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節選) 省工經聯(省經團聯)會長 郭世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穩步推進,我國社會組織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思想上接受社會組織,在政治上認可社會組織,在政策上支持社會組織,在體制上吸納社會組織,在實踐中發展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普遍共識和實際行動。我認為,這方面我省在全國是走在前列的。大家都知道,2005年省委、省政府從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高度出發,印發了《河北省行業協會發展指導意見》,對加快我省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最重要的創新就是對行業協會管理體制做出重大改革,授權省工經聯(省經團聯)為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的業務主管單位。2007年省政府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理順和完善了行業協會相關職能。過去八年多的實踐充分證明,我省這項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她不僅破解了“政府與中介組織分開”的難題,推動了政府及其部門職能轉變;而且理順了管理體制,為行業協會商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今天,用黨的十八大有關“推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自治功能,強化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在社會管理和服務中的職責,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的精神來審視,我省這項改革無疑是超前和正確的。省工經聯(省經團聯)作為我省工業界、經濟界的有重要影響的群眾團體(人民團體),在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發展中確實起到了政治上的橋梁紐帶作用、工作上的龍頭聚合作用、管理上的集約服務作用。從全國各地的探索看,我省這項改革也是一個成功范例。北京、上海等地充分發揮群團組織的“樞紐”作用,賦予其更多的資源和條件,賦予其對同類別、同領域社會組織日常管理服務職能,使之更有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這同我省授權省工經聯(省經團聯)為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的創新一脈相稱。它從另一個角度為我省這項改革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佐證。從歷史發展看,我省這項改革是對我國比較成熟和定型的對社會組織管理優良傳統的傳承和發揚。建國以來,我國一直實行工、青、婦、科協等群團組織負責同領域社會組織的管理與服務。這些群眾團體(人民團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基層的橋梁紐帶,對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我省授權省工經聯(省經團聯)為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把我國歷來由群眾團體管理服務同領域社會組織的傳統做法引入工業界、經濟界,無疑是一項重大創新和實踐。 2005年履行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業務主管單位職責以來,省工經聯(省經團聯)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在省發改委、省民政廳、省工信廳等部門的指導下,堅持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并重的原則,勇于探索并不斷深化行業協會商會管理服務制度,積極推動并不斷完善政府購買行業協會商會服務政策,大膽創新并不斷豐富引領行業協會商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實踐,全面推進行業協會商會發展與建設。一批組織健全、功能完善、運作規范、具有品牌效應的行業協會商會正在不斷涌現;一個布局合理、結構優化,與我省產業經濟基本適應由200余家行業協會商會組成的行業協會商會服務體系雛形初顯。總得看,省工經聯(省經團聯)履行業務主管單位職責8年間,我省行業協會商會整體素質普遍提高,服務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行業協會商會積極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去年省民政廳開展的全省社會組織評估中,省冶金、省信息產業與信息化等16家行業協會商會被評定為5A級,占全省54家5A級社會組織的29.6%;在省民政廳組織的社會組織誠信建設評比中,省企業家、省食品等25家行業協會商會被評為先進單位,在全省100家誠信建設先進社會組織中占25%。可以看出,在兩項評比中,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占比是比較高的。這既是對省工經聯(省經團聯)履行業務主管單位職責的褒獎,同時也說明,我省行業協會商會管理體制改革非常成功,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統一歸口省工經聯(省經團聯)管理服務后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還必須看到,我省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和建設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對成績的估計不宜過高,行業協會商會結構不合理、職能定位不明確、政府官員在協會兼職、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同黨的十八大有關要求相比,差距更是明顯。我省的這項改革還在路上。隨著改革向“深水區”推進,我們必須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努力奪取我省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和建設新的更大勝利。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加快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進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今年我國我省經濟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重要舉措。據此,省工經聯(省經團聯)和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切實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在加快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征程上邁出新的更大步伐。 首先,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有關精神,加快形成現代行業協會商會組織體制。社會體制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是社會體制改革的重要平臺。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版塊,是優先發展方向之一。按照黨的十八大精神,今后在不斷鞏固我省加快行業協會商會改革的做法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這項改革成果的任務更加艱巨。黨的十八大關于“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的要求,為我省行業協會商會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我認為,政社分開就是政府要健全職責體系,辦好由政府承擔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同時,政府要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開放更多的公共資源和領域,支持各類社會組織承擔社會事務,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社分開是形成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的關鍵,其中既包括組織形式的真正分開,也包括行為權責的明確界定;權責明確就是要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重點培育和發展經濟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發揮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積極作用。推動行業協會商會商會發展改革,強化行業自律,發揮其溝通企業與政府的作用。權責明確是形成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的基礎,政府、市場和社會各司其職、多元參與、共同治理是現代社會建設的重要特征。依法自治就是要完善法律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嚴格依法監管。建立社會組織監管體制和管理信息平臺,制定社會組織行為規范和活動準則,實行社會組織信息公開和評估制度,完善失信懲罰機制,深化社會監管,引導社會組織完善內部結構治理,提高自律水平。依法自治是形成現代社會組織體制的目標,是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保證。為此,省工經聯(省經團聯)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有關精神,認真履行職責,加大改革力度,為建設我省現代行業協會商會組織體制竭盡全力。要加強同省民政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編辦、省財政廳及行業行政管理部門的有效協同,積極推進政會分開、管辦分離;推進政府部門轉移職能,明確行業協會商會權責,完善行業協會商會功能;推進立法工作,為行業協會商會健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要積極探索并建立行業協會商會和政府部門就行業發展重大問題進行對話協商的渠道和機制,盡快形成互聯、互補、互動的社會管理服務網絡,把我省行業協會商會的發展和建設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其次,要按照中央、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謀劃并做好工作,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前不久,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對全國全省今年的經濟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省委、省政府把“穩增長、調結構、攻重點、抓改革、惠民生、優環境”作為全年經濟工作的基本著力點,這也是省工經聯(省經團聯)及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今年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按照慶黎書記、慶偉省長等領導在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自身實際,精心謀劃今年工作重點和主要舉措,積極發揮好橋梁紐帶、參謀助手和拾遺補缺作用,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為提高我省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貢獻力量。一要根據全省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結合行業實際,找準結合點,選好突破口,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積極推動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現代產業新格局的構建。特別要緊緊圍繞加快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拓展服務業發展等重點做文章,在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實施品牌戰略等方面下功夫。二要增強全局意識,加強相互間的配合和協同。在促進本行業發展的同時,還要高度關注并著力強化與行業關聯度較高縱橫向產業的研究,加強信息溝通與交流,大力推動行業上下游及相關產業間建立產業聯盟,合作共贏,共圖發展。這一點,在把擴大內需作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戰略基點的新形勢下,在三次產業高度融合、相互依存度很高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三要放眼全國乃至世界,深化同境內外行業組織的聯系、交流與合作。民間交流與合作作為對內對外開放的一條重要渠道,是行業協會商會服務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舞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把握行業發展趨勢,根據企業需求,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和有良好聲譽的高端展會,幫助企業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 第三,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朝著現代行業協會商會的目標奮力邁進。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育成熟、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社會轉型的全面展開,加快形成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已是大勢所趨,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黨的十八大要求建立現代社會組織體制,核心要義是規范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確立社會組織的主體地位。有學者認為,這堪比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同樣重要。因此,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作為優先培育發展的社會組織,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必須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只有這樣,才能有能力承接政府轉移的職能;只有這樣,才能有實力服務行業發展。一是繼續把省委、省政府已出臺的政策措施向深度廣度落實。2005年以來,為扶持和規范行業協會商會發展,省委、省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時度勢,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為業務主管單位,省工經聯(省經團聯)為把這些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工作;大多數行業協會商會也都積極配合為之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還很不夠,有一些規定還未到位,有一些協會還未歸口,仍需要我們加倍努力,勤奮工作,聚集促進發展的正能量,把我省行業協會商會建設全面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二是切實加強組織建設。要按照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行業協會商會在人員、資產、財務、職能、辦公場所等方面與政府等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徹底脫鉤;要認真執行黨政機關領導干部不得兼任行業協會商會領導職務的政策規定,確因工作需要任職的,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報批;要積極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高校畢業生和社會優秀人才到協會工作,認真解決好人才匱乏的問題。三是切實加強法人治理結構建設。要建立會員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位一體的組織機構,健全以章程為核心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要按時換屆,會長、副會長原則上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要嚴格執行秘書長必須是專職的有關規定,積極探索和嘗試通過聘任或向社會公開招聘等方式產生;要強化會員代表大會的決策地位和監事會的監督作用;要建立監事會進行監督的各項制度,形成內部權力制衡機制;要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召開的重要會議、舉辦的研討會、展銷會,開展的達標評比活動,組團出境出國等都要及時向業務主管單位報告。四是加強能力建設。要堅持雙向服務宗旨,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不僅要為政府服務,保證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而且要為企業服務,積極在開展行業專業培訓、組織對外交流、協調行業內外利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發揮作用。同時,要積極嘗試建立適應自身服務功能的“專家庫”或“智囊團”,不斷增強行業代表、行業服務、行業協調、行業自律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五是切實加強作風建設。“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和省委的實施意見,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擺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做到用心謀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要圍繞行業發展,下大力改進文風會風,切實轉變工作方式,深入企業開展調查研究,在真抓實干上下功夫,在加快發展上用氣力,不斷提升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黨的十八大吹響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軍號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為包括行業協會商會在內的社會組織提供了廣闊的干事舞臺,展示了美好的發展前景。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抓住機遇、勵精圖治,求真務實、扎實工作,努力把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商會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