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由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各銀行間進行短期的相互借貸所適用的利率,通常是隔夜拆借或者1-7天內拆借)突然走高及其他多重國內外因素共同促成的所謂“金融風暴”,至上周六本已基本平息。未料想,昨天上午國內最大商業銀行及全球最賺錢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網銀及ATM機交易,在京滬等多個城市和省區出現暫時操作困難,雖說故障在不到兩小時內排除,且工行在第一時間作了解釋,但客觀上又為“危機行將爆發說”提供了口實。
不可否認,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是這場多重人為因素所造成“危機”的直接導火索。但對于引發恐慌的普通民眾而言,有兩點并不了解:其一,每月20日左右及每年6月和12月的同一時期,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都是固定的“高走期”和拆借的“高潮期”,這涉及銀行月度和半年及全年的資金運營結算考核,正常情形下,這一幾乎固定的“兩高”現象乃正常現象,并為監管部門所默許。問題在于今次拆借利率高得有點離譜,客觀上給千方百計唱衰中國金融者提供了口實。
拆借利率逐漸高到離譜,其直接原因與今春起央行強勢清理銀行理財產品泛濫和警方集中打擊大量存在的“理財犯罪”行徑大有關系,而進入6月下旬又剛好是各銀行半年結算時間點,為了在監管部門限定的監管時點,把各銀行賬面做得“漂亮”些,以體現整改成果尤其是整改態度,銀行間的隔夜拆借才到了不計成本(利率)之地步。
眾銀行對中央經濟政策的“樂觀誤讀”,進一步加劇了由拆借利率失控所引發的“錢荒”。
而針對工程機械行業而言,從2011年行業開始下滑。經過近3年的行業低迷,資金鏈緊張,用戶還款能力差已經成為工程機械企業面臨的重大難題。資深分析師表示,在行業高速擴張期,為了搶奪市場占有率,工程機械企業低首付、零首付等非理性促銷手段曾經轟動一時,然而,持續數年高速增長的工程機械行業戛然剎車,行業遭遇調整之時,快速增長的銷量與利潤背后掩蓋的市場風險也接踵而至,應收賬款激增,工程機械資金鏈緊張等現象成為眾多廠家最最棘手的一大難題,說句好不夸張的話,逾期債權已成為考驗工程機械企業生死存亡的難題。
前些年,工程機械制造企業為了擴張市場份額,融資租賃首付款一降再降,直至零首付的出現。一方面,企業為了搶占市場占有率,拼命促銷,甚至于盲目地向根本沒有還款能力的客戶推銷工程機械產品,另一方面,部分用戶禁不住零首付的誘惑,紛紛加大訂單。暫時的銷量是上去了,但很快,盲目促銷的后果逐一顯現,用戶投資失敗,沒有能力維持還款,而用戶損失最終傳導到企業,企業也因為回款壓力的不斷增大開始了一系列的鎖機、拖機行動,最終導致了本該共贏的用戶和企業變得兩敗俱傷。
銀行“錢荒”對于工程機械行業意味著什么呢?目前,工程機械行業主要的銷售模式是融資租賃業務,這意味著這客戶需要通過部分銀行貸款購買產品。銀行缺錢則必然會減少放貸的金額,這將會導致原本具備還款能力的信用客戶成為工程機械企業的新風險。
進入2013年,工程機械行業惡性競爭事件已經大幅減少。工程機械企業也已經意識到了融資租賃業務本身帶來的風險。然而,在目前國內如此緊張的金融環境下,工程機械企業恐怕應該將風險意識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