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末省級開發區實現全市覆蓋
為了推動開發區(園區)科技創新引領、要素優化配置、產業聚集發展,提高開發區(園區)管理水平,近日我市下發《關于加快開發區(園區)發展的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國家級開發區增加到3家,省級開發區實現全覆蓋,達到每個縣(市)有一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
目前我市共有2個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園區)14個。按照發展目標,從現在起到2015年底,我市將新增1家國家級開發區,趙縣、新樂、欒城和深澤4個縣(市)分別新增加一個省級開發區(園區)。
建成引領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
針對我市區域內的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意見》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和生態環境,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和開發區產業倍增三年推進計劃,以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為目標,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大力引進以骨干央企、大型民企、知名外企為重點的國內外戰略投資者,構建具有強大的要素聚集優勢、產業帶動優勢和綜合發展優勢的開放區域,把開發區(園區)建成引領國內外經濟合作和區域發展的開放高地,成為新興產業的先導區、優勢產業的聚集區、創新驅動的示范區、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和現代生產、生活、生態的新城區,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開發區(園區)的規劃標準要以建設現代化產業新城為目標,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要與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形成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詳細規劃相統一的規劃體系,保障規劃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進一步促進各類生產要素高度聚集與重組,當前與長遠相結合,使開發區(園區)規劃既與我市城鎮化建設規劃相銜接,又適應產業布局的要求,打造新型工業化與現代化、城鎮化有機結合的現代化新型園區。
推動項目建設和產業聚集
我市開發區(園區)未來的發展目標是,國家級開發區上水平,增優勢,躋身全國第一方陣;省級開發區上檔次,增特色,成為轉型升級的領跑者;新設立省級開發區上規模,增效益,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先行者。吸引一批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其關聯配套企業,推動項目建設和產業聚集。到十二五末,國家級開發區增加到3家,省級開發區實現全覆蓋。
主要經濟指標為,以2012年為基數,年均增長30%以上,占全市比重顯著增加;建成3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開發區(園區),3個以上500億元級開發區(園區),省級開發區(園區)全部達到百億元以上,培育超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群20個;扶持20家進區企業進入上市輔導,引進50家行業領軍企業、200名領軍人才、200項先進技術落戶園區;水、電、熱、氣、排水、污水處理、道路、互聯網、通訊、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九通一平”;每個開發區(園區)要形成1個至2個在國內行業上具有領先優勢的產業;構建以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為主的國家級產業示范基地;建成海外留學人員創新基地、青年創業基地和創新科技園等一批特色品牌園區;積極申辦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農業示范區等一系列國家級特色園區,打造經濟升級版。
為實現這些目標,《意見》提出從創新管理機制、創新開發模式、完善服務體系、推動產城融合等多方面推進開發區(園區)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