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節能量達到200萬噸標準煤
□2013年底前,實現“縣縣通”天然氣,省級及以上產業集聚區通天然氣
□嚴格控制西部地區高耗能產業發展,對高耗能項目不予審批
□到2015年,公交系統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將超過90%
□每年人工造林16萬畝、封山育林200萬畝,全面提高森林固碳能力
□到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以上
□將正定新區建設成為低碳示范新區
□啟動石家莊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
我市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目標:
到2015年,力爭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37%,萬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3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森林覆蓋率達到32%;
到2018年,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5%,萬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3%,森林覆蓋率達到33.9%;
到2020年,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50%,萬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7%,森林覆蓋率達到35%。
我市制定“十二五”低碳城市試點工作要點
八項措施瞄準低碳城市建設
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去年11月,我市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為全國第二批低碳試點城市。根據試點工作目標規定,相較2005年,到2020年我市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下降50%,萬元GDP能耗下降45%。為確保實現試點工作目標,近日,我市根據《石家莊市低碳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制定了“十二五”期間低碳試點工作要點。
構建低碳產業體系
重點培育生物醫藥、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015年,生物產業工業增加值達到485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達到67億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工業增加值達到90億元,新能源產業工業增加值達到9億元,新材料產業工業增加值達到100億元。
改造提升傳統高碳產業,優化產業內部結構,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加快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更新步伐,通過對冶金行業實施高爐煤氣回收再利用、電力行業實施汽輪機改造及改進熱力管道和設備疏水系統等措施,推動工業節能降耗減碳,力爭重點用能單位“十二五”期間節約能源200萬噸標準煤以上。
完善落后產能退出機制,適當提高淘汰落后產能標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鼓勵引導各地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裝備和產品,為發展先進產能騰出空間和容量。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地方,實行建設項目區域限批;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十二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節能量達到200萬噸標準煤。
重點發展以現代物流、現代商貿、金融房產為支柱,文化創意、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為先導,基礎服務為支撐,服務業產業聚集區和產業鏈為主要載體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形成中部地區以高端服務業為主體、東部地區以生產服務業為主體、西部地區以旅游休閑為主體的三大區域發展格局,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服務業龍頭企業。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達到44.5%。
加速能源結構調整
降低煤炭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既有燃煤鍋爐實施“煤改氣”、“煤改電”,6月底前,全部拆除城區內155臺燃煤鍋爐;嚴格限制新建燃煤項目審批,對市區燃煤大戶實施搬遷改造,5年內對城區內18家燃煤大戶實施搬遷改造,全部進入產業園區或聚集區;對現有燃煤電廠開展節能技改,實施“上大壓小”,發展熱電聯產,采用高效、潔凈發電技術,改造在運火電機組,降低損耗,提高發電效率;擴大潔凈能源使用范圍,2013年底前實現“縣縣通”天然氣,省級及以上產業集聚區通天然氣,有效減少煤炭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十二五” 期間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18%,到2015年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60%以上。
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積極推進太陽能、地熱能在建筑領域的規模化應用,在農村地區普及應用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推進新樂市、元氏縣、無極縣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根據自身條件,大力發展水電和風力發電。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達到5%。
加強排放目標管理
根據我市二氧化碳排放量西高東低的區域特征,實行區域控制。對于西部地區,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發展,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對高耗能項目不予審批;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限期關停高耗能工業企業;鼓勵發展低碳型產業,通過政策稅收優惠,積極招引低碳企業入駐。對于中部地區,加快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提高服務業比重,限制高排放企業發展。對于東部地區,適度放寬碳排放配額,在保證全市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目標動態平衡的基礎上扶持工業企業發展。對六大高耗能行業企業實行總量控制,建立重點企業碳排放量監測制度,對于超限排放企業實施限產、限電等措施。
創新低碳生活模式
推進節能低碳建筑。嚴格建筑節能管理,啟動實施綠色建筑行動,推廣建筑節能低碳技術,在農村新民居建設中執行建筑節能標準,鼓勵建設綠色建筑,2015年,城鎮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淺層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規模化應用比例達到38%以上,在市區建成3個以上、每個縣級市建成1個以上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的項目。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步伐,5年改造完成建筑面積800萬平方米。完善公共機構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和能耗定額管理制度,加強公共機構能耗監測平臺和節能監管體系建設,5年完成國家機關辦公建筑節能改造20萬平方米。
完善低碳交通體系。穩步增加全市公共交通路線數量,提高公交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完善交通服務基礎設施,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擔比例。加快快速路交通工程建設,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工程建設。優化道路等級配置網絡,建立以步行、自行車、電動車為主的低碳慢行交通系統。推廣應用充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液化天然氣等新能源汽車,并配套建設快速充電站、蓄能電池更換站、LNG加注站以及停車設施充電系統等設施。到2015年,公交系統中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占到90%以上。
多方式、多渠道進行宣傳引導,強化低碳消費意識,改變人們生活理念,為形成低碳消費模式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推進低碳新區建設
努力把正定新區建設成為低碳示范新區。在產業布局方面,突出發展總部經濟、商務會展、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科技服務、服務外包等高端服務業,兼顧發展信息網絡等高端制造業,設置限制非高端產業入區的門檻,加強新區產業原料鏈、產品鏈、技術鏈和廢棄物綜合鏈建設,加強設施共用、資源共享和要素流動體系建設,促進企業的集中成組布局;在城市建設方面,從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各個環節體現低碳,大力發展節能環保型住宅,充分利用太陽能和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推廣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利用、建筑節能等新技術,在市政元素中最大限度地體現低碳。
打造生態碳匯體系
依托萬樹進村、太行山綠化、退耕還林、百萬畝封山育林、滹沱河百里長廊綠化以及自然保護區和森林旅游區生態恢復等工程,形成規模化林業撫育、保護、管理體系,每年人工造林16萬畝、封山育林200萬畝,全面提高森林固碳能力。按照生態園林城市的標準,重點推進城區公園建設、綠地養護、主干道綠化景觀建設與升級改造、園林式單位和園林式小區創建等項目建設,增加公共綠地覆蓋率,提高城市園林碳匯水平。繼續深入推進滹沱河綜合整治、洨河綜合整治等生態工程建設,顯著增加綠地面積和濕地面積,完善城市碳匯功能。發揮循環農業、有機農業、休閑觀光農業以及農田土地整理工程等在減少農作物的碳排放量方面的優勢,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增加農田中有機碳含量,提高土壤固碳水平,培育農業碳匯功能。
提高垃圾資源化利用
到2015年,新建垃圾轉運站30座,提高生活垃圾回收率。重點對城郊接合部、國省道周邊、市區高速公路沿線周邊積存垃圾進行清理。大力整治露天炭火燒烤,確保規范經營。加快生活垃圾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到2015年,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以上。推廣農牧結合和生態養殖模式,對畜禽養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到2015年,全市80%以上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畜禽糞污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構建低碳支撐體系
啟動石家莊市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編制工作,明確主要碳排放源,確定全市重點高碳排放行業和企業,建立涵蓋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加快建立低碳咨詢服務機構,成立低碳發展專家委員會,建立起低碳咨詢服務專家庫,為低碳城市建設提供技術指導和智力支持;注重低碳技術人才的培養,成立低碳經濟研究所,設立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為開展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廣搭建技術平臺和交流平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