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繪制轉型路線圖 吹響升級進軍號 |
時間:2013/6/13 11:13:47 瀏覽:1738次 |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繪制轉型路線圖 吹響升級進軍號
就如何打好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省工信廳對標先進省份,找準差距問題,結合實際制定趕超路線圖,吹響了工業轉型升級的進軍號。 一、明確方向,繪制工業轉型升級“路線圖”。一是立足“有中生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技術創新,對標找差距、技改上水平,深化拓展對標覆蓋面,引導所有企業有目標、有計劃地向高端邁進。著力壯大十大工業基地,扶持百家優勢企業,培育千項名牌產品;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圍繞優特鋼、專用設備、石油化工、生物制藥、新材料等10個產業鏈升級工程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創新能力增強、節能減排增效等6個技改提升專項,完善支持政策,實施千項技改工程,培育規模以上企業。二是加快“無中生有”,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落實新興產業培育計劃,發揮創新驅動作用,以園區(基地)、項目建設和創新能力建設為重點,滾動實施“雙百工程”(每年組織實施10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100個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研發項目),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壯大創新載體,加速推進產業高端化、規;l展。三是實施協調聯動,壯大縣域工業和信息化支撐。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壯大產業集群,推進縣域工業和工業聚集區建設。力爭到2015年,每個縣形成1-2個主營收入50億元以上的工業基地(園區)、聚集區。在產品研發、技術裝備、經營管理等方面全面推進信息化應用,重點培育10個產業集群兩化融合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推進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能源管理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 二、編制計劃,確定工業轉型升級“時間表”。一是制定實施“十大提升計劃”。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創新能力提升、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成長、兩化深度融合、綠色低碳轉型、企業戰略重組、企業管理提升、開放引進帶動等十大提升計劃,明確了“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目前正在征求工業轉型升級成員單位和部分行業專家的意見,力爭早日出臺實施。二是研究提出“行業提升計劃”。重點針對鋼鐵、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建材、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特色產業,逐行業深入調研,堅持項目引領、政策支持、優化環境,研究提出分行業的提升計劃,進一步明確行業發展的路徑和推進方式,把工業轉型升級的時間校準、方向調對、路徑走好。 三、一線突破,吹響工業轉型升級“進軍號”。一是在推進“十百千工程”第一線求突破。十大工業基地,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集約高效、生態環保的要求,以大企業、大項目和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制定優惠政策,優化軟硬環境,努力建成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百家優勢企業,按照規模效益好、技術含量高、核心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要求,在項目建設、資金、土地等方面給予重點傾斜,爭創全國乃至世界第一或惟一,加快打造一批“航空母艦”和“行業巨人”。千項名牌產品,以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區域品牌為重點,加大對科技創新、技術改造、質量建設、品牌營銷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競爭力。對重點基地、企業和產品,實行動態管理,有進有出。二是在實施技術改造第一線求突破。堅持以增量調整為主,重點圍繞產業升級、兩化融合、節能減排等方面實施技術改造,突出抓好千項技改工程,今年技改投資增長27%左右,達到7500億元,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65%以上。積極探索直接投入方式,延長項目補貼實施周期,改進資金使用辦法,盡快下達11億元專項資金計劃,引導各市逐年增加技改專項資金,帶動銀行信貸和民間投資。三是在培育規模以上企業第一線求突破。重點抓好新建項目投產達效、幫扶規下企業做大規模等關鍵環節,落實省政府加快培育規模以上企業的十條意見,加強銀企對接、產需銜接、用工對接,對新增規上企業和成長性小企業,開設綠色通道,給予優先、優惠的“雙優”政策。盯辦跑辦“百家央企進河北”合作項目,積極落實“民營企業進河北”項目,引進更多的知名國企、民企、外企。四是在發展縣域工業第一線求突破。加快發展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實施“民營經濟成長計劃”,開展“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積極破解資金、人才、土地制約,做強做大擔保機構,力爭今年總數達600家。壯大產業集群,推進工業聚集區建設,扶持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的縣,爭取進入全國百強,力爭到2015年,每個縣形成1-2個主營收入50億元以上的工業基地(園區)、聚集區。各類專項資金向縣域產業集群發展傾斜,重點支持公共服務平臺、龍頭企業和培訓基地建設。開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創建活動,認定省級示范平臺20個。 |
上一篇:河北聯泓機械制造有限公司項目竣工投產 下一篇:為什么要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和環境治理 |
[關閉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