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產業結構偏重,傳統產業占到了工業總量的80%以上,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生態環保的壓力,“進一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問題成為兩會代表熱議的焦點。兩會間隙,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王昌,談河北工業未來的發展路徑。
工業發展遭遇環保壓力
燕趙都市報:考慮到河北的經濟結構,您作為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壓力大不大?
王昌代表:河北的傳統產業占到工業的80%以上,而且主要是資源型的,面對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河北省工業發展比其他省壓力更大,尤其我們環繞北京、天津,責任更重。
燕趙都市報:針對鋼鐵企業的轉型升級,河北省是怎么做的?
王昌代表:首先是淘汰落后產能,其次,還有鋼鐵企業的重組,以及節能減排。
通過關停、企業遷出市區,發展循環經濟,延伸產業鏈條等措施,來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從布局上,鋼鐵、化工、加工企業,不宜放在市區中心,裝備制造企業也搬出去,把城市主城區讓給商業、文化產業。
下一步,我們仍將繼續推進整合重組。目前,唐山已有規劃正在推進,渤海鋼鐵集團擬整合市區10家企業,進行產能置換。由于重組難度大,河北計劃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逐步推進。
鋼鐵企業已積極動作
燕趙都市報:河北鋼鐵產業未來的發展如何定位?
王昌代表:河北在鋼鐵全行業來看不虧損,說明目前的鋼鐵產品結構是適應當前市場需求的。雖然我們的高端鋼占比不高,但中國市場需求也是多層次的,隨著重大項目的開工和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加速推進,未來鋼鐵需求還是很大的。
今后的發展應該做精、做強,做世界上最好的鋼鐵。比如開發高強度鋼筋,把鋼材使用量降下來。
燕趙都市報:改造升級,河北鋼鐵企業有什么動作?
王昌代表:實際在改造提升的過程當中,河北鋼鐵企業已經往兩頭延伸,有些已經“走出去”,或在外地開礦,或搞裝備制造業。還有的延伸產業鏈,把鋼就地消耗。產業和產業的聯合、配套,是調結構的最好方式。更為重要的是,河北鋼鐵企業要更加重視加強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提升產品檔次,提高附加值,減少消耗和排放,增強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轉方式,產品要做到最好
燕趙都市報:企業轉型升級,最終要落到產品上,怎么樣才能做“最好的產品”?
王昌代表:用最少的投入、消耗、排放,生產最優質的產品,產品就做到了最好。如果消耗低,產品不好,沒用;如果產品優質,排放大、消耗多,也沒用。
燕趙都市報:河北傳統產業占80%,怎樣看待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
王昌代表:很多新興產業是從傳統產業當中發展起來的,很多傳統產業在技術提升后,就是新興產業。比如新能源汽車,其實基礎是汽車企業,做這個是有條件的。往往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就變成新興產業。并不是傳統產業就不好,它只是有提升改造的空間而已。對此,一些人認識上有誤區。總之,產業不轉型升級,就沒有出路。
鋼鐵、裝備制造,“一降一升”
燕趙都市報:河北省產業布局將怎樣調整?
王昌代表:目前河北省的產業,鋼鐵第一,裝備制造業第二,石化第三。到十三五末,我們想把裝備制造業打造成河北第一支柱產業,這兩年裝備制造業進步也很快。未來培養的還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以及新能源等產業。
現在裝備制造業與發展目標的差距還不小。比如,規模以上的鋼鐵工業占到河北工業總量的33.3%,裝備制造業則占18%。我們考慮,通過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改造提升鋼鐵工業,實現一降一升。力爭七八年時間提升裝備制造業,任務是十分艱巨的。
燕趙都市報:在調整各個產業關系過程中,怎樣提高制造業的比重?
王昌代表:從政府層面,主要是在政策、資源上予以傾斜,比如加大對制造業的土地供應、財政資金的支持等,以此加快推進河北實體經濟的發展。總之,我看好所有具有成長性的企業、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以及向這方面積極努力的企業。
來源:燕趙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