燃氣輪機;法國的米其林公司在美國制造重型推土機輪胎用于出口。報告說:“雖然這一趨勢對美國就業狀況的影響目前還不大,但我們預計2015年前后此類事件會大幅增加,因為那時向美國轉移生產的經濟理由會增強。”(編譯/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