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跟隨考察團赴天津學習,這是自2008年我市全方位對標天津的第四次赴津取經。
“每一次都有新感受,每一次都有新震撼。天津變化太大了,大氣、洋氣、清新、靚麗。”這是包括記者在內的每一位成員的由衷贊嘆!
市容環境綜合整治
發掘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5月的津城完全是花團錦簇的模樣,令人賞心悅目。
驅車行駛在天津整潔的街道,層次豐富的綠化體系讓人感受到了城在林中。那一條條綠色走廊、一道道城市綠鏈,還有那大園林尺度的“生態廊道”,以及起伏的地形和波浪曲線林帶的有機結合,每一細節都蘊含一個引人入勝的景色,綠意蔥蔥、生機勃勃,一派大氣、舒展、韻律之美。
姹紫嫣紅的濱河公園、綠意盎然的堤岸橋區、流光溢彩的夜景燈光……經過近幾年的提升改造,天津海河兩岸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也使得海河觀光游成為津城游的一大特色品牌。
如今的天津,一樓一景,一橋一景,一路一景,一區一景,一步一景,水、路、橋、綠地、花草樹木、古今建筑相得益彰,錯落有致,無處不精美、無處不精細、無處不精彩。
過去天津地形低洼、土壤鹽堿的狀況被當下的變化徹底顛覆。
說起天津的巨變,必然要提及市容環境綜合治理。因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役”,拉開了天津蛻變的序幕。
天津人不能忘記2008年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那是天津城市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更是一場攻堅克難的硬仗。
由市容、規劃、建設、國土、房管、公安、電力、文化、旅游等十幾個部門的負責人組成總指揮部,下設綜合計劃和資金管理、規劃設計審查、道路橋梁改造、園林綠化、舊路改造、質量安全督查等10多個管理組,全部集中辦公。
“加班是常事,有人把我們的工作總結成‘八沒’:沒黑沒白、沒怨沒悔、沒完沒了、沒止沒境。”一位參與了當年“大會戰”的同志說,這樣的安排,打破了部門的間隔,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沒有了推諉扯皮,多了互相支持。權責明確,效率提高。
從2008年開始,天津持續開展長時間、大規模、全方位、高水平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標準一年比一年高,規模一年比一年大,效果一年比一年好。今年又圍繞東亞運動會,大力開展針對性的整治和周期性的修復,進一步提升城市景觀容貌。
市容環境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氣質,更折射出一個城市的“品格”。
據統計,“大會戰”后僅4年,天津共整治城市道路、鐵路沿線5370條,整修建筑2.4萬棟,綜合整治小白樓、南市文廟等32個重點地區、943個居民社區,新建改造綠地1.67億平方米、164個公園,整修里街巷道690萬平方米,建成環衛設施、菜市場、老年照料中心760個,增加健身設施4200套。
從修修補補式的小規模整治向全方位提升城市環境質量、發掘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轉變,賦予了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全新的內涵,初步形成了大氣洋氣、清新靚麗、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風格。
如今,無論漫步在天津的意式風情街,抑或乘船夜游海河,還是驅車行駛在寬闊整潔的天津大道,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底蘊與魅力,同時,更能體會到這座城市的管理井然有序。
好體制好機制好法規
增強城市影響力吸引力競爭力
三分建七分管,是天津始終遵循的。
正是基于這一理念,在天津,路面見底色、無破損,道路兩側無占道經營、亂停亂放;建筑上無私開門臉、亂搭亂建;空中無“蜘蛛網”;戶外廣告整齊規范,無缺筆少畫;城市家具設計精美、分布合理;市政設施齊全、完好、人性化。所到之處,大樹多、綠地多、植物造景多,盡是綠蔭環繞,天藍、水清、地綠,空氣清新。
城市管理老生常談,但是,天津將一個好體制、一個好機制、一部好法規引入城市管理中,真正做到了工作有標準、管理有依據——
好體制:權力下放。將園林綠化、市容管理等管理事權由市級部門下放至區縣屬地管理,市直部門只負責制定標準、監督檢查,構建起“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管理格局。
好機制:創造性地建立了“三考”機制,即市對區級管理設施進行考核,區對市直部門管理的設施進行考核,市直部門對各自管理的設施互相考核,有效地解決了推諉扯皮現象,從根本上提高了城市管理成效。
好法規:出臺《天津市城市管理規定》,明確了各部門、區縣工作職責,實現了用一部法規管理城市,避免了多頭執法、多部門“打架”現象。其中“街道辦事處根據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或者接受委托,對轄區內城市管理違法違章行為實施處罰”“居民委員會負責社區公益性服務設施的日常管理,組織動員居民群眾參與城市管理活動”等規定,無疑將管理的落點放到街道、社區,讓市民從一個被管理者變成了一個主動的參與者。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天津通過“立規矩”,加快了環境的改善,增強了城市的影響力、吸引力以及競爭力,帶動了經濟的增長。
幾年來,天津關停并轉1000多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一批高端、高新、高質的大項目好項目紛紛落戶天津,31家國家級科研院所、23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扎根天津,為天津致力于發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國防科技等8大優勢支柱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8大優勢支柱產業對天津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
2012年,天津全市生產總值12885億元,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長16.1%;地方財政收入1760億元,是2007年的3.3倍,年均增長26.7%。新增就業218萬人,困難企業近60萬職工得到妥善安置。
幾年來,天津成功舉辦了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性重大活動。與此同時,服務業占天津全市經濟比重達到47%。多個大型商業綜合體拔地而起,佛羅倫薩小鎮等38條特色商業街盡顯風情,津灣廣場一期、泰安道五大院、意式風情區、極地海洋世界等特色商業旅游設施接待游人,25家新增五星級標準酒店開門納客。
天津經濟的快速發展充分說明,環境也是生產力。城市環境和形象,是一個城市綜合實力、現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重要的無形資產。
持之以恒的市容市貌整治,天津,一座北方城市建設得更像南方城市,實現了老工業城市向國際大都市的完美蛻變。
對標聲音 堅決克服說而不做決而不行的風氣
觀點一:盡管我們在城市建設管理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層次和品位不夠高、不夠快,關鍵就在于理念落后,缺乏先進的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理念。要徹底甩掉“土帽子”,就要充分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全面對標天津,向天津學理念、學標準、學思路、學方法、學措施、學制度,著眼于破解發展障礙,抓緊完善市區兩級城市管理體制;著眼于推動城鎮建設上水平、出品位,制定今后三年城市建設工作目標;著眼長遠,盡快起草城市管理規定。
觀點二:城市建設,高水平是財富,低水平是包袱。應以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契機,強化精品意識,堅持不建則已,建就建成精品,著力彰顯特色、提升品位。正定新區、空港工業園等一系列重點工程必須在這個前提下,高標準、高起點建設,開始就不要輸在起點上。
觀點三:整治出大景觀,整治見大成效。這是天津強力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經驗中非常重要、特別突出的一個亮點。我市在借鑒這一做法中,首先要成立指揮能力強的有效指揮機構,其次統籌當前與長遠,兼顧局部與整體,分清輕重緩急,由點到面梯次展開,打基礎上水平,不搞形象工程,杜絕形式主義,持之以恒搞下去,使整治成果經得起歷史和群眾的檢驗。當前,應從細節抓起,突出抓好城市景觀整治、夜景亮化、出入口整治、裸露地面治理、露天炭火燒烤、占道經營等。
觀點四:省會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任務非常繁重,“三年上水平、出品位”的任務十分艱巨,必須多干、勤干、實干、苦干,堅決克服說而不做、決而不行、抓而不緊的不良風氣,對已經確定、已經看準的事情務實高效推動。
觀點五:城市管理上的缺位,往往會影響一座城市給人的觀感,無論我們的硬件建設得多么好,都會令城市印象大打折扣。因此,提升城市形象,必須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城市管理要持之以恒,一以貫之,不能時緊時松,一陣風,應該把突擊性和長效性有機結合起來,緊而又緊。城市管理需要解放思想,該花的錢,必須要花。
觀點六:城市管理一定要有大家風范,要向一線城市看齊,把自己放在與一線城市相同的位置上進行對標。盡管在城市管理上我市開展了無縫隙管理,搭建了數字網格化管理平臺,但與天津相比,我們有差距,還有縫隙需要延長,要建立依法長效的管理機制,細化城市管理導則,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城市管理權限該下放的必須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